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設計團隊做的唱片封面,逗逼與先鋒的結合體!
作者:Sandu,來源:三度出版傳媒
原標題:Hipgnosis:唱片時代的藝術狂想
20 世紀中期是歐美音樂圈發展的“黃金時期”,涌現了大批優秀的音樂人和作品。隨著音樂市場擴張需求的增大,唱片行業的發展也在這個時期到達了巔峰。
設計師和音樂人不再滿足于千篇一律的硬照寫真式封面營銷,他們把設計和創意轉化在唱片封套上,將藝術與音樂的結合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這當中不得不提的代表人物就是 Hipgnosis。
Hipgnosis 圖標
Hipgnosis 是一個來自倫敦的設計團隊。他們是先鋒封面藝術設計的引領者,也是20世紀70年代搖滾音樂的視覺先驅。
合作過的音樂人包括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披頭士(The Beatles)、齊柏林飛艇(Led Zeppelin)、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Yes樂隊、創世紀樂隊(Genesis)、10cc、彼得·蓋布瑞爾(Peter Gabriel)、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等等。
Hipgnosis曾 五次獲得格萊美獎提名,其作品也 深受設計師、音樂人和樂迷的喜愛。
Hipgnosis 作品合集
01
Hipgnosis的誕生與成名
奧布里·鮑威爾(左)和斯托姆·索格森(右)
斯托姆·索格森(Storm Thorgerson)和奧布里·鮑威爾(Aubrey Powell)相識于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索格森學習電影,而鮑威爾學的是攝影。
1967 年,出于對設計的熱愛,他們聯合成立了Hipgnosis工作室。關于“Hipgnosis”這個名字的由來,背后也有一段故事。
一次偶然的機會,索格森和鮑威爾在合租公寓門口看到一個涂鴉,涂鴉把“hip”和“gnosis”兩個單詞結合在一起,組成了“Hipgnosis”。
這個荒誕而新奇的文字游戲引起了他們的注意,不僅因為這個單詞是“hypnosis(催眠)”的雙關語,更因為這個組詞方式賦予該單詞一種恰到好處的碰撞感,既和諧又矛盾,既有新的、時髦的意思,又意指靈知、直覺。于是他們決定將這個詞用作工作室的命名。
Hipgnosis 工作室
在 Hipgnosis 成立初期,索格森和鮑威爾利用學校的暗房進行工作。當時,他們與尚未成名的平克·弗洛伊德成員西德·巴勒特(Syd Barrett)也是室友,隨后三方建立了長達數十年的友誼和工作關系。
1967 年,索格森和鮑威爾受邀為平克·弗洛伊德的第二張專輯《神秘》(A Saucerful of Secrets)設計封面。這張專輯設計在當時引起了一陣小轟動,吸引了來自更多樂隊的合作請求,如:自由樂隊(Free)、美麗壞東西樂團 (The Pretty Things)、艾恩斯利·丹巴爾(Aynsley Dunbar)等。
隨后,Hipgnosis 也接連為平克·弗洛伊德和西德·巴勒特設計了Ummagumma、The Madcap Laughs等經典唱片封套。
1973 年他們為平克·弗洛伊德設計了《月之暗面》(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封面,那個經典的三棱鏡圖案使 Hipgnosis 聲名大噪,奠定了他們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打開了超現實主義攝影的道路。
可以說,Hipgnosis 包 辦了平克·弗洛伊德絕大部分的專輯設計,是樂隊御用的設計團隊。
《神秘》
A Saucerful of Secrets
為了給平克·弗洛伊德的第二張專輯選取一個合適又獨特的外觀,Hipgnosis 疊加了13 張不同的圖片。
Ummagumma
平克·弗洛伊德的成員以一種實驗性的形式出現在 Ummagumma 的封面上。他們的肖像在墻上的掛畫中無限地重復延伸著。然而,在每一個場景中,成員們都變換了造型和姿勢。
The Madcap Laughs
《月之暗面》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該專輯內容相對隱晦,極具個性,封面設計也極具科幻色彩。一束白光穿過三棱鏡被分成 6 種顏色,這 6 種色彩在背面又融為一束白光。這個迷幻的設計到底想表達什么意義,到現在都是眾說紛紜。
02
超現實主義的視覺雙關語
Hipgnosis 以攝影為導向,擅長打造干凈利落的超現實主義圖像,開創了許多創新性視覺和包裝。他們所使用的照片處理技巧,如:暗室技巧、多次曝光、噴槍潤飾和機械剪貼,也被稱為是后來 PS 技術的膠片前身。
Hipgnosis 作品的另一個特點是,他們許多封面照片講述的故事與專輯歌詞都直接相關,通常基于雙關語或專輯名的雙重含義,比如平克·弗洛伊德的 A Nice Pair 封面設計就是一系列視覺雙關語。
同時,他們的封面也以怪誕的幽默感而出名。《原子心之母》(Atom Heart Mother)封面就是一頭奶牛,索格森曾笑稱:“整個設計幾乎沒有任何迷幻色彩,只有一頭該死的牛,不是嗎?”
