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好奇心日報
作者:周韶宏、崔綺雯、張智偉
題圖及內文部分圖片攝影:崔綺雯
舊金山當地時間 5 月 17 日上午十點,美國加州山景城的“海岸線劇場”被來自全球的 7000 名開發者擠滿了。這個戶外場地正在舉行 Google 每年最重要的一場大會 Google I/O。
大會開始前排隊進場的開發者
這個原本為了更新 Android 版本而召開的開發者大會,最近兩年已經成了 Google 的人工智能進展的報告會。
人工智能還是今年最大塊的主題。Google CEO 桑達·皮蔡開場再次強調了從“移動為先”轉變成一個人工智能為先的公司的戰略,稱 Google 會因此重新思考自己的所有產品,還要把人工智能用到學術研究、醫學的層面。
同樣的轉型策略,他去年這個時候在同一個舞臺上說過了,當時還發布了人工智能語音助手,并且植在了智能音箱、手機和社交應用當中。
今年的現場冷淡不少,就像是突如其來的降溫一樣——原本應該在陽光下熱到需要避暑的山景城今天氣溫驟降至 17 度——超過兩個小時的演講和展示過程,大部分情況下并沒有熱烈的掌聲和歡呼,現場一片冷靜。
因為全新的東西不多,更多是現有產品的改進。Google 人工智能助手文字溝通了;智能音箱可以打電話;人工智能功能深入郵件、相冊、社交等互聯網產品,甚至人工助理進入到了 iPhone……這些新東西更像是去年大會內容的一次重復,僅僅做了小幅度更新。
但這不一定是壞事。以往 I/O 更多是發布一堆新東西、現場一片歡呼,然后一兩年就死掉,次年幾千人裝作那些產品并不曾存在過。
那并不是推動技術的最好辦法。
今年 I/O 大會可以看到,去年宣布的人工智能項目大多留了下來,正在完善功能、拓展使用場景。
Google Lens
認出你身邊的一切,從密碼到餐廳
這是今天 I/O 大會的第一個產品,Google Lens 是一個基于圖像識別的搜索功能。皮蔡在現場做了演示:將鏡頭對準花朵,Google Lens 會告訴你這朵花的名字,這有點類似微軟的應用微軟識花。
被識別的還有條形碼,Google 會提供產品信息。更有意思的是,對準任何一個街邊店鋪的牌子,Google 會告訴你這家店的具體信息,甚至直接連接到店內的無線網絡。這家店的點評信息也會展示,告訴你哪些菜品好吃、別人的評價如何。
Google Lens 并不是一個具體的應用,它作為一個功能會植入到 Google Assistant 和 Google Photos 當中。
Google Assistant 智能助手
無處不在,還去了 iPhone
盡管今年的 I/O 大會再次提起了“AI 優先”,但 Google 語音助手 Assistant 并沒有太多新進展。
和預料中一樣,Google 的語音助手 Assistant 正式推出了一個 iOS 版本,它將以一個應用的方式存在。不過 Google 沒有花費太多時間介紹這個部分,iOS 對于應用權限的限制決定了這個應用不可能發揮全部的作用,只能調用 Google 自家的應用和服務比如 YouTube。
Assistant 本身的更新并不大,第一個被介紹的新功能竟然是支持了鍵盤輸入,你可以打字和語音助手對話,而不是僅僅用語音。
還有語言種類,Google Assistant 新增了法語、德語、日語、韓語、意大利語的支持。
Google 工程副總裁、Assistant 的負責人 Scott Huffman 說,Google 的語音助手要進入更多的設備:“Assistant 正在變得具備對話性、觸手可及,并且隨時準備提供幫助。”
為了讓 Assistant 無處不在,Google 公開了 SDK,現場的大屏幕上打出了超過 70 個合作伙伴的 Logo。這個開發工具可以讓軟件和硬件廠商把 Assistant 植入到自己的應用當中,支持用語音助手操作。
還有一個新的功能叫 Google Action,這是一個讓任務的執行更像“對話”的功能。產品經理 Valerie Nygaard 現場演示了怎么點外賣,這個過程就像完整的對話,助手一步步引導你完成選擇菜品、挑選飲料、選擇地址、最后用指紋識別付款。
