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該如何利用可持續發展連接各部門,創造社會價值?
12 月 7 月,一汽大眾在長春舉辦了企業定制化內訓。MSC 受邀帶領現場企業高管共同探討可持續發展該如何融入進企業戰略,并連接各部門創造社會價值。當天的培訓主要采用教學、工作坊、對話的方式,學員們紛紛表示通過這些環節,對可持續發展應用于自己的組織有了新的思路,受益匪淺。
以下是 MSC 品牌總監章渝 Abigail 培訓內容的節選:
最近,MSC 越來越發現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當企業的不同部門,Branding、Marketing、HR、PR 等都開始關注并解決與企業相關的社會問題的時候,企業收獲到了遠超于以往在商業上的單純回報。
這些具體的做法,有傳統的 CSR(企業社會責任)的叫法,也有新潮的 CSV(企業共享價值)的稱呼。而去除掉標簽與概念,MSC 認為它們都是通過兩件事幫助企業變得可持續:在社會問題中產生商業機遇,在商業邏輯中產生社會影響力。
它也恰好是 MSC 在做的事情:將可持續作為方法論,融入到企業戰略的方方面面,為商業創造價值,為社會創造價值。
所以今天,我便想和大家來一起交流交流,讓企業變得可持續,具體該怎么做?
HOW
我們都知道商業關聯著很多,比如這些最常見的元素和部門:
當企業開始做可持續,并把它上升到戰略層面,想要達成提高品牌形象、促進銷售、傳遞核心價值觀等一系列目標,這些部門之間就不得不產生關聯。所以可持續并不是在單打獨斗,它能讓每個部門都變得更好。
作為 MSC 的品牌負責人,我想先從自己最熟知的 Branding / Marketing 跟大家聊起。
如今市面上,我們能找到很多與品牌相關的理論:經典的 STP 理論、盛行的 5P + CRM 等等。現實中,我也發現不同的公司對「Branding / Marketing」都有不同的定位。
——
但可持續讓 Branding/ Marketing 變得更好的第一步,永遠都應該是讓大眾知道企業「真正」擅長什么。
Franklin Covey 是一家世界一流的領導力和組織效能的研究及培訓機構,它通過帶領當地社區的年輕人,將垃圾填埋場中的再生材料回收制作成樂器,讓音樂幫助孩子不用在垃圾填埋場玩耍。并漸漸把這個名為 Landfill Harmonic 的項目轉變成能夠自我運行和維護的機構。
這家完全與音樂、環保等社會問題無關的企業,做這樣一個項目正是因為精準地把握自身的核心的競爭力,并告訴了公眾:作為一家教育培訓機構,我可以通過培訓賦予年輕人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能力,這就是我真正擅長的。
但有的時候企業又會說:「我擅長的東西太多了,在那么多的領域中,我該怎么挑選出真正的呢?」
——
這就需要在第一步的基礎上,加上讓大眾知道你想傳達的價值。
Milka 是一家法國巧克力企業。它們的塊狀巧克力比正常情況缺少一塊,且包裝內部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代碼,消費者可以按照代碼進入網站 ,填寫你在意的人名、地址,并且留言。Milka 就會幫你把原本屬于你的那一小塊巧克力獨立包裝,寄給對方。
這家企業采用方式就不是傳統的宣傳自己有多么擅長做巧克力,而是深刻挖掘了法國社會中「最后一塊巧克力,只留給你最在意的人」的文化,為大眾輸出了「我們關心你,也關心你的家人與朋友」的價值觀。
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與家人、朋友分居各地。這樣一個品牌的出現正好觸動了人們想要關心家人與朋友的那部分情感內容,使得有購買行為的消費者以及消費者家人都跟這家企業有了軟性的聯系。
在傳遞價值的層面上,我們國內也有一個非常好的案例。
安然美食是一家專注于提供安全、自然、美味食品的企業,最擅長的是有機食品。可是市面上同類產品太多,如何才能脫穎而出,讓消費者買賬成了這家企業在品牌上遇到的最大難題。
他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呢?大家可以看看一個名為《換身體指南》的視頻:
