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微型藝術家把生活中的平凡物品,變成了 80 萬人熱愛的腦洞
來源:好奇心日報
作者:陳莉雅
原標題:如何把生活中的平凡物品,變成 80 萬人熱愛的腦洞?
部分圖片來自田中達也官方 Instagram
田中達也說, “我從來沒有靈感枯竭的一天”。
有網友以“日本腦洞之王”稱呼他,他是現年 36 歲的日本的微型藝術家田中達也。
或許你沒聽過他的名字,但你可能看過他的作品,比方說,把刷子做成稻田、西蘭花做成森林、花瓣變成湖中小船...等微型作品。
2011 年 4 月 20 日田中達也開啟了一個名為“微型日歷”的計劃,每天早上七點到八點之間,他會在社交平臺上傳他的創作,而這些腦洞大開的作品,逐漸在網絡上傳散開來。
田中達也感到樂此不疲,在接受《好奇心日報》采訪的時候,他笑著說“我從來沒有靈感枯竭的一天”。
對照著他作品更新的頻率,田中達也并未夸大其詞。小至火柴、大至宇宙,他的創作守備范圍越來越廣,商業合作也越來越多。最近他甚至幫 NHK 的電視劇《雛鳥》制作動畫片頭。
如今田中達也的官方 Instagram 已經有近 80 萬名粉絲。六年間,他不間斷地持續創作,也已經累積超過了兩千多張作品。
他的作品當中,時??梢钥匆娚罨膱鼍?,像是搭電車、修建筑、彈鋼琴、耕地、劃船等等。
只是,這些看似平常的場景,卻有點“特別”。
就像是被哆啦A夢的縮小燈照過一樣,場景變成大約只有一本書的大小,組建的材料雖然是隨手可得的物品,也全成了另一個樣貌——筷子變成橋、湯匙變成跳水板、玉米變成火箭、肉片變成海浪、面包變成了電車…。
2015 年,田中達也正在一家待了十幾年的廣告公司工作,盡管已經創作了不少微型作品,但也沒能想到自己接下來會以此維生。
最一開始不過是個簡單的概念,田中達也只是在工作之余將收藏的微型人偶與風景合照,沒想到加上了日期之后,點子跟作品越來越完整。接著就受到不少企業的關注,紛紛找上門合作。
于是,副業收入開始高過本業,田中達也毅然決然離開廣告公司,全心投入這門創作。
此前,接受日本雜志《 townwork 》采訪時田中達也坦言,一方面是工作量暴增,另一方面則是他剛好有了孩子,為了就近照顧寶寶,索性辭去工作,致力成為一名微型創作藝術家。
據統計,全球有 6 億人使用 Instagram,每天有超過 900 萬張照片被上傳。在競爭如此激烈的 Instagram 上,要成為網紅,可不是光靠持續更新就能辦到。
以照片作為作品的田中達也,是有意識地經營所謂的“創意”這事。
微型日歷(圖/田中達也官方 Instagram)
源源不絕的點子,靠著對觀察的執著
盡管田中達也從沒受到靈感枯竭所苦,但當人們問及“如何保持源源不絕的創意”時,反倒陷入了沉思。
面對類似的提問,田中達也試圖給個最適當的說法,但他想了想后說“好好觀察生活的事物”。
有日本媒體曾稱呼田中達也為“見立て作者”,意指他是一個使用比喻手法的創作者,能夠把 A 看作 B、把蘋果想成西瓜、把螺絲想成自由落體。
在采訪過程,田中達也突然就指著工作人員的牛仔褲,“像這個就可以做成夏天的海浪,因為都是藍色的”。并補充道 “我會一直去想眼前這東西的顏色、形狀,有沒有什么東西跟它很像”。
關于想像力,田中達也認為這不是憑空出現,而是在物與物之間所透露出的蛛絲馬跡。
田中達也前往臺北導覽微型展
平常時間,田中達也喜歡到日本百元商店與賣場中,獲取更多的靈感。
