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傳奇創始人奈特親筆自傳《鞋狗》,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
來源:商業評論精選(微信號:shangyepinglun)
作者:周恒星
原標題《耐克創始人奈特:懦夫從不啟程,弱者死于路中,只剩我們前行》
關于 Nike 這位傳奇領袖,網上有這樣一番介紹:
他戴著墨鏡,以超“酷”形象示人;他曾是長跑運動員,后以1000美元起家締造了百億美元的體育王國;他的公司是著名的廣告先鋒,但卻直言 “我不相信廣告”;他身處商界前沿,卻熱愛研修日本禪文化,常常陷入沉思冥想;他性格內向,不善言談,卻擅于凝聚人心,耐克就像一個快樂的運動員俱樂部。
相比硅谷那些40多歲就急不可耐出傳記的創始人,78歲的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似乎是一個異類。去年,他用一本親筆自傳——《鞋狗》,講述了耐克“從0到1”的故事。本文是一篇讀后感,如您匆忙,不妨借孔窺豹。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我們這一代互聯網大潮下的創業者真的比前輩們更優秀更與眾不同嗎?我們真的比起過去的人們設計出了更好的產品,創造出了更多的價值嗎?
在這個時代,我們口口聲聲要改變世界,卻大部分時候僅僅憑借天馬行空的想象,創造出一些沒有用戶的產品,輕輕松松融資成百上千萬。等把鈔票燒成灰燼,輕輕拍拍屁股走人,不帶走一片云彩。
而從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Phil Knight)先生的自傳《鞋狗》(Shoe Dog),我看到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當我看完最后一頁,合上書的那一刻,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目前中文版本也已上市
相比于硅谷那些40多歲就急不可耐出傳記的創始人,78歲的奈特先生似乎是一個異類。這位低調的老人除了24歲那年前往斯坦福大學讀取了一個MBA學位,他的一生從來沒有離開過家鄉。
他出生長大在波特蘭——美國西北部的一個海港城市,他所創立的耐克總部就在他的家鄉波特蘭郊外的一個小鎮上。他常年遠離媒體,公共場合都帶著一副墨鏡,一生都支持他的母校球隊Oregen Duck。
一直到今年,他寫了一本書回憶他的人生,人們才重新開始審視這家已經深深融入美國文化的運動品牌創始人。從這本書中,看不到作者絲毫炫耀的口吻,就像一個平凡的老人,在午后的陽光下,心平氣和的回憶往事。比起互聯網時代那些趾高氣揚的青年才俊,多了一絲深刻和悠長。
在奈特的故事里,創業不是改變世界,而是一場長達三十年的賽跑,他從一個一無所有的青年,背負越來越多的責任,常年徘徊在破產死亡的邊緣;到中年將公司帶入上市,卻沒有停歇,而是越跑越快,一直到自己退休那年,他恍然四顧,發現自己已經是那個最后的勝利者。
“無論你喜歡與否,生活是一場比賽。懦夫從未啟程,弱者死于途中,只剩下我們繼續前行?!?/strong>
更另我感動的是,很少有人會在傳記里回顧自己的錯誤,而奈特卻能坦然面對。
他在書中懺悔,他曾在十年內裁員三次,讓1500人失業,這讓他徹夜難寐。
他在書中勇敢自嘲自己做過的那些錯誤的判斷。他曾斷言魔術約翰遜是個沒有位置感的球員,永遠在NBA無法立足。
他后悔沒有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兒子,以至于他的大兒子成年后浪跡海外,最后命喪于一次潛水事故。
從這本書中,我找出了三個關鍵詞,它們既是這本書的主線,也概括了奈特的一生。
熱愛
奈特從來沒有想過要改變世界,是對體育的熱愛讓他走到了今天。
奈特創業始于1964年,那年他26歲,還跟父母住在一起,而且就住在童年的臥室里。
“60年代是一個叛逆的時代,但我似乎是唯一一個沒有叛逆的美國人。“
但除了一件事——跑步是奈特一生的摯愛。
“命運把我變成了一個不錯的跑手,但不是偉大?!?奈特從小夢想成為一個職業選手。在大學里奈特是一個不錯的跑手,但卻沒有希望成為全國冠軍參加奧運會,畢業之后他先去讀了商學院,后來成了一名會計。
但對于跑步的熱愛,讓他開始癡迷于日本生產的Onitsuke Tiger運動鞋,于是他不顧父母的反對開始在家鄉小鎮上販賣Onitsuke Tiger。
那是一個卑微到不能再卑微的開始——他一個人開著自己的小破車,把幾十雙運動鞋放在后備箱里,到各個運動會場館外面叫賣。 很快父母家的客廳和車庫成為了倉庫,里面堆滿了運動鞋。
沒有人理解他為什么這樣做,第一年他的小公司銷售額是8000美元;五年后的1969年迅速增加到30萬,而在1980年上市的時候銷售額達到800萬。