Google Home
可以打電話、控制電視了
去年 I/O 大會上發布的智能音響 Google Home 也沒有推出第二代產品,只是增加了幾個新的功能。
比如打免提電話,Google Home 產品副總裁 Rishi Chandra 在現場真實的用音響和自己的母親打了個電話。告訴 Google Home 需要打給誰,它會自動撥通對方的號碼。
這個過程的撥打方不需要電話,可以直接接通任何一部手機或座機。目前這個服務在美國和加拿大免費提供。
Google Home 本身具備識別聲音身份的能力,所以它可以判斷出是誰在提出打電話的指令,然后再對應地撥打這個用戶通訊錄中的號碼。
Google Home 本身沒有屏幕,但它可以和電視結合起來。通過 Chromecast 電視棒,Google Home 可以接入電視的操作系統,電視也就充當了音響的屏幕。像是“我這周的安排”、“今天的天氣”這種指令下,電視會投射出相對應的內容。
沒多少人會在電視上看日程、問天氣,比較有用的是直接問 Google Home “YouTube(可以換成其它視頻服務)上好玩的”,電視會給出一串推薦讓你打發時間。
Google Home 還增加了幾個新的內容合作方,包括 HBO Now 和 Spotify 免費版,以及 YouTube 今年推出的流媒體服務 YouTube TV。
另外這臺音響也終于支持了藍牙連接,可以接上手機當作一個單純的播放器。
Google Photos
Google 增長最快的新應用現在會幫你挑照片發給好友了
Google 的人工智能相冊 Photos 可能是這次 I/O 大會最令人感到意外的部分。Google Photos 副總裁 Anil Sabharwal 說,Photos 的月活躍用戶已經達到 5 億,用戶每天上傳 12 億照片和視頻。現在 Google Photos 增加了三個新功能。
首先是“建議分享”,通過圖像識別 Google Photos 可以知道照片中拍攝到的人臉都有誰,如果你將這些人和通訊錄對應,它會向你建議哪些照片應該分享給誰。
更進一步的,你也能把分享設置成自動的模式。Sabharwal 在舞臺上做了演示,他把自己的妻子設置成自動分享,每當他拍攝一張帶有女兒臉龐的圖片,Google Photos 會自動將這些圖片傳送給妻子。如果對方沒有安裝應用,也會收到包含圖片的郵件。
這解決了一個常見的問題,你和朋友聚會結束,往往希望得到包含自己或者特定人的照片。而這個過程挺麻煩的。
“原本需要花費幾個小時的事情,現在只需要幾分鐘。”Sabharwal 說。
為了讓你挑照片挑的更快,Google Photos 甚至還推出紙質版相冊的制作服務 Photo Books。首先在應用里選中待選圖片,人工智能會幫你挑出精選后的若干張。在一個類似雜志排版的界面,你能自定義這些圖片的排列方式。之后 Google 會幫你做成一本相冊送到家門口。
Photo Books 目前只在美國開放,一本軟封價格 9.99 美元、,如果超過 20 頁價格會相應上漲一些。
YouTube 電視頻道和網紅打賞
做是做了,但打賞有點弱
YouTube 也新增了一些功能,CEO Susan Wojcicki 在臺上說,YouTube 一天產生的觀看量超過 10 億個小時。而 YouTube 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它的開放性和互動性,“每個人都可以發出聲音”。
體現這個說法的新功能是直播打賞。YouTube 產品經理 Sarah Ali 表示,去年一年他們的直播視頻數量增長了 4 倍,因而他們現在在直播節目中新增了 Super Chat,觀看者可以在直播視頻的下方或者左方白色底色的評論區留言。
這個界面有點像聊天窗口,飛快刷新的評論又像是彈幕。任何人都可以在這里和主播互動,也可以付費贊助,然后你的 ID、打賞價格和評論就會被置頂。這和中國的直播應用類似,不過相比于跑車、游艇之類的虛擬禮物,Youtube 的打賞方式就沒有這么強烈的視覺效果了。
