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15年,酷蓋師義龍已體驗別人的半生
【深幾度·尋找另一種生活方式】
撰稿|劉子嵐
編輯|吳俊宇
「摘要:喜歡感受體內猛烈起伏的心臟跳動,也喜歡經歷呼吸不暢、大腦缺氧、邁步全靠身體本能的特殊狀態,那一刻讓他意識到,他能依靠和要跨越的東西是相同且唯一的——就是他自己。」
在師義龍的字典里,從來沒有“按部就班”這個詞。
15歲接觸直排輪,進入北京隊;17歲進入自由式輪滑國家隊,獲世錦賽亞軍;23歲退役接觸滑板和滑雪,還轉行做過導演,兩次創業,曾為了給員工開工資晚上去開滴滴,在金融公司朝九晚五地坐班……又在微博開始新的跨界轉行之路。
現在,他是擁有超過200萬粉絲的微博十大運動博主。對于他而言,微博賦予了如今的身份和生活,他的改變和成就與微博息息相關。
師義龍即將而立。這份看起來凝聚了很多不同人生軌跡的履歷表在師義龍的人生中僅僅占用了15年——換成別人,可能已經過了大半生。
白羊座的他坦言自己是個不太會規劃未來的人,這從他的不斷嘗試和多次跨界中或許可以窺得一二,但冒險者的信條便是“熱愛”。一直以來,他都是那個“想到什么就會去做”的人。
“我喜歡運動,喜歡腎上腺素急速飆升的快感,也喜歡疲憊不堪……毫不掩飾地說,我喜歡贏”。
在一個視頻中,這段開場白似乎是他的人生注腳。
01
把興趣變成職業運動
鴨舌帽、寬松的T恤、滑板鞋,每一件都是簡約休閑單品,但組合在一起時又是一身標準的街頭范兒,這種自在又不失潮流的搭配正是師義龍的標準出鏡裝。
有時他踩著滑板馳騁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悠閑而放松,擦肩而過的風景是穿著跨欄背心的北京大爺在一起踢毽子,有時他在藍天白云、綠蔭環繞的滑板公園場地里騰起、跳躍,進行滑板教學,有時他走進藝術園區,在紅磚堆砌的廠房里探尋適合初學者的室內滑板場……
點開師義龍的微博主頁,本以為會看到讓人眼花繚亂的滑板、滑雪高難度炫技視頻,但翻了翻卻發現,主頁內容基本都是極限運動相關的泛知識類視頻:
滑雪必不可少的裝備都有哪些、初學者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滑板、適合初學者的北京的室內滑板場、滑板豚跳保姆式教學師,就連置頂微博也是他以往發過的滑板、滑雪教學視頻合集。
這“老母親”般的細致教學畫風跟我們想象中的極限運動博主似乎不太一樣,這其實跟他本人的運動經歷有著緊密的聯系。
15歲那年,師義龍看到別人在滑直排輪,“當時覺得好帥”,這個想法簡單而直白,卻引領他第一次觸碰到了極限運動的指尖。
于是他請求父母給他買了人生中的第一雙輪滑鞋。
每天放學后都是師義龍專屬的輪滑時間。廣場上的燈在晚上7點亮起,10點鐘熄滅,師義龍就一直玩到廣場上的燈全部熄滅為止。
“當時我是把這個作為一個興趣愛好去玩,沒有想過要把它練到什么樣的一個程度。但是因為熱愛,驅動力非常大,技術水平慢慢就提高了。”
但第一次去參加比賽,因為一個失誤,師義龍在比賽中摔斷了鎖骨。傷痛使他痛苦,家人也開始勸他放棄這項運動,但師義龍有自己的執拗。
兩個月后,師義龍得知有一場亞洲賽事,當時他還沒有完全康復,便帶傷上場。那場比賽,師義龍獲得了第二名,那是第一次有中國人站在這個項目的領獎臺上。
隨著參加的比賽越來越多,師義龍在直排輪界已經小有名氣,被選入國家隊。2010年,他拿到了世界錦標賽的亞軍,隨后選擇退役。回想起當年的訓練,師義龍說道:
“那個時候極限運動在國內是非常早期的一個狀態,我們玩的時候是沒有教練也沒有教學視頻的,所有的動作都需要自己琢磨,然后和隊友一起去探討,其實是一個非常不好的階段。職業化之后,必須要把比賽動作練到成功率非常高的程度,那非常枯燥的,所以后來我對技術難度的追求就沒有了太多的興趣。”
一直以來,像滑板、滑雪這樣上手難度較高、挑戰性較大的運動都被歸結為極限運動。但在師義龍看來,滑板卻是一項可以陪伴一生的運動。
