90%成功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些特質
第一要具備抗逆性——在逆境面前能百折不撓,上至天災人禍,下至打擊陷害,都無所畏懼,有泰山壓頂腰不彎的大無畏精神。
抗逆性是成為人才的首要條件。
就像NM一樣,無論怎么打罵都從不動搖,他注定會成為人才。
因為他具備了吃苦耐勞的精神,這個要素必然會讓他得勢三五年。
為什么許多成功人士都曇花一現,短短幾年就銷聲匿跡?原因就在于此。NM就是典型的只具備了一個要素的人。
第二個要素是發心、發愿、立志向——一旦有了理想和愿力,就意味著人生有了方向和目標。
有志之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無論遇到多少艱難險阻,身心受到多大打擊,都會勇往直前,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凡圣的差別就在于有無高遠的志向。
和尚之所以不能成佛作祖,就是缺乏悲心,不能發大心,行大愿。
能發大心行大愿,雖是凡僧,但已懷圣人之志,這就是質的飛躍。
即便行持還不到位,通過若干年努力,一定可以達到內外一如。
因此,發心是改變一個人的前提和根本。
第三個要素是包容心——有多大的量,就能承載多大的事;有多大的量,成就的果位就有多高。
佛之所以能隨緣不變,是因為他有博大的胸懷,寬廣的胸襟,毫無分別的包容與愛,對萬事萬物沒有的任何排斥與抗拒。
沒有這樣的心量和境界,達不到隨緣不變,矢志不渝。
一個人之所以缺乏感染力、攝受力,是因為量不夠,不能包容他人。
只有在接納、包容的基礎上,才能感染他人,攝受他人。
第四個要素是具備化身的功能,這個化身是指思想的傳播——中華民族是堅持正義、追求真理、崇尚氣節的民族。
《易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儒家的中庸之道,老子的無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
佛祖何曾離開過我們?佛陀的精神和思想源遠流長,始終不斷地激勵和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佛子們。
佛陀的思想還將繼續流傳下去,直到這個阿僧祇劫的結束。
我們的生命之光正因為伴隨著思想的傳播,而成為永不消逝的電波。
再多再好的想法,即使說得天花亂墜,不去行動,也毫無價值。
雷鋒雖然英年早逝,但他那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家喻戶曉,迄今仍在中華大地上廣為流傳,他始終活在千千萬萬人的心中。
正因為他具備了化身功能,他的思想、行為和精神才得以代代相傳,影響和鼓舞著無數的后來人。
同樣,一名佛子如果不具備這四項素質和能力,就不能算是一個優秀的佛子。
各行各業的人要想成就,都必須具備以上這四個條件。
前段時間一個保安想出家,來時雄心萬丈,磕頭發愿。
將他放在一旁冷淡幾個月,讓他隨眾出坡,他就跑掉了,信心也無影無蹤了。
這就是不具備抗逆性。
大自然中很多動植物遇到天寒地凍、風吹雨打,包括瘟疫,無論氣候、環境多么惡劣,都能適應并生存下來,這就是具備了抗逆性——適者生存。
只有在生存的基礎上才談得上發展。
接下來是發愿,樹立遠大的志向。前提是改變心態,否則愿力生不起來。
有了愿,就要去行愿,在行愿的過程中要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當初我師父給我起這個名字,意思就是要我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
想成佛作祖,就要接受成佛的挑戰,按佛的標準要求自己。
如果安于做凡夫俗子,當混飯和尚,雖然沒有壓力,但也沒有動力。
行為的標準和肩負的擔子取決于你的志向。
在行愿的過程中,很多事情由不得你去選擇,只有包容,接受。在接受的同時不能被同化,不能忘記初衷,更不能迷失方向,而應該入污泥而不染。
只有佛才能隨緣不變。凡夫一隨緣就迷失了自我,丟掉了初衷。
就像有的人初衷是發心來東華寺培福、修行,當他看到幾個好吃懶做的和尚和居士,他便被外境所轉,放棄了初衷,也學著好吃懶做起來。
大多數人無論走到哪里都不會忘記自己的身份和目標,不會因為身邊的人和所見所聞與自己的追求背道而馳而隨之墮落,更不會放棄自己的初衷。
這種人盡管隨緣,但他能牢記自己的初衷,隨著包容心的不斷擴大,他吸收的養分也越來越多。
就如同樹木,什么垃圾都能接受并從中汲取養份,讓自己茁壯成長。
粗糧、細糧,甜酸苦辣都能吃,不挑食,營養才均衡全面。
如果一個人只具備了前三個條件,不具備化身功能,他所做的一切努力終將隨著肉體的消失而消失,無法流傳后世。
假如釋迦牟尼佛當初不出來布道,縱然開悟了,他的思想也會隨著他身體的消失而消失,不會流傳至今。
一個人做事瞻前顧后,膽小怕事的癥結在哪里?
有的人說自己膽小,為什么膽小?
因為太在意結果,怕丟面子,總把自己當老大,當個人物,所以妨礙了自己的成長。
如果不把自己當個東西,不在意結果,自然放得開,可以做到收放自如,隨意自在。
我們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和尚,臉面值幾個錢?失敗是成功之母。
東華寺犯錯誤最多的是JX和NM,因為他倆做的事最多,一百件事即使做錯了二十件,還有八十件事是對的。
若一件事不做,又何來錯誤?
經常做錯事是因為經常在做事。什么都不做,當然無錯誤可言。
有智慧的人不會因為你做錯事而否定你,抹殺你,他所否定和抹殺的是那些不做事的人。
成功的人是失敗次數最多的人。功德圓滿的人也是犯錯誤最多的人。
要想快速成長、進步,唯有經過錯誤的洗禮,別無捷徑。記住:我們是小人物,臉面不值錢,要務實,不要為面子活著。
幼稚的人往往特別好面子。成熟的人不會為面子活著,永遠活得真實。
只有不成熟的人才會活在虛無縹緲中,把面子、感覺、榮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成熟的人做任何事都很實在,看得見,摸得著,自利而且能利他。
有覺照的人知道自己在說什么,做什么,想什么,所以不會犯錯誤。
犯錯誤的人是因為當下丟掉了覺照。
做事情沒有標準,心中沒有一幅“最佳效果圖”,是拿不出好作品的。
只有品嘗過美味佳肴的人才會品菜,才能做出色香味具全的菜肴。
無論哪一種人才,只有經歷了,見識了,智慧增長了,心態改變了,面對任何人事物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平常心就是道心,就是佛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