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三個小妙招,文案不怕被催稿!
對文案人來說,最爽的事莫過于通過自己的文字一鳴驚人!
當了六七年的廣告人,最開始喜歡上廣告,也是因為讀到了別人的文字,驚艷于別人的創意。從威廉·伯恩巴克經典的“想想小的好處”,到李欣頻、許舜英的意識形態文案,大師的文案無疑都很有自己的風格。而如今的文案,受廣告大環境的影響,反而有了更多新的創作方式。
做創意幾年來,自己保持的一個習慣是多看,每天看案例、收集案例,儲存進自己的靈感素材庫。最近翻了一下文件夾里一些收集的案例,發現現在的文案有相同的幾種套路,有時候也能通過這幾個套路寫得又快又好:
一、巧妙的諧音梗
其實個人是不太喜歡用諧音梗的,但是如果用得巧妙,也不失抓人眼球。當然,不能是硬拗的諧音梗,如果能結合產品出諧音,那么反而會讓人覺得產品多了一點意思。
比如淘鮮達的系列海報,用水果生鮮來做諧音聯想,水果生鮮仿佛變成了會說話的活廣告:
蘇寧也異曲同工出了一系列利用產品做諧音的海報,讓產品變得生動起來,也突出想要傳達的“五折”賣點:
二、對仗/押韻
好文案出于洞察,如果急于出文案,那么除了諧音梗外,我們還可以像寫歌詞、寫短詩那樣從押韻來找尋靈感。
航班管家:從機票到男票的聯想,前后有對比
某女裝品牌:這件衣服最大的亮點是蝴蝶結,由蝴蝶結聯想到心結,讓文案多了點小情緒
萬科的公益活動:捐一本書換一籃蔬菜,蔬與書的押韻延伸出以蔬換書,讓信息量再精準一點,就得到“一蔬換一書”
三、長文案的排比句
上面是短文案的取巧辦法,那么,對于長文案,一個很快的辦法就是運用排比句了。這里的排比不是為了湊數的排比,更要注意情緒和表達的遞進。有時候,排比句重復的力量會達到不錯的廣告效果。
最經典的就是李欣頻和許舜英的意識形態文案了,剛接觸她們的文案時也很喜歡模仿她們,以李欣頻為例,誠品的文案大多都是排比,短短的排比,能讀出豐富和讓人尋味的內容:
還有步履不停那個大受好評的文案,每一個排比句前后的對比,都讓人很有畫面感:
好文案,提出一種新觀點
在追求快文案、取巧的寫法的同時,寫文案的人一定不能忘記,洞察才是最重要的,要做有策略的文案。前期的洞察和策略積累,會幫助我們在關鍵時刻,快速想出好文案,這才是真正又快又好的方法。
我收藏的素材庫里,讓我印象深刻的好文案,都是有著自己鮮明觀點的,能夠到達人心的。比如這三個,分別都提出了一個屬于品牌的新觀點,去“教育”用戶,樹立品牌個性。
(1)內外:NO BODY IS NOBODY
(1)KEEP:自律使我自由
(1)KINDLE:讀書的人,面上有光
可能在外行人看來,寫文案無非就是寫字,就是文采好。其實,好的文案是能創造生意的,文案人是用文字的力量在創造價值。
最后,來個小互動:都說說讓你們印象深刻的文案?或者你是否因為被文案打動去購買某個產品的經歷?
(期待回復,這樣我又可以把大家貢獻出來的文案,記錄收藏到我的素材庫里啦!感恩~)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