他會帶著微型人偶出門,每當看見有趣商品時,立刻把口袋里的人偶拿出來,跟商品比對,看看兩者能玩出什么創意。一旦腦中有了點子,就記在手機里,這也就是為什么,田中達也手機里那些待制作的點子,遲遲尚未用完。
要是哪天你在日本賣場中看見一個拿著微型人偶對著商品比對的人,那估計就是田中達也。
不少人認為,田中達也的作品之所以吸引人,在于保留了人們最純真、最童真的那一面。不過,這樣的“童真”同樣也是悉心經營而來。
田中達也大概是最信任小朋友創造力的人。
為了讓自己的作品能更天馬行空,在沒有小孩之前,他會把微型模型的照片拿給小朋友看,問問他們這像什么,而小朋友的回饋,都能成為田中達也下一次的創作。
田中達也會觀察自己的小孩,無論是他們在家中做些什么,怎么使用日常的物品,哪些是一般大人想像不到的事。他說,“我就曾看到他(小孩)把廣告傳單揉在一塊,說這是案發現場”。
這些 1.5 公分的小人,成了腦洞作品的靈魂人物
關注田中達也的人都很清楚,雖然他的作品總能呈現有創意的生活場景,但如果少了上頭的微型人偶,恐怕在擬真度上就會失分不少。
田中達也說,他已經收藏了超過三千個人偶。
田中達也收藏的微型人偶(圖/陳莉雅)
“我從小就是鐵道迷,人偶是德國制的,他們大部分是從鐵道的模型店買到的,算是我跟人偶相遇的契機”,提起人偶時,田中達也難掩興奮的神情,但同時他也語帶感慨,若沒有對鐵道的狂熱,或許自己也不會遇上人偶,更不用說后續的微型創作。
1. 5 公分,這是田中達也的微型人偶里,最常使用的尺寸。
“我對人偶其實沒有太多要求,因為他們可以調整姿勢,如果說一開始是從人偶進行發想,那就可以不用再改變了”,田中達也除了喜愛觀察物品,也喜歡看著人偶的姿勢是在做些什么,許多時候,他會把場景配合著這些人偶。
這么多數量的微型人偶要如何管理?
田中達也的把人偶以職業、姿勢做出分類與歸納,平常時收在家中的收納柜。同樣的人偶會買上個兩三只,方便針對不同場景做改裝,或者是可以同時在各地展出。
田中達也拍攝微型日歷(圖/田中達也官方粉絲專頁)
可能會有不少人認為,進行創作時最困擾的會是企劃與制作階段,但對田中達也來說,那些都不是真正的挑戰,他強調,“其實在上傳(作品)以前,我會花兩三個小時在調整角度,也許拍照就是我最在意的地方”。
田中達也特別在意照片最終呈現的視角,是不是夠具創意,畢竟那關乎到觀眾以怎樣的視角進入這個微小世界。
6 月底,田中達也帶著將近 150 件作品來到了臺北中正紀念堂,舉辦一個名為“微型展”的展覽。
除了展出六年來的精選照片,田中達也更把拍攝用的實體模型帶來了臺北,“平常大家都是以我拍攝的視角看這些作品,我希望把模型帶來現場,這樣大家就能拍攝出屬于自己的視角”,田中達也說。
微型展現場,田中達也坐在巨大西蘭花前(圖 / 陳莉雅)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許多微型作品,展覽會場中還多了不少 “巨型作品”。這是田中達也刻意把經典作品以巨型比例的方式呈現,他希望民眾走進展覽會場時,彷佛成了作品中的小人——可以從中看看小人的世界。
目前這些作品與人偶目前正在各地透過展覽巡回,今年八月,田中達也更準備出版他的第三本微型創作寫真集。
與此同時,田中達也的微型日歷在 Ins 上依然持續更新中。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