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韓寒變中年油膩男?Polo悄悄站了自己
為了節約各位寶貴的時間去看更不營養的東西,5秒幫你決定要不要看這篇文章:
知道Polo這款車嗎?Yes,往下;No,出去
知道Polo是上汽大眾的一款車型嗎?Yes,往下;No,出去
知道Polo曾經由韓寒代言嗎?Yes,往下;No,出去
現在留下來的人不是因為好奇心,就是因為上面三個問題的回答都是Yes,既然問題由韓寒結束,也從他說起吧。
曾經韓寒代言了Polo這款車,隨著那個時期80后精神領袖的作用,Polo也代表了一定的叛逆、個性、創新、文化等年輕群體的元素,一句“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多符合80后那群文藝又叛逆的人啊。Polo的“新青年”顯得有那么點意思,逼格有了,個性有了,青春有了,認同感有了……Polo與年輕群體很好的進行了互相認同溝通。
而時間來到2017年,韓寒再也不是年輕一代的文化精神象征,Polo沒有了和年輕群體溝通的橋梁,而90/95后對汽車消費市場早已更了個新換了個代。所以Polo要和韓寒一起步入中年嗎?沒有,Polo開始在探索沒有韓寒的日子。9月份,上汽大眾Polo以“偏見”這個社會永恒的問題作為述求點,在上海一地鐵站做了鏡面互動裝置,鼓勵年輕人“站自己”。
屏幕是一面大鏡子,可以當鏡子用,人走過的時候,鏡面會出現滿屏偏見文字,引來很多人的關注。而舉起手用力一甩,文字就會消散。不同意這些話,就站起來反對。
除了互動裝置,插畫式的燈箱海報、墻貼、地貼、包柱也是清新脫俗,讓地鐵站變得生動起來。
這次Polo掌握了帶著觀眾一起互動體驗的重要性,不僅裝置可以互動,墻貼、地貼都吸引了路人拍照圍觀,右邊更是收集了大量鼓勵自己的便利貼留言。
再這之前Polo先實驗了一些人對偏見的反應,他們差不多都是剛出社會的男女青年,有各種各樣的職業,也有自由職業者和學生。鏡頭用紀實的風格記錄了這樣一群面臨獨立長大的社會青年的回答。雖然回答各不相同,他們唯一的共同點是:我比你想象的更強大,我比你更了解自己,我的路我自己走。
當你還是小孩子,有人會跟你說“小孩子懂什么”;當你已經成年,有人會跟你說“現在年輕人一點苦都吃不了”;如果你是25歲沒結婚的女孩子,有人會跟你說“再不結婚就沒人要了”……這些話伴隨你的生老病死,恐慌營銷再填一寶!人生雞湯告訴你:
沒被誤解過的人生得多普通?
9月份你也許被周黑鴨刷了屏,被開學軍訓刷了屏,被王俊凱生日、薛之謙事件刷屏……嗯,沒看到Polo。但是不需要廣告營銷,Polo的銷量就傲視群雄,今年的這一波意欲很明顯:Polo要與年輕人溝通。所以Polo不隨著韓寒步入中年,而是要保持住“新青年”這個slogan,這一消費群體。既然Polo的營銷開始上來了,可以預測一下,其他方面的動作也不會遠了。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