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營收大漲,新患頻出
半年前,疫情黑天鵝席卷線下教育機構,好未來、新東方、中公教育無一幸免。而今,疫情陰霾散去,主打線下的教育機構迎來新生,特別是主打公考的中公教育,疫情遠走、用戶需求擴大,業績增長比以往更迅速。
近期,中公教育公布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三季度內中公教育營收為46.31億元,同比增加83.6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54億元,同比增加233.58%;基本每股收益為0.25元,同比增加212.50%。
第三季度財報一改前兩個季度的頹勢,恢復“生產力”的中公教育展現昂揚姿態。
圖片來自Canva
年度對賭危機解除
對中公教育來說,疫情的危機轉瞬即逝,但疫情曾帶來的壓力歷歷在目。
一方面,受疫情影響中公教育上半年營收、凈利雙降,跌入盈轉虧深淵。中公教育2020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中公教育實現營收為28.08億元,同比減少22.8%;凈利潤為-2.33億元,同比減少147.26%;扣非凈利潤為-3.68億元,由盈轉虧,同比大幅減少177.8%。
另一方面,年度對賭臨了在即,一路高歌猛進的中公教育卻關鍵時刻掉鏈子,2020年上半年凈利同比減少147.26%,導致下半年營收壓力倍增。
2018年借殼上市之際,中公教育與亞夏汽車簽訂了為期3年的業績對賭協議:“2018年至2020年,中公教育扣非凈利潤數須分別不低于9.3億元、13億元和16.5億元。”
前兩年,中公教育正處于高速發展期,實際凈利潤均輕易超過對賭業績。財報數據顯示:中公教育2018年營收62.37億元,扣非凈利潤11.13億元;2019年營收91.76億元,扣非凈利潤17.00億元,已連續兩年完成對賭。
而粗略算來,中公教育2020年上半年盈轉虧,扣非凈利潤為-3.68億元,這也意味著中公教育2020年下半年要彌補3.68億的虧損還要完成16.5億的對賭目標,下半年扣非凈利潤至少要達到20.18億,壓力可想而知。
好在,疫情后期國考面試、省考筆試、事業單位、教師招錄等考試都在逐漸恢復,中公教育各項業務恢復正常運營,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緩解了上半年凈利雙降帶來得對賭壓力。
從中公教育公布數據來看,2020年前三季度,中公教育共實現營收74.39億元,同比增長20.7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21億元,同比增加37.76%。也就是說離今年16.5億的對賭目標僅差3.29億元,且按中公教育這樣的發展速度,下一季度業績必能滿足3.29億元的條件。
對賭危機告一段落,中公教育繼續在公考快車道上飛馳,而在“經濟內循環”以及公考政策的號召下各類公考擴招,市場紅利涌現中公教育領先優勢還將持續。
招考熱潮下,中公飛馳
時代孕育獨角獸,市場需求加速獨角獸成長,中公教育在不斷爆發的市場需求中,夯實自身綜合實力,將一眾同行甩在身后。
早前,公考市場中公教育、華圖教育雙寡頭賽跑,華圖教育甚至高中公教育一頭。不過,隨著中公教育順利上市,而華圖教育自2012年首次接受A股上市輔導之后,又多次嘗試登陸A股仍無疾而終,以至于中公教育拉開了和華圖教育的差距,一個向上走,一個往下跌。
2018年底,中公教育借殼登陸A股,股價僅為3.68元/股;2020年11月02日,中公教育大漲,截止13:16,報價41.5元,漲幅5.01%,成交86466手,成交量3.51億元,換手率1.1%,公司市值上漲至2658.15億元。
公考市場潛力無限而中公教育盈利能力強勁,資本青睞意料之中。
在市場層面,穩就業政策刺激下公考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21年國考簡章透露,在去年擴招20%后,招錄人數繼續增長至25726人,報名人數達157.6萬,增長超18萬人,國考熱度持續升溫。
與此同時,省考擴招趨勢明確,中公、華圖、粉筆公考等公考機構必將受益。國信證券分析:“國考作為省考的先行指標,對省考招錄規模具有一定的指導參考作用。結合過去幾年的表現,國考與省考的招錄趨勢基本一致,因此預計2021年的省考有望延續擴招趨勢。”
在盈利能力層面,沉浸于市場紅利中的中公教育,將業務拓展至教師培訓、事業單位培訓以及綜合招錄培訓,提供超過100個品類的職業培訓,還在319個地級市建立1104個直營網點進入下沉市場,盈利能也不斷加強。
財報數據顯示,中公教育的業績呈現出逐年穩增趨勢,2018年營業收入為62.37億元、2019年營業收入為91.76億元,同比增幅達47.12%;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稱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53億元和18.05億元;同比增幅超50%,達56.55%。
再有,中公教育乘風而上,加大各項支出以期實現業績穩步增長。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中公教育應付職工薪酬為6.02億元,同比去年4.11億元增長了46.49%,系經營規模擴大,人員成本增加所致。
天時地利人和,搭上了公考行業快車的中公教育往前馳騁,擴張態勢強勁。不過,其獨特的協議班模式(若無法通過考試將退還學費的班次)引來了無數糾紛,陷入口碑風波。
新問題涌現
中公教育憑借協議班模式實現業績增長的同時,口碑問題如影隨形。
2020年7月份,中公教育因過多用戶投訴“不退費,退費難,霸王條款”,被海淀區市場監管總局點名。不僅如此,在黑貓投訴、聚投訴平臺上,有上千條用戶投訴中公教育存在退款難的問題,投訴原因還有師資、教學質量差等。
中公教育被投訴原因直指協議班,而協議班又是中公教育提高參培率、增加現金流的利器。接下來,如何維持教學質量口碑,同時保證協議班能可持續進行成為中公教育擴張之外,急需解決的問題。
畢竟,用戶愿意報協議班是因為中公教育承諾“保過”,不過的話會全額退款,如果口碑成問題那么再怎么誘人的條件都吸引不來用戶。加上,華圖教育、粉筆公考等競爭對手奮起直追,內憂外患夾擊中公教育并沒有表面看著光鮮。
另外,中公教育在公考領域是個老大哥,可在考研、職業資格培訓等細分行業里,中公教育還是個小新人,其必須要在管理、獲客上投入巨額成本才有可能從競爭激烈的細分領域脫穎而出。
綜上所述,中公教育盈利能力強勁,資本加持下,市值水漲船高、屢屢創新,但是受退協議班退款糾紛影響,其“公考第一股”的品牌聲譽不斷下滑。在教育領域,用戶如水既能載舟亦能覆舟,教學質量、師資、口碑永遠是教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當下急于擴張的中公教育猶如在在懸崖邊上起舞。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