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急速入局Clubhouse!
「見實:私域流量智庫、企業增長智庫」
現在,行業中被討論更多的還有一款Capital Coffee的類Clubhouse應用。大家都說是36Kr出品,其實是“Powered by Jingdata.com”,也就是鯨準這個團隊所開發。之所以混淆,是兩個團隊都是劉成城為董事長,且他現在也在全力做“運營小弟”,每天邀約KOL和參與陪聊對話。
見實預約劉成城和鯨準CEO柴源深聊。正好在2月22日,也就是這款產品內測的第二天,劉成城和柴源在Capital Coffee發起一個房間,和大家長聊這款產品的誕生,其中詳細說到Capital Coffee的內測思路,和對產品的理解。
在他們的描述中,這款初一開始開發的產品,在21日就開始提前開啟內測。劉成城也提到,會推動Capital Coffee在資本圈多跑一些時間。柴源則詳細和我們聊起了產品的思考和理解。
見實因此將這場對話的部分內容做了梳理,給大家做一些參考。需要提及的是,這場聊天超過2個小時,見實只整理出幾個自己參與和追問的問題,并更多整理了柴源的內容。過程更像是一場互相激發的大討論,希望能給你更多啟發和參考。如下,enjoy:
見實:當大家在討論Clubhouse時,更多會討論到“內容平權”。但內容平權對傳播帶來巨大變化。如微博、微信崛起對傳播形態的沖擊和改變就很大,媒體垮塌了,導致我們進入了自媒體時代。到今天再講內容平權,會不會再度導致自媒體時代的垮塌?隨著各種各樣新的“去中心化形式”的出現,媒體的權力會不會進一步落到單個人身上,落到每一個KOC、KOL身上?還有就是目前國內Clubhouse創業團隊運營重點都在邀請KOL、KOC身上,這部分的投入大概占比有多少?
柴源:我的結論是并不會,Clubhouse只是一個渠道。比如張三和李開復老師在Clubhouse上的粉絲一樣多,就能說他和開復老師的影響力一樣嗎?
專業的事肯定是專業的人在做,雖然說紙媒有消亡,但也有一部分轉型成互聯網媒體,轉型成為科技公司等等。渠道變了,但之前那些人沒變,某個垂直行業里的頭部一定還是頭部,無非是喪失了在某些渠道的影響力。
邀請KOL是一個非常標準的啟動行為,這也是我們的一個優勢和資源。當然在通過啟動階段之后,就不太會去主動做這件事了。
我們已經在一些關鍵節點邀約了行業的關鍵人物,剩下的靠自然增長就好了,后面去加大產品或者商業化相關的投入。
見實:內容的平權反過來會產生一個問題:用戶的消費成本、遴選成本也變得越來越高,而且這種音頻直播的形式還不能快進或遴選,即我進入這個房間,并不知道他會不會聊出特別厲害的東西。微博和微信則通過轉發、關系來解決了遴選問題。你們有沒有想過,未來會用什么策略來降低用戶的消費成本,提高用戶在音頻上的獲得感?
柴源:拿Clubhouse來講,首頁roomlist靠什么吸引用戶,一個是room的人數,另一個你follow的人。當人數夠多的時候,整個room的高就會很長,你基本上沒辦法無視它。
對您說的消費成本,我的角度是不一樣的,音頻其實是消費成本較低的一個形式,可以在做很多事情時一并打開Clubhouse,同時也有看到很多人將Clubhouse當做白噪音來使用,即用戶對于內容并不關心(同一時間內可以被復用)。但如果去刷抖音或者打游戲,會讓我們的眼睛更累(且時間不可復用)。
劉成城:我覺得音頻的消費成本高其實是件好事,這有點類似我們產品的DAU和總用戶數的關系。比如見實也會舉辦線下的會議,但為什么不用直播的形式?我覺得是背后給用戶帶來的價值是遠大于這種直播的形式的。
包括前幾天我們也討論過是否可以加上文字整理等形式,但我覺得用戶并不會特別在意這些東西,很多時候只是想一想而已,更重要的還是一個及時性和獨占性。
見實:下午我還和成城討論要將訪談的場景放到國內的Clubhouse類產品中,并談到了兩個問題,一個是會不會將錄音留存、配合出這種語音轉文字的功能,另一個是付費房間功能。當時成城回答我說不會。因此我冒出的問題是:Clubhouse類產品是有所謂的原教旨主義?有一定要堅持的主張?
