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這些國際大牌,都愛來京都的町屋“搞事情”?
來源:知日(ID:zhi_japan)
作者:阿里酥
町屋,是日本的代表性傳統房屋建筑。
這種自平安時代開始形成的小屋,在江戶時期形成了城郭風濃郁的兩三層結構,主要由當時的「町人」(即商人、職人等)居住,其結構、外觀和用途都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
《江戶圖屏風》里,江戶時代初期日本橋的町屋
將江戶町屋還原后的場景(江戶東京博物館藏)
而在京都,這座日本傳統文化的中心,町屋的價值更是被發揮到了極致。越來越多的時尚大牌對這種承載京都歷史的建筑表現出極大青睞,讓我們也有機會感受到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之美。
Hermès
自去年11月起,愛馬仕在京都祇園的花見小路上,開了一間 pop-up store「愛馬仕祇園店」,于上月底剛剛落幕。
隱藏在普通町屋外表下的店鋪,實則別有洞天
在這九個月期間,愛馬仕幾乎以一月一換的速度,舉辦了八場個性不同的展覽,試圖以一種玩樂的態度,來嘗試在傳統氛圍中的新的可能性。
這個同樣擁有悠久歷史的奢侈品牌,以町屋為舞臺,根據季節、時節的不同,誕生出了豐富的想象。在剛開張的第一個月里,他們以「HERMèSMATIC」為主題,搬來了絲巾染色設施,讓有興趣的客人拿來以前的方形絲巾進行重新著色,賦予絲巾新的生命。
第二次展覽「Winter Time」,將店面做成了茂密的森林。大樹與古老的町屋融為一體,繁密的枝葉間可以見到愛馬仕的不同商品,還能作為愿望樹綁上日本民間傳統的箋紙。
第三次主題「PLAY TIME」的靈感,來自町屋中一種名為「犬矢來」的構造。位于屋子外面的底部的犬矢來,原本是為了防止貓狗在墻角尿尿而放置,后也排水防腐蝕的作用。
犬矢來一般材質為竹,也有木頭、金屬等
愛馬仕祇園店的犬矢來,則被涂上了不同的鮮艷色彩,從配角成為了裝飾的主體角色,非常符合此次的「玩樂心態」主題。
初春的「Good Move!」主題,則聚焦在自家的Maxi-twilly Cut 絲巾上。而同樣秉持玩樂心的祇園店,此次結合了街頭文化代表滑板,將美麗奢華的花紋印在了滑板上,成了町屋里的一道活力風景。
入夏后變身「Summer Time」的店里,則充滿了夏季的氣息:搬來海邊的陽傘、躺椅和沙灘,在夏天的聲音給朋友寫明信片,這才是度假的真義啊!
接下來舉辦的由Pierre Hardy主創的「PUNK!」,以及「TIME, A HERMèS OBJECT」,則各自feature了愛馬仕的標志產品,充滿創新、現代、金屬的氣息,與町屋的溫暖氛圍互相中和。
剛結束的閉關展「Leather Spirit」則回歸到愛馬仕的原點——皮革,從發家的馬鞍制作工坊開始,還借來許多人在愛馬仕的愛用品,展示了其堅持的職人精神與不變的初衷。
徠卡 Leica
作為相機界的貴族品牌,徠卡進入京都,也與許多大牌一樣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祇園的町屋。
這座也有百年歷史的町屋,被保留了當初匠人打造的木材結構,傳統而古老的歷史氣氛中,徠卡各式經過時間磨礪的相機安然而立。
除了一層的店面以外,二樓還專門設立了藝術長廊,定期舉辦不同藝術家的攝影作品。
京都所重視的匠人精神與傳統繼承,也正好與手工制作的徠卡不謀而合:它們不僅是商品,更是一件藝術品。
CHANEL
在去年紅葉正濃的秋季,香奈兒聯合京都嶋臺畫廊,找到一間具有130年歷史的町屋,以「赤」為主題,將這種日本之美的「京都紅」融合到了古老的建筑里。
在這里,顧客除了香奈兒的所有紅色彩妝產品外,還能搶先體驗到以京都紅為主題的新品「Lumières de Kyoto」。
在流光溢彩的紅色中間,京都的秋色也成為了其美的一部分。
而除了國際時尚大牌之外,京都的町屋當然也是日本本土品牌的不二之選。
由片山正通打造,開在祇園的PASS THE BATON。
這是繼東京丸之內店、表參道店后的第三店,賦予二手商品以新的活力
D&DEPARTMENT KYOTO與京都造形藝術大學合作
專注于擁有獨特設計品質的傳統工藝品
由京都的民族學者、比較文明學者梅棹忠夫(1920~2010)的舊邸改造而成的咖啡屋rondokreanto
經常舉辦不同主題的藝術沙龍
在連結過去與現在、東方與西方文化的過程中,這些原本可能消失在歷史風雨中的町屋,也在時代中重新煥發了生命。
知日(ID:zhi_japa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