A Nice Pair
《原子心之母》Atom Heart Mother
封面的奶牛與樂隊、專輯內容全然無關,樂隊的名字甚至都沒有出現在封面上。它只是為了博眼球,而且也成功了。盡管沒有任何文字信息,但每個想要搜尋平克·弗洛伊德唱片的樂迷都知道他們必須尋找一頭奶牛。
但這種冷幽默也曾一度激怒了齊柏林飛艇樂隊的吉米·佩奇(Jimmy Page)。因為一開始 Hipgnosis 把專輯 Houses of the Holy 的封面設計成了一個帶網球拍(racquet)的綠色網球場,這聽起來像在暗諷樂隊的音樂是噪音(racket)。這種雙關語設計讓吉米·佩奇非常不滿。也因此,他們差點就失去齊柏林飛艇這個客戶。
Houses of the Holy
Hipgnosis 從亞瑟·查爾斯·克拉克(Arthur Charles Clarke)1953 年的科幻小說《童年的終結》中獲取靈感。這部小說是一部史詩般的幻想,它以世界上所有的孩子聚集在一起,融合成燃燒的柱子,離開地球的場景而達到高潮。唱片封面里的孩子們有著嬌嫩空靈的白皮膚,看起來就像是從波提切利的畫作中爬出來一樣,他們在探索翻越一片巖石地,奔向未知的遠方。
因為索格森和鮑威爾都是電影系的學生,所以他們經常把模特當演員,用戲劇化的手法去拍攝圖片。Hipgnosis 很少在封面上用音樂人的寫真,以確保有足夠的畫面留給圖片設計。很多 Hipgnosis 的封面也運用了“高科技”手法,如齊柏林飛艇的 In Through the Out Door 就使用了特殊的印刷技巧,黑白封套當遇到水時,封面圖片就會變色。
In Through the Out Door
拍攝選址一開始是打算在吉米·佩奇推薦的酒吧進行,但團隊去到發現酒吧已經暫停營業了。鮑威爾最終在新奧爾良的一家酒吧完成了拍攝,從六個不同的角度拍攝了六個版本的封面。
1974 年,Hipgnosis 開始和彼得·克里斯托弗森(Peter Christopherson)合作。克里斯托弗森是一位廣告藝術家和設計師,他的豐富經驗與索格森和鮑威爾相輔相成,幫助 Hipgnosis 走向更成功的商業道路。在1978年,他成為了 Hipgnosis 的正式合伙人。
在這個時期,除平克·弗洛伊德、齊柏林飛艇、黑色安息日等大咖樂隊之外,Hipgnosis 還為不少冷門小眾樂隊設計過封面。這些封面所展現的爭議性主題和實驗性視覺,放在今天依然極具前瞻性和創新性。
《愿你在此》Wish You Were Here
這張照片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專輯封面之一。照片上的那個“火人”實際上是真的被縱火焚燒。然而,風向的偏離燒焦了特技演員的胡子。因此兩位演員換了站位,互相握了握左手,然后Hipgnosis在暗房里把畫面倒轉過來。
03
永不落幕的唱片設計傳奇
到 20 世紀 80 年代初,價格更為昂貴、形式更為復雜的專輯開始流行,行業轉型也變得迫在眉睫。Hipgnosis 開始進入廣告領域,為眾多品牌創作并拍攝廣告創意,他們為標致(Peugeot)、法國可倫堡 1664 啤酒、李維斯(Levi's)、沃爾沃(Volvo)、吉列(Gillette)、時代啤酒(Stella Artois)等品牌設計和拍攝廣告。
與此同時,藝術圖片的創作也變得愈發艱難。在1982年,Hipgnosis停止了專輯封面設計和廣告設計等工作,隨后索格森、鮑威爾和克里斯托弗森投身電影制作行業,組建了電影公司 Greenback Films,合作執導了多部紀錄片和電影。Hipgnosis也于1983年正式解散。鮑威爾在電影和視頻領域繼續工作,多次與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合作。索格森則一直致力于專輯設計,直到 2013 年病逝。
在索格森的追悼會上,鮑威爾回憶起他們在 Hipgnosis 的合作:“在早期的 Hipgnosis,索格森是我的導師,他向我展示了攝影設計的技巧,比如透視、構圖、拼貼、蒙太奇和暗室技術,最重要的是,如何使用相機。盡管當時我們都很年輕,也沒有什么經驗,但他似乎毫不費力就能有源源不斷的想法。若說我有創辦一家公司的眼界,他則有建立一座藝術宮殿的智慧。”
平克·弗洛伊德的成員大衛·吉爾摩(David Gilmour)也表示:“這些封面藝術都是平克·弗洛伊德音樂作品的一部分。索格森是我的摯友,我的良知,我的導師,也是我終生的藝術指導。”
Hipgnosis 迄今已經設計了約 350 張專輯封套。這些專輯不僅因為有優秀的音樂作品,還因為獨特的封面藝術而在音樂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改寫了人們對唱片封套的傳統認知,也啟發了后來的唱片設計方向。一代傳奇或許落幕,但音樂和藝術卻永存。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三度出版傳媒(ID: sandupublishi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