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公共廁所一年掙2億,他是怎么做到的?
來源:活著就該美好
原標題:開公廁年賺2.2億,成為德國最具創意公司,香奈兒、蘋果都趕著排隊求合作,他到底怎么做到的?
給我一根杠桿,
我能撬起整個地球。
3000萬歐元的廁所
1990年,
德國柏林市開了一場有意思的拍賣會,
拍賣品不是實物,
而是柏林公共廁所的經營權。
當時的競爭者并不多,
很多企業都不看好公廁市場,
因為他們認為無利可圖,
甚至有虧本的可能。
漢斯·瓦爾卻看準了這次機會,
他向政府做出承諾:
“你把這個廁所包給我,
我敢接,而且承諾免費提供。”
漢斯·瓦爾是瓦爾公司的創始人,
人稱“茅廁大王”,
一輩子和廁所打交道。
這在當時引起熱議,人們私底下幫瓦爾算了一筆賬,以每人每次0.5歐元計算,單柏林一個城市而言,他每年都要賠掉100萬歐元。
而且,德國政府硬性要求:
城市的繁華地段每隔500米應有一座公廁;
一般道路每隔1000米應建一座公廁;
其他地區每平方公里要有2—3座公廁;
整座城市擁有公廁率應為每500—1000人一座。
死局。
無數人開始等著看瓦爾的笑話,
看他是如何一步一步將自己送入地獄,
然后破產。
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
他不僅沒有破產,
還年入三千萬歐元,
折合人名幣2.2億,
賺了個缽滿盆滿,
破了這個別人眼中的死局。
免費建數以萬計的公廁,
而且免費對市民開放,
這一年3000萬歐元的收益,
他是怎么做到的?
原來,瓦爾從一開始,
就沒有想過從市民身上賺錢,
所以分文不取,
他賺的,
是廁所內外的廣告費。
有思想的人,
通常都懂放長線釣大魚,
他們不疾不徐,
別人眼中的廢棋,
不過是以退為進的鋪墊,
他們等的,
往往只有最后致勝的一擊罷了。
瓦爾先在柏林根據地段要求,
建立大大小小的公廁,
為了讓自己的廁所更受歡迎,
他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聘請日本、意大利專業設計師,
保證每一座公廁不盡相同,
且趣味性十足,
逼格滿滿。
尤其是男性公廁,
結合了動漫、模特等元素,
延長市民在公廁的停留時間。
組建清潔團隊,
每天3次不間斷地檢查,
有問題立即整修,
時刻保持公廁的可使用性,
讓市民看見他們的誠意。
這還不夠,
瓦爾給所有的廁所都安裝了自動清潔裝置,
若是有人不小心“便后遺忘”,
公廁就會自動出水清潔,
不留“后患”,
立志做最干凈的廁所。
每一項舉措,
都在大幅度地增加成本,
一度讓公司陷入危機,
負擔重重,
甚至瀕臨破產。
但瓦爾十分堅持,
該做的一項都不允許偷工減料,
終于在不久后,
收到了成效。
他的公廁大受市民歡迎,
人流量越來越多,
還有人只為參觀不為如廁,
好評如潮。
這一現象引起了品牌商的重視,
他們紛紛找到瓦爾公司,
表示想要合作,
租用廁所外的廣告位。
OK!愿者上鉤!
瓦爾的廣告位市場打開了。
他的墻體廣告費,
比一般的廣告商要便宜,
在第一個試水品牌商收到良好效果后,
租用公廁廣告位的品牌商越來越多,
以至于還沒有建好的公廁,
都被早早預定下來。
因為能針對性做出有效傳播,
香奈兒、蘋果、諾基亞這些國際大牌,
也難耐公廁廣告的魅力,
向公廁伸出了橄欖枝,
表示合作意向。
于是,瓦爾公司第一次盈利了,
幾千萬歐元,
然后打敗寶馬奔馳,
成為德國最具創意公司。
之后,他更是玩轉創意,
把公廁外墻體廣告做到內墻體,
甚至是里面的擺設,
都添加了廣告功能。
廁紙上畫數獨游戲,
印文學作品,
畫漫畫……
走到這一步,
瓦爾也該高枕無憂,
安安穩穩地等著收錢了吧?
但人家偏不!
他在公廁外安裝了公用電話,
既方便了市民,
又能向運營商收取費用,
名利雙收。
和附近的餐館合作,
上廁所送餐券,
然后餐館返利給公司,
達到共贏。
都是些常用的技能,
偏偏被他玩得風生水起。
19世紀柏林有個被人親切地稱為“阿赫臺克咖啡館”的公廁,二戰后這座廁所被毀,瓦爾為了留住這段歷史,特意拿出10萬歐元重建修復,且不設置任何廣告位,只為了盡量保持歷史原貌。
“阿赫臺克咖啡館”開業的時候,
柏林市長沃韋萊特親自前來,
對他表示感謝,
比公司打廣告還來得實在。
放棄一顆玉米,
卻得到了一個西瓜,
這種生意頭腦,
讓人不得不佩服。
2009年,市值幾個億歐元的瓦爾公司,
并入高德公司旗下,
業務迅猛發展,
延伸至德國60多個城市和土耳其40多個城市,
勢不可擋。
德國公廁市場的成功,
讓人不禁想到中國的公共廁所,
數量少,臟亂差,
且毫無市場概念,
反倒讓投機取巧的人占了先機。
職業無貴賤,
哪怕只是為廁所服務,
用心了,
就能做到最好。
這個世界,
沒有死局,
少的,
只是創意。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