柴源:我覺得是存在這種Clubhouse的原教旨主義的,但我們更多是想做一個好的產品,給到用戶更好的體驗,比如做一些適合中國的場景。
見實:Clubhouse現在幾乎都是精英人群在玩。一是會不會像豆瓣、知乎這樣的精英型產品那樣,陷入叫好但不叫座的情境當中,限制在小眾人群當中?
跟這個相關的還有個問題是,clubhouse會不會像曾經的ins一樣,在中國被微博微信,甚至YY等完全壓制出生存空間?
柴源:我先回答下第二個問題:我覺得并不會,因為Clubhouse與微博、微信甚至yy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在Clubhouse上還是堅持以讓人平權的溝通為核心,這些在微信、yy上很難實現,所以很難對Clubhouse這類產品產生碾壓或者吞噬的效果。另外ins有一大部分功能被微博和微信替代了,但對Clubhouse來講,這個較長時間的語音投入,是目前的App難以比擬的。
馬力(房間發言嘉賓之一):我最近對于Clubhouse類的產品也比較關注,在這些產品上投入的時間很多,包括昨天也在對話吧上和一些大佬去聊了一下這些產品。其中周亞輝就談到,他覺得Clubhouse的天花板也就一個億左右,但我覺得Clubhouse不會比推特差,因為在周圍的朋友圈里,這個產品的熱度退散速度相對以往的產品慢的多。
產品想要增長一定是在不斷破圈,Clubhouse的破圈能力是很強的,它的形態能夠支撐它去不斷的破圈,不管是脫口秀、相聲,還是訪談,在上邊都有機會。在國外沒有足以撼動他的競爭對手,但在國內壓力是很大的,因為每個App都在想盡辦法爭搶用戶時間,微博知乎做一個類似的功能內置到自己產品中,并沒有什么問題。
所以這個階段,我們要做的還是讓產品的各方面都能跑通,穩定的運轉起來,將所有人的都聚集起來。
見實:好的內容不管是音頻還是文字,一定是有留存和自我擴散的沖動,對于這種好內容的留存和擴散,你們是否有解決方案?另外Clubhouse強調的私密性會不會壓制產品天然的生長速度?
柴源:對這種好內容留存和擴散的沖動一定是存在的,包括您的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深刻討論,那我們想的是未來能不能提供一個類似AI助手的功能,將我們的對話信息記錄下來,然后將speaker相關信息脫敏做成一個文檔,發給每一個人。
第二個我覺得并不會抑制,這些內容的價值不會變,在Clubhouse這樣一個半開放的房間里,大家的思維天花板會更高一點,每個人也會更加舒適。即使我們做了一些限制,大家也會有些方法去留存和傳播這些內容。
見實:幾款產品的推出的速度都挺快,所以感覺在開發上面好像并沒有太大的問題,那你們在做產品的時候在哪里花時間最多?
柴源:我是春節前兩周用Clubhouse,春節前幾天我跟成城說,確實挺厲害的,咱們搞一個吧!時間上說,Capital coffee是從初一開始做的,前天(2月21日)開始內測。當時還想著等幾天再發,成城說不能再等了,于是就21日提前內測。
最花時間還是對產品邏輯的理解,從開發上做一個這樣的產品并不難,做的時候發現Clubhouse對人性和用戶習慣的培養真的太厲害了。比如在舉手這件事上,它并沒有直接拒絕,而是選擇不告訴用戶;再比如它背后的推薦算法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但目前大家對Clubhouse的分析,還并沒有深入到這些產品邏輯層面。
席睿(發言嘉賓之一):有沒有設立什么機制和策略,激勵用戶去持續貢獻自己的時間?