“年輕時有沖勁,可能你會去練一些技術難度很高的動作。到了四五十歲、甚至六七十歲,你依然可以去享受其中這種樂趣。國外有很多老頭會在U池里面滑一滑,很chill,它已經不是運動概念,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02
讓大眾了解小眾運動
師義龍并不擅長規劃未來,“我也不想去規劃,我覺得我就過好每一天,把每一天當作人生的最后一天去過。不會考慮太多,能扛我就扛,實在扛不住就沒有辦法了。”
在成為運動博主之前,他曾經歷了兩次創業失敗。
退役之后,師義龍曾經去南京跟朋友一起創業做潮牌,后來又被安排去表姐的公司做金融行業。但這種按部就班的工作讓他覺得枯燥而乏味,始終無法融入。
但辭職后,他很快又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開始了第二次創業。
玩滑板時,師義龍認識了一位做畫廊的朋友,兩人打算一起創業做藝術品電商。
“我們希望讓藝術品走進千家萬戶,就開始去做一些藝術品衍生品。當時我們也拿到了投資,但是覺得占比有點太多了,所以就拒絕了。那之后就趕上金融危機,沒有人愿意投資了,我們還要養技術團隊、要做電商、做架構等等。”
那是師義龍至今難忘的一段經歷,白天在公司正常上班,但為了給員工開工資,晚上他和幾個合伙人一起去拉滴滴,但終究還是沒能抗住。
就是在那時候,朋友叫他去滑雪放松一下。他當時想,“滑雪有什么可放松的?”
當時他被朋友拉到滑雪場的。“但是當穿上裝備坐上纜車,到了雪場上,瞬間豁然開朗,你會覺得什么事都不叫事。”
觀察身邊就會發現,滑板、滑雪早已不再是小眾的極限運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喜歡上這種潮流生活方式,而普及相關知識、幫助初學者更快入門恰恰是師義龍現在所專注的事情。
微博粉絲對他起到了很大的倒逼作用。
剛接觸微博時,師義龍覺得這里是一個分享生活的平臺,他也會不時發點自己的日常。
后來他發現,微博從生活分享平臺變成了信息獲取的平臺。于是師義龍也開始分享一些自己滑雪的內容,“剛開始都是發那種炫技的、帥帥的、酷酷的照片或者視頻。但是后來我覺得發這樣的內容,其實說白了,只是在滿足自己而已。”
但這些看起來酷酷的視頻的確激發了很多人對滑雪和滑板的興趣,但他們又都同樣面臨一個問題——該怎么入門。
那時候,師義龍經常收到粉絲的留言:
這個動作該怎么學?
我該怎么選擇裝備?
初學者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
這讓師義龍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內容方向。于是他決定做一些教學和知識普及類的視頻來幫助粉絲了解和上手這項運動。“當我做了一段時間這樣的內容之后,我會發現這種內容才是更有意義的。”
微博天然的社交屬性、開放性,吸引到更多年輕用戶對滑板和滑雪的關注,讓這個曾經不被了解、只受到小眾圈層追捧的文化,正逐漸處于更為流行的浪潮之上。
通過微博,滑板滑雪運動也正摘掉被世人誤扣的“極限運動”的帽子,師義龍認為,它是一種街頭文化,是一種年輕人喜歡的生活方式,應該屬于大眾。
“我就覺得這樣的內容更有意義了,因為不單單是我一個人在享受這項運動,我可以影響很多人一起來學習,從這項運動中得到快樂,這是我讓我最有成就感的事。”
03
以前是活著,現在是生活
2015年,北京獲得2022年冬奧會主辦權。近幾年,大家對于冰雪運動的興趣明顯高漲,冬天一到,很多年輕人就已經迫不及待地組團去滑雪。
師義龍也熱衷于發布冰雪運動相關的內容。此前,他曾作為導演拍攝了幾部關于滑雪的短片,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滑雪文化。
2018年滑板入選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從小眾運動轉為大眾運動。在2018年冬天,他陸續把這些作品全發布在了微博上。與此同時,他仍然繼續做著滑雪泛知識相關內容的視頻。
