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員工沉迷培訓無法自拔,這個技巧許多公司不告訴你!
許多企業沒有告訴你的是,游戲化已經成為了培訓員工甚至是培養客戶的技巧之一。
作者:秦嶺
來源:世界經理人
ID:CEC_GLOBALSOURCE
最近有一個小游戲悄悄地火了,那就是《一小時人生》。在這款畫風奇特的在線游戲中,玩家會隨機降生為原始世界中的一個小人,體驗從嬰兒到老死的整個人生,全程只有1小時。然后玩家會再度重生。
由于時間很短,基本一個人無法建立起像樣的文明,幼年期的玩家甚至還需要由成年期玩家照顧(沒錯,連吃奶的嬰兒也是由玩家扮演的),所以玩家必須彼此配合,才能實現整個家族的發展壯大。借用模擬殘酷的外部環境,這種游戲能迫使玩家學會與他人的團隊合作。
但是游戲跟員工的工作有什么關系呢?
許多企業沒有告訴你的是,游戲化已經成為了培訓員工甚至是培養客戶的技巧之一。
根據Pew Research Center針對美國員工的年齡構成的相關研究,制造業的員工中至少35%是80、90后。
這一年齡層自從2016年起就已經成為了美國員工中的主流,其比例到2025年時還將提升為75%。
而對這個年齡層的人來說,游戲是一種能讓他們很順利地接受的互動手段。
擁有“游戲腦”的一代
80、90后的成長過程中伴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甚至是泛濫。根據美國的研究顯示,這個年齡層次的人在21歲前,打游戲的平均時間比看書多。在前者上所花的平均時間為6000到9000小時,而在后者上才用了2000小時。
對于這個年輕的群體來說,大腦更習慣于游戲機制的刺激,強調樂趣和即時反饋。他們更擅長一心多用,也更樂意于接觸有別于傳統的媒介。像其父輩一樣坐下來苦讀詩書,或者被培訓視頻洗腦被他們視為一種折磨。
那么,用游戲的規則去設計培訓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一些早早發現了這一趨勢的公司,開始運用游戲中的刺激技巧——獎勵、勛章、頻繁反饋、等級提升等,讓學習變得更有趣。
效果如何呢?
學海無涯,何須“苦作舟”?
國際藥企AstraZeneca就曾使用基于游戲的學習系統,讓500名銷售代表熟悉新藥。他們讓游戲開發商加入了大量激勵元素,例如團隊競爭、內部合作、小游戲、虛擬物品、成就獎勵、高手榜和等級提升。
培訓的結果非常好,培訓項目的使用率達到97%,95%的人完全了全部教程。有人工作之余還接著玩。就教育員工、保持關注度和激發活力而言,真是十分有效的工具。
游戲化的培訓不僅效果顯著,還能為企業節約培訓費用。
麥當勞從2011年開始就在英國分部用游戲化的項目培訓一線店員,教他們使用新型收款機。這款游戲會讓玩家在20分鐘的時間里,不斷服務越來越挑剔的客戶。
麥當勞把游戲放到了門戶網站上之后,前六周參與游戲的玩家就達到了5萬人,為公司節約了50萬英鎊的直接培訓費用。
嚴肅還是休閑?這是個問題
許多人對游戲有種誤解,認為游戲代表著“玩物喪志”,與嚴肅的工作、學習是天然對立的。但其實連游戲也分為嚴肅游戲和休閑游戲兩類。
嚴肅游戲專為學習或實踐某種技能而設計,大多用于復雜的領域:從排除工業電路故障到航天航空、教育、國防甚至是醫療手術。
以《Underground》為例,該游戲是Grendel Games工作室專為外科手術醫生設計的嚴肅游戲,幫助他們掌握高難度的技能,例如腹腔鏡膽囊手術。游戲讓玩家在一個幻想世界中移動,解救一群被困在地下的角色。醫師們操控游戲用的是定制的任天堂手柄,跟手術器械的形狀相仿,所練習的操作能夠用于腹腔鏡手術。
雖然屬于嚴肅游戲,但實際玩起來卻樂趣無窮。既能增進外科醫師在手術中的靈活性,又毫無外科手術的影子,有效地避免了在工作一天后再度面對嚴肅內容的疲勞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培養手術所需的肌肉記憶。