如果你的出價更高,還能進一步和主播產生互動。Google 在會場外的草坪上現場直播了網紅 Slow Mo Guys 的節目,這個兩人的組合在 YouTube 上有超過 900 萬的粉絲。Ali 在 Super Chat 的聊天窗口給他們打賞 500 美元,接下來主播就有 500 個水球砸到了主播身上,看場面還挺熱鬧的。
另外一個小更新是 360 度視頻,YouTube 開始把這種格式的內容放到客廳的電視上,這個功能本來只在網頁版和手機版上。左右撥動遙控器就能轉動視角,而且 360 度視頻還能支持直播功能。
Android O
能看到的變化不多,主要是收拾不靠譜的應用開發者
Android 操作系統是 I/O 大會的慣常項目,但今年的的系統以優化為主,更新主要集中在提升使用體驗上。
在臺上,Android 的工程總監 Dave Burke 介紹了新系統 Android O 的畫中畫模式,在使用 Duo 視頻聊天的同時能處理別的事務。
新系統中,應用發送的最新一條通知可以通過長按圖標的方式顯示出來。
如果用戶在桌面上常用 Chrome 瀏覽器登錄某些網站的賬戶,Android O 的自動填充功能可以免去重復輸入用戶名或郵箱等內容,點一下就能快速登錄。
在手機上復制文字也用上了機器學習,雙擊屏幕空白位置,系統會根據當時的需要自動選擇地點、電話、郵箱、人名等字段。不用再前后拖拽光標,提高了選詞效率。
安全性方面,Google 推出了 Google Play Protect,號稱使用了機器學習技術掃描和驗證應用是否安全。所有安裝著 Google Paly 商店的 Android 手機都能受到這項功能的保護。
另外,Android O 還大幅縮短了系統啟動所需的時間,對后臺應用和服務以及后臺地理位置輪詢進行了更嚴格的限制,從而保證續航和系統流暢。
需要說明的是,Google 并沒有解釋字母 O 在代號中的具體含義,按照此前每一代都和甜品有關的規律,有人猜測這是奧利奧(Oreo)的意思。
Android Go
低價手機也能正常用的整套軟硬件方案
作為 Google 在不發達國家尋找下一個十億用戶計劃的一部分,Android One 在嘗試多年之后有了個新名字,Android Go。
從 Android O 開始,每一代操作系統都會有簡化的 Go 版本。參與這個項目的手機廠商可以使用原生 Android 系統的簡化版本。它專門為配置較低的手機設計,讓那些內存只有 512 MB - 1GB 的設備也能流暢運行 Android。
當然,Android Go 要求預裝 Google Play 和一系列重新設計的 Google 應用。比如 Chrome 瀏覽器內置的 Data Saver 流量節省程序,它可以只為用戶加載必要的網頁內容,從而減少數據消耗。
而 YouTube Go 則允許用戶下載視頻之前先通過瀏覽截圖了解視頻內容,下載的清晰度也可以手動選擇。另外,YouTube Go 還支持用戶之間離線分享已經下載的視頻內容。
在多語言支持方面,Google 通過 Gboard 輸入法提供了 191 種語言,可以實現邊打字邊翻譯。
Android Go 里的 Play 商店也會為低配機型推薦合適的應用。同時 Google 也會引導開發者推出包含離線功能、安裝包在 10 MB 以內的應用。
在應用的追蹤和狀態監測上,Google 為開發者提供了更詳細的狀態信息。例如開發者可以看到用戶在使用 App 時 CPU 的核心運行頻率等狀況。
這也能幫開發者制作出更加輕巧節省系統資源的應用或游戲。
Daydream 虛擬現實
有了更多合作方,還有一體機將在今年問世
Google 的 VR 項目終于拉來了比較大的合作廠商,Google 虛擬現實副總裁 Clay Bavor 說,LG 的最新旗艦手機、三星 Galaxy S8 和 S8 Plus 即將會支持 Daydream。
這個試圖讓 VR 硬件和軟件都標準化的平臺,此前推出一年的時間里只有 3 家合作方,包括 Google 自家的 Pixel 手機在內也只有 4 部手機支持。
