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分為四季,是現今通用的時間觀。這樣的腳步里,時間推進得緩慢,人要花上幾個月的時才意識到大地已經走向下一個時令。
但若食衣住行皆循著千年前的記憶,讓節氣入生活:每隔十四天,日月星辰就不再駐留舊地,每隔十四天,山川草木又是另一個面貌。
一年有了二十四個邊界,思索人與萬物的關系,也就能更進入時間,賞味時間留下的痕跡。
不過,要能察覺當下與兩周前的差異,那是多么細微啊。
1、立春
如果在路上大喊「嗨金桔!」,金棗、四季桔、酸桔都會回頭喔。
2、雨水
雨水節期,大伙干脆一同分海梨,等天晴。
3、驚蟄
春雷這幾天一定會響,驚蟄了,雷公要負責叫醒大地:睡飽了嗎?
4、春分
這個季節萬物生長新生,也是凈化調養身體的最佳季節。We are what we eat. 春日食春芽是大自然的賜予。
植物發出新鮮的嫩芽中,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等,順應時令多吃春。
吃對時,我們輕輕松松過好日子。
5、清明
人類品嘗地球感受地球的味道,并與他融為一體,努力讓我們真正成為地球的一部分吧。
這是重要的地球公民責任。
6、谷雨
谷雨是上天厚贈的豐雨春福。
7、立夏
立夏時節為自己慶賀,慶賀又走了幾里,見到美好的風景。
慶賀眼淚、慶賀汗水、慶賀所有的耕種都有回報;
至于還沒滋長的種子,也許來年吶,就能冒芽。
8、小滿
愿我們在苦里經歷轉變,收取豐厚的生命祝福。
9、芒種
秋葵雖然表皮脆弱、擦傷易朽,卻能耐得住大陸間的戰爭,揮動橫渡大洋的帆,還可于異地落土繁衍數千代,直到入碗成餐。
品嘗秋葵,回顧生活的細致,盤點日常的滿足。
只因知道我們也正在旅途上,正一步一步前往,意想不到的地方。
10、夏至
最冷的季節我們說會度過,最熱的時候我們說會熬過。
字面上和語意上,就很有畫面也很有體驗。
這是大自然的規律,天體運行的軌道上,每每走到極致就有一個回頭的穩定慣性。
最長的白天加最短的黑夜;再怎么加也都是24小時,不吃虧也不占便宜。
11、小暑
要像白居易說的一直坐到「眼前無長物」,就能感受到窗下吹來的涼風。
但不甘心無欲的胃口不斷刺激催促著大腦說:來點什么撫慰一下快脫水的身體吧!
12、大暑
在埤塘濕地中經過數月鎮靜的蓮藕,是除煩、解熱解渴的夏季好食材,
涼拌再撒上一點酸辣,或是烹成清甜的藕湯,
吃下肚的東西,最是能把補益都帶進身心了。
13、立秋
即使沒有秋高氣爽,人的本能還是感覺得到事物交替所帶來的幽微焦躁,
光影的變化對人的安全感產生了影響,讓思緒變得浮動,
所以說秋天最忌憂愁悲傷,需靜心寧神,
順乎大自然的轉變,品嘗這個時節最鮮美的時令食材。
14、處暑
甜蜜甜蜜,蜜的甜,是原野上的蜜蜂舞語換得的精華,
得要蜂與蜂之間看懂了彼此,一路尋訪花源不能迷路,
如此難得,每一口都要深深感謝。
15、白露
或許是春秋季節的生活環境舒適,身體不用忙著對抗嚴峻的冷熱考驗,
人就有了那份情致靜觀萬物的美好,
又尤其是文人,他們的眼能見菊花的品性高潔,
耳能聽出樹上昏鴉鳴聲中的哀愁,
鼻子嗅得到秋天的風露把世界染得都是桂花飄香。
16、秋分
苦瓜、枸杞……等等,也都是食補料理界的老熟人,
但相比起來,果然還是山藥更平易近人,不苦嘴巴,也不嗆味道,
你看山藥排骨、山藥雞湯、山藥粥,他溫和地與其他食材共處,
不輕易改變、遮掩一道菜的味道,為那餐飯默默補上一帖藥,
吃著卻還是有享用美食的感覺,真的不像藥。
17、寒露
燉軟的白菜鹵、鮮甜的白菜湯、家常燴菜開陽白菜,
盛進碗里,今天的折騰就能結束了吧。
18、霜降
不能急、不能躁,等秋風好說歹說,等天慢慢涼,
涼得栗子總算爽快,他才會落到你腳邊,
那時你就只管撿,記得比松鼠早一步就好。
19、立冬
過去到了立冬是要補冬的,在這個時節,
生活再難也要盡力吃些熱補的食物,給自己養點氣力抵抗嚴寒,
在冷颼的風還能吹過墻縫的日子里,進補啊可是嚴肅的事。
20、小雪
故事總有個起源,若是源于對未知的恐懼,
愿你我都能保有愿意往迷霧里探尋的勇氣,就先從咬一口不敢吃的食物開始。
21、大雪
正覺得這東西兩地人看一件事要能有同一路心思,會比天與淵要碰頭還困難,
卻在這種鮮少人注目到的小地方相遇,
就像在任何事上老是意見不合,永遠看不對眼的兩個人,
竟無意間發現「啊,你也討厭吃香菜啊……」,
那樣的余韻,真是越嚼越有味道。
22、冬至
來時路途烙下的印記,再撫摸一遍,便和喜悅與苦厄都和解,然后才往前。
在下一年還有一段距離的時間里,看山的高、海的廣,收下島嶼對生命的祝福,倒數新芽初生的日子。
23、小寒
小寒前后收成的新鮮芥菜,給了個再次熟悉芥菜的好機會,
認識那些你從酸菜或梅干菜認識不到的芥菜。
24、大寒
洋蔥真是什么都好,就是就差在那點嗆辣,切的時候特別折磨眼睛,
在廚房拿著刀子卻睜不了眼,要找紙巾擦眼淚又看不清,多驚慌呀?
幸好經一番熬煮就能讓火辣都散去,成一碗入口滑順討喜的湯。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