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老師們歇歇,百度主動“搶活”了
說到老師,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哇,假期超多的,好幸福”,但其實只要關注得稍微多些就能感覺到,老師真的超辛苦。
不說別的,六一兒童節兒童放假,三八婦女節仙女放假,五一勞動節勞動人民放假,到了910教師節,哪個老師不是放了個寂寞,所謂節日也就是一個“教師節”冠名的普通工作日而已啊!
因此,今年教師節,百度APP『拍照搜題』決定主動站出來,替老師扛下學生們的所有學習問題,讓每一個學科的老師,都能在教師節實現小小的愿望,好好的歇一歇。
前幾天七夕百度的“甩鍋”還歷歷在目,這么快居然又主動承擔責任開始“搶活”,百度的“反套路”到底是個什么套路?在前幾次的節日營銷中我們就感受到了其中一脈相承的思路,但細化到不同的營銷活動,又有新的驚喜,挺有意思的。
▼
百度這次主動攬責任的姿態,讓人意外。畢竟前幾次不是“不想營業”就是“別問百度”,這次居然主動表示“這方面的難題,今天就交給百度APP『拍照搜題』”?
不按消費者預期出牌,老反套路選手了,但其中也體現出百度確實洞察到了教師群體的難處。
表面上看,老師似乎假期很多工作時間很短,但其實除了上課,還需要備課、批改作業、了解每個同學的情況,如果是班主任,還需要家訪,關注學生心理狀態。如果學生課后有問題,老師還需要答疑解惑,想想班上多少同學,再想想老師的工作量,真的非常累。
但社會上對于老師的誤解還是很多,百度在教師節這一節日提出“該讓老師歇歇了”,表達了對老師辛勤工作的肯定和關懷,也從正面引導大家更多地關注這一群體,體諒他們的不易。
立意很棒,創意呈現也有不少亮點。
其中最讓人有代入感的地方就是給出了不同學科老師的具體畫像和具體名字。你感受一下,看這這個名字,再想想這個科目,是不是又覺得特別契合?就像從小到大你身邊一定有個叫“張偉”的同學一樣,這些老師的名字也超耳熟啊!
教語文的劉慧英老師,端莊淑雅;教數學的張成剛老師,一聽這名字,理科男神有沒有,揚起的嘴角帶著三分涼薄四分譏笑,看你們這些數學渣渣怎么逃過我的魔爪;還有英語老師王秀華,明媚的笑容春風化雨,是最能跟同學們打成一片的溫柔老師了。
還有其他學科的老師,名字和學科匹配度都相當高,好像這個科目的老師就該叫這個名。
老師們的名字顏色跟各學科課本的封面顏色也是對應的,看這熟悉的顏色,想起課堂上的點點滴滴,連我這個離開校園多少年的都要懷念當年的青蔥歲月了。
有基于真實生活的洞察點和細節,才能有足夠強烈的代入感,才能激發消費者的情感共鳴,與品牌建立情感連接。
比如海爾家電去年以“老師的外號”為主題的教師節海報,哪個老師沒被學生起過外號呢,哪個班上沒有一兩個起名小天才,半個班級的外號都是他一個人起的。又比如vivo的《老師說》,用老師的經典語錄喚醒大家對課堂的記憶。
百度這次的教師節創意也是如此,用具備普遍性的老師名字和與課本封面配套的字體顏色增強代入感,讓大家能從廣告中聯想到老師的辛苦,體會到品牌“讓老師歇歇”背后的苦心。
基于這種認同感和信任感,消費者能夠進一步感受到品牌傳達出的“無論何時百度都在你身邊,幫助大家尋找答案”,這種溫情的關懷,是最打動人的。
▼
從六一到這次教師節,百度的這一系列營銷活動可以說是一脈相承,但每次又都能給人新鮮感,不會陷入重復,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甩鍋”變“搶活”,反套路讓營銷活動持續保持新意。
前幾次百度都是“不想營業”、“別問”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操作,消費者也會逐漸形成思維定式,覺得這就是百度style,誰知道這次百度不甩鍋了,主動表示“交給百度APP‘拍照搜題’”,讓消費者感到意外,也讓營銷活動持續保持新意。
二、基于目標群體的精準洞察,給消費者帶來強烈代入感。
海報中使用的老師名字極具普遍性,總有一個能讓你想起身邊的某位老師,而且學科老師名字的字體顏色跟對應的課本顏色也是一樣的,這些真實的細節都增強了消費者的代入感,讓消費者能更快進入廣告情景中。
三、長線策略打造營銷系列,多角度傳達品牌價值理念。
從兒童節,父親節,七夕再到教師節,百度用長線策略打造了一套營銷系列。
這一策略的形式,是以“欲擒故縱”“反套路”為關鍵詞的創意表達,而策略的核心,是百度對消費者的洞察與關懷。
兒童節關心為孩子輔導作業的父母,父親節關注沉默的父愛,七夕時向年輕人傳達“感情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這一多元價值觀,再到這次的教師節,關心教師群體背后的付出。多個角度詮釋了百度的價值理念——
無論你需要什么幫助百度都在你身邊,但更重要的,是能找到自己心里的答案。
從這一點出發,我們能明顯感覺到這一系列的營銷是精準的,也是松弛的,因為始終將消費者擺在第一位,無論是怎樣的反套路形式,都是在多角度地向消費者傳達品牌的溫情與關懷,這樣的真誠,才是最打動消費者的。
▼
有感情,接地氣,是品牌最容易打動消費者的地方。有感情,做出來的廣告才能真誠,而接地氣,才能讓消費者將自己代入其中,產生情感共鳴,進而對品牌產生好感。
聽起來雖然簡單,但要做到并且做好卻不容易。從百度這一系列的營銷活動來看,很顯然,百度做到了,并且給其他品牌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