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的力量 | 60多年前的這波復古咖啡海報,讓咖啡行業(yè)起死回生
來源:廣告百貨(adgstore)
文字:二蛋
原標題:為什么這么多人喜歡喝咖啡?這家不是廣告公司的機構功不可沒!
本文為「廣告百貨」所有,如需轉載,請到后臺留下所需授權的公眾號
大街上,隨處可見咖啡店。想喝一杯咖啡,打個電話就能送來,有空干脆邀幾個好友,找家咖啡店閑聊扯淡,甚至很多人的夢想就是開一家咖啡店,咖啡、陽光、貓,愜意的午后時光。
然而在20世紀初,咖啡卻是命運多舛,險些被淘汰。一方面人們對咖啡對人的健康是否有影響保持懷疑,另一方面全球經(jīng)濟大蕭條導致很多人選擇更為便宜的飲品替代。
適時,泛美咖啡局(Pan-American Coffee Bureau,PACB)出現(xiàn)了,一個專注于在美國和加拿大提升咖啡消費量的商業(yè)機構,做了一系列的咖啡推廣,最終讓咖啡行業(yè)起死回生了。
“達令,要做出好咖啡,每杯都要放足一大勺咖啡粉喲~”
在最開始的階段,泛美咖啡局的重點在于科普,使勁的鼓吹喝咖啡的好處和絕對對身體無害,和告訴大家如何做出香噴噴的咖啡,培養(yǎng)喝咖啡的習慣,并在雜志投放了一系列溫情脈脈的廣告畫。
“每個小姑娘都該知道……如何做出好咖啡”
“郵差總喝兩次咖啡(按一次鈴喝一次咩?)”
“大家圣誕快樂啊!也都睡個好覺!咖啡不會讓你睡不著的!”
“有人覺得甜甜圈泡咖啡不好,我告訴你,這可好玩啦!”
“聽醫(yī)生的建議吧,喝咖啡對身體可好啦,也不會讓你睡不著!”
1948年左右,二戰(zhàn)剛剛結束,人們開始對生活有了更多的憧憬,泛美咖啡局抓住了這一心理,將“咖啡”等同于“美好”,提出了“咖啡讓美好的事情發(fā)生 (Good things happen over coffee)”這一主題。
“爸爸喝著咖啡,講著自己的冒險故事~”
“你來到的第一年!”
“戒指的美,咖啡的暖。”
“這不是列車,是他們自己的小小世界。”
而到了1950年代初期,廣告主張沒有多大變化,但畫面風格稍稍做了改變,變得更詼諧可愛,更加突出溫暖的生活氣。
“Jim有多貼心,他在做咖啡……”
“游戲暫停!咖啡時間到了,兒子!”
“啊,Nan在做咖啡……我正需要這個!”
“Joe在做咖啡……簡直救了我一命!”
“我打賭是咖啡?不然我就把新買的小兔吃了!”
“寶貝兒,東西都交給你了,我聞見咖啡啦!”
大概1953年左右,咖啡基本上已經(jīng)成為當時美國人的生活必須,但是泛美咖啡局為了讓咖啡成為一種固定的消遣,乘勝追擊提出了一個“咖啡時間Coffee Break”的主張,類似于現(xiàn)在的“下午茶時間”。而正是這一波廣告戰(zhàn)役,竟然將“咖啡時間Coffee Break”變成了美國持續(xù)至今的文化習慣。
"沒有什么時刻比喝咖啡時更愜意的了~"
“短暫的休息,工作得更出色”
1960年代,美國社會變得更加獨立,開放自我,泛美咖啡局適時推出了以朋友為主題的廣告系列:“好的咖啡如同友誼,豐厚,溫暖,熱烈(Good coffee is like friendship, rich and warm and strong.)”。
“聚會的時候,加點咖啡。”
“讀你的信,有咖啡的陪伴。”
“我會陪著你,來,喝點咖啡……”
咖啡正是在這樣的背景和泛美咖啡局的努力下,成為了美國的一種生活文化,后來慢慢的滲透擴散到世界范圍。而泛美咖啡局,到了20世紀70年代,逐漸沒有了用武之地,停止了運營。
試想如果泛美咖啡局,當時如果轉型成為廣告公司,想必現(xiàn)在也是廣告界的傳奇了。
公眾號:廣告百貨
微信號:p2gift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