不知道看完它,你是否覺得自己急需要一份健康的食譜和生活計劃表?如果你產生了這樣的需求,那說明安然美食已經成功了。
成功的背后就是安然美食對于中國飲食文化習慣和食品安全的價值捕捉。雖然我們常常自嘲,生活在中國,吃得了地溝油,喝得了三聚氰胺。可是我們內心都無比期盼健康的生活,當有人幫我們羅列出健康的忠告,并提供給我們一份健康的生活計劃,我想沒有人會拒絕。
那做到這步就足夠了嗎?遠遠不夠。
——
有了產品,有了人,企業還需要引導他們在可持續發展中發揮出自己的價值。
我們曾為百威英博集團旗下的哈爾濱啤酒,產出了完整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并開發了相應的守護藍天的環保項目。項目在 1.0 階段,通過梳理植樹與品牌間的關系,增強在植樹時的用戶體驗,成功連接到工廠、職員、消費者與明星的廣泛參與。MSC 曾經總結過企業如何組織一場真正的植樹活動,其中的一些經驗也被我們應用到了當時植樹項目中,可參考△晴雨之間,你什么都有,但就是缺這樣一次植樹。
作為一個生于冰城、源于冰城的啤酒品牌,哈啤通過這一系列的行為,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它們始終心系家鄉的責任感,獲得了品牌上美譽度。而這群參與過植樹項目的人,也非常愿意與這家企業一起持續投身在解決環境問題的行列里。在此基礎上,哈啤成功開展了項目 2.0,延展出改善空氣質量的新思路和新嘗試。從這之中我們又能總結出一條經驗:
——
我們要做可持續不能是自娛自樂,我們需要去啟發人,只有影響到別人,企業才能創造出更多的社會價值。
與此同時,我們還發現可持續發展已經從 Branding / Marketing 潛移默化地滲入進 HR(誰來植樹)和 UX(參與者如何植樹)當中。
而 MSC 也通過與 M&S、Google、騰訊等 200 多家企業的合作,成功證明了可持續發展還可以讓 Community、CRM、Product / Industry 等都變得更好。我們的咨詢師并從中提煉出一些極具實踐意義的指導:
——
用解決社會問題的方式來節約成本、提高效率
在幫助別人之前先幫助自己
將可持續當做連接器,連接企業、員工與客戶
用 UX 來增強產生的連接
在不違背市場戰略的前提下,用戶與產品價值就是最好的可持續
而我所展示的 Branding / Marketing 只是冰山一角。
WHY
不過,即便我們將實操性的經驗講得再事無巨細,我們仍不可否認,實際中有很多企業想做可持續,但卻連從哪個階段入手都不知道。對于這一類企業來說,文章聚焦在哪一個部門,提到任何建議都不能解決他們的疑問。
他們需要先退后一步,去想想為什么要做可持續,是合法合規、輿論壓力還是價值導向?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也是一個提醒企業找到初心的過程。
作為已經扎根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 MSC 來說,非常愿意企業與我們溝通自己對于它的思考,我們也愿意毫不吝嗇地分享出自己堅定可持續的原因:我們認可咨詢的方式,并且通過我們的客戶以及伙伴,已經證明可持續做為一種方法論能很好且有效地應用在企業的方方面面。
那「在社會問題中產生商業機遇,在商業邏輯中產生社會影響力」對于我們來說,就是想要和企業一起創造的社會價值。
我們將應用在戰略、管理與品牌的可持續方法論與案例開源出來,成功在中歐商學院、SKEMA 商學院、浙大 EMBA 與阿里商學院開課,培訓了包括阿里巴巴、一汽大眾、北控、UBM、KPMG 在內的眾多企業管理層。如果你與你的企業也想要與我們一起交流探討如何將可持續發展融入到具體工作中,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電話:0571-89266293
郵箱:contact@msc-world.com
其他:留言
Maker Sustainability Consulting
微信│mscworld
網址│www.msc-world.com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