相比之下,休閑游戲就是那種可以拿起來玩上五分鐘,隨時放下的游戲,特點是“操控簡單,上手門檻低”,俄羅斯方塊和貪吃蛇就是典型。
即使是休閑游戲,也能有益于員工的培訓。
最近對美國和加拿大的6000名員工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參與培訓之前玩幾分鐘休閑游戲,有助于提高員工的積極性,改善其參與度。
研究人員猜測,這幾分鐘的游戲時間有助于受訓者進入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更有利于提升專注力,改善學習效果,強化記憶。
沉迷培訓(游戲),無法自拔
使用游戲化的技巧吸引人們的關注是有理論根據的。面對自己感興趣的游戲,人們愿意主動去學習,更容易提升學習效果。在醫學領域,這一點已經得到了大量驗證。目前流行的多鄰國網站就是通過游戲化的技巧幫助人們學習新的語言。
游戲化還能通過挑戰、好奇心、競爭心理和人類的其他自然激勵因子,激發受訓者的內在積極性。
舉個例子,如果工作的成果能夠很容易地量化,那么推出全公司的高手榜就能有效地激發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
比如,微軟因為其軟件的各國語言版本眾多,曾在內部推出Language Quality游戲提升本地化語言的準確度。由于受到高手榜的激勵,微軟日本分部曾經放假一天,以全員沖擊高手榜。
對企業來說,利用游戲化的技巧提升積極性是一個很大的優勢。2012年Gallup的研究顯示,高積極性的企業的績效比低積極性的企業高出147%。
“玩”出新生意
不少企業更逐漸意識到,游戲化對企業的好處并不止于內部的員工,對外部的客戶也同樣適用。
戴爾在2011年的戴爾科技世界大會上,就拉來游戲開發公司BigDoor,給各大公司灌輸如何用游戲化技巧留住客戶,提升忠誠度。
全球企業管理解決方案供應商SAP就把游戲化技巧做成了一門生意,在自家官網上宣傳如何幫助客戶在任何軟件開發中融入此類技巧,甚至給自家的SAP社區也添加了游戲般的任務和勛章。
比起游戲,培訓思路的轉換更重要
游戲化的技巧之所以能夠盛行,在于其面對的人群構成發生了變化,運用適合這個受眾群體(“游戲腦”的一代)的技巧當然就會取得比較好的效果。但其實,游戲化的技巧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并不止于此。
游戲化只不過是企業培訓和管理思路調整的其中一個方向,從中最大的收獲應當是:不要拘泥于舊有的觀念。
在采用新技術方面,企業的態度有時十分兩極化。
一方面,企業非常樂于采用新技術以提高生產效率。比如,早在1990年,波音公司就設計出了AR設備,用以輔助飛機設計過程中的布線系統,取代笨重的示例圖版。
但另一方面,無數企業對新技術可能帶來的培訓效率和效果的提升視而不見。直到今天,許多企業的員工培訓手段依舊是紙質文件、電子文檔和視頻。
而相比之下,英國汽車制造商捷豹路虎為員工設計了一款AR綜合訓練應用,用來培訓新技術人員。只需將iPad指向儀表板,即可查看隱藏在設備后面的所有內容,無需拆卸車輛儀表板。通過傳感器,技術人員還可以輕松確定各種接線的確切位置,并與程序生成的連接和接線圖互動。通過這項技術,捷豹路虎實現了新員工的快速培訓,將培訓成本降至最低。
面對未來嬰兒潮一代制造業員工的退休,以及不斷采用先進技術所造成的員工技能差距的不斷擴大,制造業工人的培訓需求可能會水漲船高。如何留住前人的經驗,培養下一代的智能制造人才,需要企業在培訓思路上采取開放的心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