師義龍的微博形成了明晰的季節性變化——春夏滑板,冬季滑雪。所以在兩季都得到了微博推廣扶持。
那年“微博冰雪季”活動期間,歌手華晨宇轉發了師義龍的一條滑雪內容微博,正是因為這個契機,師義龍微博粉絲開始大幅增長。
短短一年的時間,師義龍的微博賬號迅速成長了起來,他的身份開始逐漸向朝內容生產者轉變。
現在,師義龍已經是一名全職博主,搭建起了自己的團隊,僅拍攝用的硬件設備就已經投入了十幾萬元。團隊雖小,只有四個人,但導演、編劇、剪輯、攝像、后期等工作一個也不少——為粉絲傳遞知識,幫品牌塑造調性,他在內容創業的路上越走越遠。
師義龍對產出的視頻作品有著嚴格的把控,“我希望能給用戶呈現出來的內容是最優質的。我知道國外有些極限運動的影片甚至拍攝得比電影還要好,因為大家的想法可能比較超前一些的。本身我也學的是美學相關的專業,也在從事極限運動,所以其實我們一直想實踐做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在擁有了比較穩定的粉絲群體后,有人曾經建議師義龍降低內容成本去追求利益最大化,但師義龍拒絕了。他也會嘗試把內容分發到各類社交媒體平臺,但始終不愿意改變自己的調性。
“作為博主,如果微博不紅,那么這意味著少了半壁江山的,微博在我所有的社交媒體里面是位居首位,這不僅是因為我的起步靠的微博,更是因為微博更具備公信力,對所有博主、UP主來說,都是一張社交名片,每個人傳播出來的內容是要承擔責任的。”
師義龍通過仔微博分享圖文短視頻,與興趣用戶雙向互動,收獲了自己的一批忠實粉。他的微博私信也從各式各樣的提問變成了越來越多的分享,他常常收到粉絲興奮地與他分享自己學會的新動作,甚至有的粉絲還因為滑板或者滑雪收獲了自己的友情和愛情。
師義龍希望自己的視頻內容能讓用戶感受到,“你甚至不需要任何成本,就可以去看到一些比較好的影片,通過這些泛知識的內容還能有所收獲,這是我的初衷。”
成為全職博主后,師義龍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轉變。
他厭倦固化的模式,比如曾經朝九晚五的工作,比如重復性地訓練同一個動作,他更不喜歡被別人push著去做事情。
在師義龍心里,他不在乎每天要工作很長時間,甚至可以沒有休息,但一定要是按照自己意愿的。
師義龍曾經和同期成長起來的博主,如因5G科普視頻走紅的“@何同學”等人交流,發現大家在做這件事時都有一個非常典型的共同點——熱愛。
“大家都是真的很喜歡這個事情,而且很愿意分享。基于興趣導向起步,自然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我們獲得了一種全新的生活狀態。”
“之前的生活,我只能覺得我是在活著,現在才是在生活。因為生活包含了很多內容,家庭、事業、朋友、愛好,它綜合起來才是完整生活。”
成為博主這件事,從頭到尾都是師義龍自己想去做的。
曾是運動員并常年保持著對運動的熱愛似乎賦予了師義龍超乎尋常的韌性。
在一段他發布的視頻中,隨著他的鏡頭體驗高速前行的滑板在街道上滑過,看他邁出利落的步伐向前快速奔跑時,隔著屏幕仿佛都能感受到他劇烈的心跳。
師義龍喜歡感受體內猛烈起伏的心臟跳動,也喜歡經歷呼吸不暢、大腦缺氧、邁步全靠身體本能的特殊狀態,那一刻讓他意識到,他能依靠和要跨越的東西是相同且唯一的——就是他自己。
如果用世俗上的成功去定義師義龍,我們會發現目前為止,他的人生是一個頗富戲劇性的曲線,既有著“國家隊運動員”這樣榮耀的經歷,也有過創業失敗的低谷期,現在成為了微博百萬粉絲的博主。
但我想如果讓師義龍自己去定義的話,他的人生是則是一條有幾個微小缺口的上坡線,盡管經歷過試錯和失敗,但他卻一直都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尋找自我,用熱愛和堅持在微博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