現在來看 Google 在 VR 上的策略還是沒有變——讓更多的手機變成 Daydream 手機。
不過 Google 這次也第一次確認不止要做需要塞手機的頭盔盒子,他們正研發一款一體機,不需要連接手機和電腦。但大會上 Bavor 沒有講清楚這臺設備的具體樣子,目前公布的信息是,Daydream 已經和高通合作,后者將會是芯片的提供方。硬件的合作方還有 HTC Vive 和聯想,新產品會在今年晚些時候上市。
一體機機身會集成傳感器,來解決定位的問題
視覺定位系統 VPS
靠圖像在室內定位
Google 也沒忘了增強現實(AR),Project Tango 雖然已經合并到 VR 的團隊,但也在推進一些新的進展。華碩的新手機將會支持 Tango,也就是背后有多個攝像頭,在手機屏幕里你會看到虛擬形象疊加在現實畫面的效果。
Tango 的功能也開始實際了起來,接入了 Google Maps 和 Google Lens,Tango 變成了 Google 的視覺定位服務(Visual Positioning Service)。
現場的演示看起來挺酷,手機用圖像識別技術,識別出來物品的位置和方位,在 Lowe's 這樣的大型硬件超市,你可以在屏幕上直接看到貨架上都有什么物品、它們的信息分別是什么,就好像戴著一副 Google Glass 眼鏡。
原本的 VR 教育應用 Expeditions 現在支持了 AR,學生們舉著手機,可以看到桌面上升騰起龍卷風、地板上出現一個 DNA 模型……
Google 招聘
幫著解決就業、順便賺錢
皮蔡重新上臺總結的時候,臺上出現了 TensorFlow+Everyone 兩行大字。
皮蔡說,他認為應該把 Google 的計算能力免費開放給所有人,免費開源的 TensorFlow 機器學習就是因此設計的。現場的視頻講了一個小故事,一位 17 歲高中生用機器學習做了一個乳腺癌的早期檢測圖像識別工具。
除了開源的工具之外,皮蔡還給大眾做了一個找工作的工具 Google for Jobs。
這是一個 Google 搜索產品的改進找工作專門版本,用機器學習來幫人找工作,可以直接在搜索引擎里搜索崗位,例如“零售”,然后就可以找到不同公司提供的崗位類型,地點、通勤,是否是兼職等等。
這些崗位是從 Linkedin、Monster 等招聘網站合作導流信息整合而來的。目前,已經有 50 萬人使用過這個產品,強生、FedEX 等公司使用了這個服務之后,他們收到的用戶簡歷提交申請多了 80%。
不過演示的崗位都不是工程師等高薪、技術相關的崗位,而是普通人可能會找的工作例如零售、建筑以及教育相關的。“我們要解決所有職業、所有經驗的求職者的求職需求。”
人工智能目前還不能解決 Google 最重要的問題
“我認為人工智能是應該用來解決最重要的問題。”Google CEO 皮蔡在今年 Google I/O 大會主旨演講結束時說道。
I/O 作為開發者大會,最重要的工作是讓開發者用 Google 的最新技術開發出新東西,為已經覆蓋數十億人的 Google 生態添磚加瓦。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Google 都是最重要的人工智能公司,從搜索、照片、語音到垃圾郵件過濾之類的“簡單”功能背后都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當 Google 的 TensorFlow 人工智能開發平臺出現后,開發者很快聚集在它背后,擠爆了硅谷所有的相關活動。
在 I/O 大會上有一些讓人驚異的技術應用。特別是有著無趣名字的虛擬定位系統(VPS),人工智能根據攝像頭捕捉的畫面立刻就能知道你在室內什么地方——那個場所可能是個大超市、也可能是個機場。
運營商、蘋果們在室內到處安裝傳感器的宏偉計劃一直沒有成功,Google 的新功能或許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室內定位的困難。