是熱愛讓奈特堅持了下來,半個世紀后,奈特在書中這樣告訴那些年輕人。
我想告訴他們慢下來,按下暫停鍵,認真想想接下來的四十年你想怎么度過。我想告訴那些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不要為了一份工作或者職業而安頓下來。
去追尋內心的召喚。即使你不知道那個召喚是什么,但不要停下腳步。如果你這樣做了,就可以更容易克服日復一日的疲憊,撫平內心的失望,達到你想像不到的高度。
東方
美國很多偉大企業家都曾經從東方文化汲取力量,喬布斯如此,奈特也是如此。
跟喬布斯一樣,年輕時代的奈特對于東方文化特別著迷,他在斯坦福大學就喜歡研究日本文化,他認為日本擁有制造優雅產品的能力和廉價的勞動力,如果把廉價日本產品出口到美國會是一個不錯的生意。
當他開始販賣日本運動鞋后不久, 他花光積蓄去了一趟日本。
奈特希望成為Onitsuke Tiger在美國的經銷商。 他敲開了Onitsuke Tiger的辦公室。
但他并沒有告訴日本人自己住在父母的家里,相反他這樣告訴日本人:“我是藍帶體育(Blue Ribbon Sports)的CEO?!?藍帶體育是奈特臨時想出來的名字,藍色緞帶是奈特童年時代跑步贏得的獎品,掛滿了奈特的臥室。
他的CEO身份震住了日本人,幸運見到了Onitsuke Tiger創始人鬼冢喜八郎。
鬼冢喜八郎很喜歡這個美國小伙子,說從他身上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鬼冢喜八郎不但正式跟他簽訂了經銷商的協定,還跟他述說了自己的使命和愿景。
“世界上的每一個人無時不刻穿著運動鞋走來走去。我知道那一天早晚會到來。”
現在的人們不會理解這句話背后的含義。60年代在大街上跑步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路過的汽車會向那些跑手吹口哨甚至扔瓶子。一項非主流的運動在幾十年后變成一項人人參與的運動,只有最最瘋狂的人才能想到。
但奈特相信了。
回到美國以后,奈特立刻跑去注冊了一個叫Blue Ribbon的公司,地址就在父母家的車庫里。7年后公司改名為耐克 —— 古希臘神話中勝利女神的名字。
四十年后,奈特完成了鬼冢喜八郎先生的理想。如今,他的公司市值接近1000億美元,年銷售額達到320億,一年賣出大約1億2千萬雙鞋,這個星球上不論身價百億的富翁,還是非洲某個戰亂國家難民營的孩子,腳上穿著的都是耐克的球鞋。
負債
在沒有風險投資的年代,奈特一直是一個異類。
毫不夸張的說,耐克最初的20年,一直徘徊在破產邊緣。出身會計的奈特并沒有養成精打細算的習慣,他把所有的現金投入到更快的發展中,并不停找銀行貸款,因此背上了稱重的債務。整本書里充斥著奈特為資金焦慮的場景,好多次奈特幾乎堅持不下去。
上世紀70年代初,風險投資在北加州一個叫做硅谷的地方興起,很快遠在波特蘭的奈特第一次聽說了這個新興行業。他很快想到這是解決資金困境的好辦法,他想以每股2美元的價格出售30%的股份,用來獲得30萬美元資金。
為了吸引硅谷風險投資人的興趣,奈特還注冊了一個新公司叫做sports-tec。之后他給投資人寫信,將融資文件寄給他們。
結果卻是,在將盡兩個月的時間里,沒有收到一個回信,沒有接到一個電話。
身處絕境的奈特于是開始向朋友借錢,周圍的朋友也都不富裕,于是紛紛躲著他。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他的好朋友和第一個雇員Woodell敲開了他的門。
Woodell告訴奈特,他的父母愿意借給他5000美元,喜出望外的奈特沖到Woodell父母家拿支票,他的父母沒有向他提利息,甚至沒有要收據。最后還問:“我們還剩3000美元,你要一起拿去嗎?” 于是奈特厚著臉皮收下了這對夫婦8000美元畢生積蓄。走之前奈特問:你為什么要這樣做?老太太只是淡淡說了句:
"如果我連自己的兒子工作的公司都不信任,那我還能信誰呢? "
這件事最后有一個happy ending,十年后耐克上市后,那8000美元變成了160萬,整整200倍的回報。奈特親自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老太太,老太太驚愕之余不停的搖頭:“我還是不明白發生了什么。 ”
這個故事在打臉風險投資人的同時,奈特從這件事上學到重要一課:你的員工永遠比你的投資人更重要。
最后送給大家奈特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
人生即是成長,不成長即死亡。 (Life is growth, you grow or you die.)
- END -
商業評論精選(微信號:shangyepinglu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