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思維和技術思維
10月份的時候,在上海,我和一個技術出身某公司CTO交流一兩個傳播項目,談了一會兒,也聽了雙方的大概經歷和觀點。他總結說到,你們做媒體的人啊,見識、涉獵面就是廣,但是每個領域的知識都不怎么深入。
他這個觀點我是不怎么認同的,于是我回復他說:其實是這樣的,你們技術人的思維模式是,聚焦一個領域往下深度鉆研,直至最尖端技術的。其實我們傳媒人也是如此,只不過你們的眼光是往下,而我們的眼光是橫著看這個世界的。
所以你們技術人看我們傳媒人,會覺得很廣、很泛,其實媒體行業也是很有深度的,只不過這個深度就是“廣”,就是旁征博引,就是關心家事國事天下事,就看我們從哪個視角來觀察彼此。不止是技術人認為傳媒人漂浮,可能傳媒人看技術人,也無法理解他們一輩子專注在一個細分領域,也會覺得很無趣。
說罷,兩人相視大笑——哈哈哈。
事后,我還用手機圖片編輯功能,隨手畫了一張圖片,來反映這兩種思維。
很快,就有一次實際的機會,讓我印證這兩種思維:
12月5日,我受邀到上海大學給土木工程系的研究生同學們分享新媒體,說實話,給一些技術男女們講新媒體,的確有點不對口,但這正是他們想要的“跨界”思維,于是我定的標題是《新媒體和技術思維》。
果然不出我所料,整個教室里大概30多位同學,全網社交媒體賬號的粉絲超過1w的,只有一位同學。
最后有一個環節令我一直無法釋懷,就是準碩士們分享自己的專業方向和畢業后的職業規劃。他們的專業從混凝土結構、工程、木藝、鋼結構、設計等,令我大開眼界了,看著他們,就能聯想到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
可同學在分享自己職業規劃的時候,有一個反復被提到的看法,就是房地產行業前景堪憂,甚至有的同學已經準備轉向其他行業。
總結環節,我鼓勵同學們尊重自己的興趣擇業,但根據房價等表面現象,看空中國房地產、基建行業有點武斷了,這是燈下黑。
我從一個門外漢分享了自己對基建行業的看法——只有中國能用10天建好兩座方艙醫院、43小時換了新的北京三元橋。南海島礁建設,中國一年半時間造島的面積,是南海4國45年所建面積的32倍。沒有你們土木工程系,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就是喊破嗓子也沒用。如果說中國是基建狂魔,在做各位就是一個個小狂魔。
中國的確不需要像過去幾十年建更多新房子,但是已經建好的房子,讓它們變得更好,也就是存量房改造,永遠是需要的。未來的新房子,有科技、有創意、宜居的房子,也是永遠是需要的。這樣的一個產業,怎么會沒有前途呢?!
這大概就是媒體思維和技術思維看待同一件事的區別罷。
文/趙宏民,科技互聯網自媒體人 寫個個人簡介吧:趙宏民,自媒體人,一篇網絡創始人,媒媒社群發起人,曾任百度高級網絡營銷顧問,速途網絡上海辦總經理等職。2013年開始,創辦同名“趙宏民”自媒體,關注泛互聯網領域資訊評論。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