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專業,游戲行業的媒體完全不如玩家
在游戲行業有個奇怪的現象,很多游戲媒體發布分析游戲的文章下面會出現很多這樣的評論:“不專業”“小編到底玩過這游戲沒?”“搬過來就是自己的?”“黑即正確?”。
外行人看了認為罵的對,該罵;而內行人看了,心窩子就跟被揪住了一樣難受。
被罵多了的一部分媒體開始不敢寫分析游戲的文章了,改去搜集新游發售的信息,將一大堆新游發售時間集中,每款游戲配個圖后再復制一段游戲介紹……就這樣,一篇莫名其妙但確實存在的3000字軟文出現了,這樣的模式還有非常多的游戲媒體在用。
“垃圾”的軟文看的多了,玩家開始更愿意去看高玩玩家寫的,因為相比定位為“專業”的游戲媒體來說,高玩玩家的定位就不一樣,只需寫的有趣、有用就行,達到了這兩個要求后其實也算是達到了“專業”的門檻,
相比游戲理解更深的高玩玩家,定位為“專業”的游戲公司的新媒體小編寫出來的文章質量反而沒有高玩玩家專業,閱讀量和評論數更是遠遠比不上,這是為什么呢?
要知道,能在游戲公司做新媒體運營的人,本身就是喜歡游戲、對游戲的理解不會比高玩差太遠,但為什么入職游戲公司后,卻開始寫不出有深度、有趣的東西?
沒錯,說的就是小編我自己,我要為自己洗下。
首先就是限制太多。
好一點的游戲公司會要求2到3天的時間產出一篇文章,差點的公司直接要求1天時間內產出一篇!!
而1天寫一篇是什么概念?
首先每天都要找一款有熱度的游戲,然后去玩透這款游戲并找到游戲的爭議點和亮點,再定好標題和寫作角度,最后產出有深度的文章。
裂開,就算算上加班共12個小時,資深玩家都不敢打包票說一天就能“吃透”一款研發了一年甚至幾年才成型的“有熱度”的游戲,而一個連上班都不準玩游戲的小編如何做到“吃透”并寫出一篇有“深度”的文章?
就算寫出來了又能寫的多好?
成噸出現的垃圾文章真的不能怪新媒體小編啊,而是這些游戲公司真的沒點逼數。
其次就是身負kpi, kpi則決定工資!
一款大型的單機端游剛發售沒多久,嗯,有很高的熱度,但為了kpi(工資),哪還會管你資深玩家玩沒玩明白?先把游戲分析的文章發出來蹭了熱點再說,閱讀量爆了,工資到手就行。
質量?工作前期可能還會注意,到后期了直接無視。
這種沒玩明白就開始寫,對不對不知道!會不會被罵更是不管!能蹭熱度就立馬蹭!的文章,直接導致了一個非常不好的惡性循環:出來早的文章質量低,把玩家耐心耗光,質量高的文章寫得慢,發出來后沒有玩家看,沒人看就沒有流量,沒流量就沒人再去寫質量高的文章,玩家看不到高質量的文章看就只能去看質量低的,質量低的文章都有人看就寫的人更多了……
所以各位玩家在看到這種質量低的文章時,不要只罵小編,人家畢竟也要養家糊口(得聽話啊),該罵的應該是他們背后的公司,將背后的公司罵醒后,小編就能有時間寫出更專業的文章,逐漸將惡性循環轉變為良心循環,而高質量的文章多了后也可以給開發游戲的公司帶來一定的監督效果,這樣游戲行業才會開始變得更好。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