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分享的浪潮中,主角為什么是中國?
今天閉幕的世界互聯網大會,再一次成為科技領域關注的焦點,原因不只是各位科技大佬的登臺亮相,還有對時代風口的聚焦。
分享經濟無疑是今年互聯網世界的亮點之一,尤其是以“知識”為中心的分享經濟浪潮,吸引了諸多互聯網巨頭和創業者。而在今年世界互聯網大會“分享經濟”的分論壇中,知乎創始人周源對知識分享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從認知盈余到知識消費
中國不是分享經濟的誕生地,卻是知識分享最早開始爆發式發展的沃土。早在2014年的時候,《認知盈余》的作者克萊·舍基就預言“明年中國將迎來分享型經濟的大爆炸”。隨后在行、分答、得到、問咖等知識分享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并在2016年被資本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或許是因為這層關系,“認知盈余”一度被視為付費問答類產品的“指導思想”,甚至決定了知識分享前半程的競爭焦點。按照克萊·舍基的觀點,“認知盈余”就是指互聯網讓盡可能多的人的自由時間聯合起來,結合成一個規模空前巨大的集合體,從而為更為強大的價值創造提供資源稟賦。
映射到互聯網的環境中來看,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利用業余時間,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專業知識,在網上幫助陌生人回答他們不懂的問題。與之同時,得益于互聯網去空間化的連接,這些知識形成了巨大的集合體,提供專業知識的網民也開始了社群化。維基百科是美國互聯網的杰作,而知乎則是“認知盈余”在中國的代言人。
不過,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和迭代似乎超出了克萊·舍基的預期,從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來看,2016 年國內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4520 億,比上年增長 103% ;融資規模約 1710 億,同比增長 130% ;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的人數超 6 億,參與提供服務者人數約為 6000 萬。即便在知識分享這個分賽場上,諸如華興資本等投資者給出的規模預期也高達1500億。
更重要的是,知識付費在2017年成為新的賽點,尤其是知乎、微博、今日頭條等行業巨頭的入局,知識付費群體已經達到千萬量級,高效地獲取結構化的知識并為之付費,已經成為大眾所接受的商業模式,中國互聯網上流行的知識分享也正在引領世界潮流。
當然,“認知盈余”的理念仍然普適,但“知識消費”在市場環境成熟的情況下也迅速增長。
知識社會需要良性機制
周源在演講中分享了一個有趣的觀點,即知識分享經濟的誕生,讓知乎這類平臺,通過促進生產、消費和連接,成為“人類知識分享的加速器”,為知識分享經濟的誕生埋下了基礎。其實早在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提出了“知識社會”的概念,只是以往的知識獲取大都建立在各種排斥體制上,導致知識被一小部分精英階層所壟斷,但互聯網正在讓知識共享變得更加便捷。
從這個角度似乎更能理解“知識消費”的寓意,而中國恰好滿足了三個最基礎的關鍵變量:移動支付的普及讓知識付費不存在技術上的門檻;直播和云計算豐富了知識付費的場景;諸如知乎等互聯網知識社區,幫助用戶連接了最基礎的供求關系。以知乎Live為例,目前已經舉辦了7000多場,平均時薪達到10980元,其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的 Live 參與者達到 35347 人,單場收入近 35 萬。
誠然,知乎、微博等探索者印證了一個事實:知識付費在2017年開始了真正的市場化。卻也正如周源所說的,需要建立創新高效的機制去保障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以應對知識的非標品屬性和版權等突出問題。
知識作為非標品的問題不難理解,一方面用戶在選擇付費前對所接觸到的知識沒有預期,缺乏可參考的質量標準;另一方面知識付費不存在所謂的“可退貨”機制,可能造成消費需求被抑制,以及極低的重復購買率。同時對于平臺來說也是一種無形的傷害,一旦知識“售賣者”的內容良莠不齊,且缺乏完善的保護機制,用戶信任度會逐漸消逝。
當然,知乎等知識付費平臺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以知乎為例,對知識商品建立了相應的內容準入門檻,比如講英語需要提供雅思或者托福的成績證明、心理學內容需提供學歷證明、金融類需要提供相關的證書、職業向需提供所在公司的證明等等;同時推出了相應的評分體系,并以此決定內容的關注度和推薦度;甚至于先人一步引入了7 天無理由退款等一系列保護措施。
另一個就是版權問題,在國內的版權體系中,對于知識的保護一直是個薄弱環節,盜版也幾乎成了互聯網世界里最大的污點。知乎也在同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等機構積極合作,圍繞確權、維權、授權三個層面構建一體化的版權保護體系。
或許距離理想化的知識社會還有一些差距,至少知乎等互聯網知識平臺已經開始了良性機制的醞釀,我們應該對中國互聯網的凈化能力保持信心,畢竟“知識消費”是不可逆的趨勢,也是加速人類進入知識社會的不二法門。
結語
或許在很多人眼中的知識分享還屬于新鮮事物,但知識分享經濟在知乎等案例的佐證下,已經不是一個偽命題。幸運的是,知識是沒有國界的,以往的我們會去購買外國優秀的小說,如今在知乎Live中也不乏國外的分享者。不同的是,中國已經有了相對成熟的知識付費產品,規模龐大的用戶群,在全世界的知識分享浪潮中扮演者舉足輕重的角色。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