徐志斌:我覺得是三方面的考量:第一個是從用戶本身,第二個是怎么將這些對一個話題有研究、有思考的牛人聚攏起來,形成一個很好的話題討論參與人群,第三個是內容的擴散。
見實:不管是36kr還是鯨準其實都不是社交賽道的玩家,而是算內容賽道的玩家。這種基于文字的經驗會不會阻礙你們對語音社交的理解?另外從內容的傳播上,你們有沒有去做出完全不一樣的Clubhouse的沖動?
柴源:我們目前還是定位到細分人群,做垂直行業的產品。徐老師您對這些產品還有哪些想法?
徐志斌:現階段我思考的更多是內容的自我擴散,如果這個不解決,用戶的活躍、召回包括自然新增都會是問題。另外對于產品的場景其實并不擔心,下午還在和成城聊這件事。有了這樣的產品,我們就沒必要再和以往似的通過電話和嘉賓進行對話等溝通環節,直接建立一個房間就可以了。這會產生兩個需求,一個是用戶付費的需求,另一個語音的留存和輸出的需求。也即是剛才提到的。兩個需求的背后還是之前說的內容擴散沖動,有了擴散沖動才會把更多的人群和資源拉進來。
我其實并沒有去糾結Clubhouse會怎樣去用,有哪些場景,因為中國的Clubhouse一定會走出完全不一樣的路。
柴源:除了這兩個需求,您還有哪些場景會在Clubhouse上?
徐志斌:目前想做的就是將一些嘉賓的對話過程遷移上來,部分場景是我們在用的是小鵝通,因為他已經形成了一個完善的直播付費場景,而且可以演示PPT。但對話場景還沒有很好的解決,還只是電話、微信語音或面對面,一場采訪下來一兩個小時,其實很適合到Clubhouse類產品上,并邀請更多用戶參與對話。
不過,一場對話下來文字實錄至少兩三萬字,整理起來成本很高。如果能夠有一些工具能夠降低編輯對素材的使用成本,比如將語音直接轉成文字輸出就很棒了。這就是我剛才提的那幾個訴求的原因。
雖然目前需求可以解決,但仍然是最原始的辦法,從效率和便捷度上這是最笨的辦法。
席睿:您說的場景其實已經到了企業服務了,包括36Kr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大會等等。但對Clubhouse我們更多是想做人與人之間的社交應用。
徐志斌:這種需求才是持續和穩定的需求。另外,這里邊建議考慮再推出小程序版。包括從類似產品在小程序上的完成度上來看,基本和App沒什么差別,但邀請用戶和嘗試聆聽的成本更低。同時對輕度用戶來講,小程序更合適一點,更利于接觸到更大的人群。
用戶:我反而不建議做小程序,現在對我來講,Clubhouse每天的使用時長在8個小時,已經是一個非常重的應用了,小程序應并不能滿足我的需求。
「見實推薦」見實·私域踐行社2021春節學習季之【私域策略制定】專場系列直播,正在按計劃進行。明天(2月24日)晚上19點,一知智能聯合創始人兼CMO顧澤良將和大家分享《私域加粉ROI最高的觸達場景是誰?》,歡迎一起。
↘見實招聘,歡迎推薦自薦:見實團隊招募2位新伙伴,歡迎你來加入!
↘相關推薦:
又一款國內Clubhouse在大推了!
今天,國內第一款Clubhouse都開始內測了!
前微信產品經理超火Clubhouse體驗筆記:我好像中毒了
吸引了100萬00后的Tell:精神健康是行業少有發現的新需求云集的私域運營試探:利他和信譽兩大原則會左右長期效果轉化新機會,從“見實”開始生長!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