實用的功能背后,是難以想象的技術挑戰。這大概也是為什么它們都是 Google 首先做出來。
但 Google 或者說 Alphabet 到底是一個上市公司。人工智能在解決皮蔡的最重要問題時,首先需要解決如何賺錢的問題。以前的 Google Labs、Google Readers 都很有用、技術超前,然后被關掉。
人工智能商業化將是皮蔡最大的挑戰。
隨著移動搜索廣告增加,Google 依然維持著可觀的增長,上個季度廣告收入超過 200 億美元、市值全球第二,僅次于蘋果。
但 Google 廣告生意的天花板已經不能更明顯。它的單次點擊收入同比下滑了 19%——客戶愿意為單個廣告付出的成本越來越低。
上季度,是 Google 為獲取流量投入成本的增長速度第一次超過廣告收入的增長。
Google 自身廣告收入(黃色) VS 流量獲取成本(黑色)
圖片來自 Stratechery
與此同時,Google 已經沒什么地方塞更多廣告。手機搜索結果堆積著越來越多的廣告,YouTube 不得不探索付費訂閱模式。
對于主業靠廣告的 Google 來說,人工智能到目前為止并不是一個好的收入來源。你在手機上搜索東西,Google 會給出一系列結果,里面插廣告是它的收入。但你開口問 Google 人工智能問題,期望的顯然是一個最靠譜的答案,它不可能先讓你聽一段廣告。
把人工智能塞進所有產品是 Google 在做的事。靠人工智能賣更貴的硬件(Pixel 手機、Google Home);靠人工智能爭奪社交市場(Allo、Duo、Photos 分享);靠人工智能做招聘(Google for Jobs)。
Allo、Duo 這次已經不再被提及。原因大概是因為它們在 Google 自己的 Android 上都沒多少人下載。人工智能沒有讓 Google 奪回社交網絡的控制權。這也讓 Google Photos 漂亮的自動挑選友人照片分享的功能顯得很雞肋。聯系人信息、聯系方式都與社交網絡緊密結合——除非你的朋友全都用 Google+ 和 Gmail 日常聯系。
騰訊、Facebook 抄走 Google Photos 的功能反倒會發揮更大價值。更好的相冊不能幫助 Google 拽走已經泡在微信、Facebook、WhatsApp 里的幾十億用戶。
蘋果和三星的存在意味著 Google 很難讓人為了一個語音助手買高價手機——而這正是 Pixel 試圖做的事。硬件、品牌、設計、Mac、更好的第三方應用……太多原因導致 iPhone 留住 7 億更愛花錢的用戶。
這也是為什么作為 Pixel 差異化賣點的 Google 智能助手今天來到 iPhone。iPhone 用戶不會為了一個“更好的 Siri”選擇 Google 手機。
甚至三星這樣不精于軟件的公司,也把 Tizen 系統做成了比 Android Wear 更大的手表操作系統——手表依然是一個硬件生意。現在三星靠著半導體業務的巨額利潤補貼新旗艦手機,Pixel 活下來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
購物也沒什么區別。亞馬遜在幾乎所有西方國家都占據著壓倒性比例的電商市場,中國則是淘寶和京東的世界。Google 智能助手下單更容易一分并不能抵消它在商品品類、售價、送貨環節的致命不足。
整個大會上唯一看上去足夠商業化的產品是招聘服務 Google for Jobs。但它最后能不能成功可能也得看 Google 是不是愿意做搜索、導流以外的苦活。
在 Google 人工智能試圖顛覆的幾乎每一個市場,競爭對手不是建立了壟斷就是正在走向壟斷。
人工智能的領先,還不夠 Google 開辟一個新營收來源,替代必然會走到頭的廣告收入。但這樣持續的技術投入,總比不投入更多一些可能。
- END -
關于「好奇心日報」:
qdaily.com — 把世界變成問號。每日報道與你有關的商業新聞,無論它是科技、設計、營銷、娛樂還是生活方式。另外還有一個“生活研究所”供你吐槽生活。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