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培養套路解密:你真的會帶實習生嗎?
你有沒有帶過實習生呢?
帶實習生很簡單,但帶好實習生就不簡單了。
實習生的工作周期短,對企業價值觀理解不深,更多是想增加個人體驗而不是工作結果導向,因此要讓實習生高質量完成任務就需要很多的管理技巧了。
作者:晶美同學
來源:YouCore
ID:YouCore
我是從2017年底開始帶實習生的,本科生、碩士生,文科生、理科生、工科生都有接觸,自己帶得滿意的也有,帶得不太滿意的也有。
人帶多了后,也就琢磨出了一點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做事的五大步驟以及帶人的兩個原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做事的五大步驟之一:定目標
想帶實習生做好事情,第一得給他們定好目標。
關于定目標,我自己總結了三個心得:
▼ 心得一:跟他們自身的目標相關
每個年輕人心里都帶著一把火,想一想咱們剛邁入職場的時候,是不是也是滿腔熱血,特希望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因此關于定目標,我給的第一個建議就是好好地引導這團火爆發它應有的能量,咱們給實習生定的目標一定要和他自身的目標相關。
美國心理學家Deci Edward L. 和Ryan Richard M.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說,內驅力是人類行為的重要動機來源之一。
也就是說,當我們布置的目標恰好能和實習生的自我目標掛鉤時,他們甚至不需要什么外部監督或激勵,就有非常強的行動力。
▼ 心得二:跟我們自己的目標相關
我的第二個心得:給實習生定的目標也一定要和自己的目標相關。
為啥呢?
先說結論:因為一旦對方的目標對你沒太大影響的話,事情一多,你肯定就顧不上他了。
舉一個我去年踩過的坑:
當時我負責帶的一個實習生的重點工作是公眾號文章的打開率和轉化率,但偏偏那段時間我所有的精力都撲在外部渠道的文案測試上。因為他的工作和我的目標相關性不強,我對他工作上的指導是拖之又拖。
最后的結果自然是雙輸,他在工作上沒出什么成果,自身也沒有明顯的進步?,F在想來,我也是十分慚愧。
有了這個教訓后,我現在給實習生們定的目標一定是自己大目標下的分解目標。
比如說,我現在負責線下工作坊的整體報名,實習生圓圓就是要負責區域報名。
我們每周都有定明確的指標,她這邊的參與人數一旦出現異常,是會對我工作產生直接影響的,那我就不得不隨時關注著她的工作狀態和成果了。
這樣做任務分解還有一個長期的好處是,她未來是有能力直接承擔我的部分工作的,那我后續就會有更多的精力做更有效率的事情了。
▼ 心得三:目標要有挑戰性
我幾乎問過每一個實習生,想了解他們在選擇工作時最怕遇到什么問題,反饋回來的結果是,幾乎每個人最怕在工作處于打雜的狀態,最怕沒有成長。
因此給實習生定目標時,一定要讓他們跳一跳才夠得到。目標過于簡單的話,他們會沒有做事的動力;目標實現難度大的話,又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但“夠得到”的度究竟在哪里呢?
說實話,這個度可能沒有明確的衡量標準。
我的操作辦法是,如果實在不知道對他來說難度有多大的話,我會優先給難點的,然后根據實際完成情況再一步步降低。
因為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高估自我,只有做過一遍之后,才會清楚自己的差距在哪里,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里。
做事的五大步驟之二:給方法
有了目標后,還要給予實習生完成目標的方法指導,有書面版的流程和方法更佳。
給實習生文字版的流程和方法,在我看來至少是有2個好處的:
對接受任務的實習生來說,當他看到有旁人總結的經驗后,他的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思想和行為的社會基礎》)會更強,更有自信完成任務。
對發布任務的我們來說,省掉了很多語言溝通的時間消耗,而且也避免了語言表達的要點遺漏,降低了對方上手工作的門檻。
以我帶的負責深圳框區線下活動的實習生圓圓為例,在明確了自己的工作目標后,她會收到《渠道引流指引》、《活動發布指引》、《單場活動跟進指南》等三份文檔,接下來她的首要任務就是看流程,并且在看完后找我反饋下她理解的工作重點。
我的工作就是如果發現她的理解有偏差或者遺漏,及時幫她理清就可以了。
書面化的流程和方法可是公司很寶貴的資產,也是帶好實習生的不二法門,因此要記得多多沉淀這類資產哦,特別要做到在過程中沉淀。
做事的五大步驟之三:做計劃
有了目標、給了方法后,接著就是要有明確的行動計劃了,這一步你得試著讓實習生自己做工作計劃。
為啥要讓實習生自己做計劃呢?
羅伯特·西奧迪尼在《影響力》這本書中提到過 “承諾和一致”原則。
沒人愿意事事聽旁人安排,處處受旁人指示,但對于缺乏工作經驗的實習生和職場小萌新來說,他們不懂和出錯的時候相對偏多,咱們就不得不時時留意,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讓他自己寫出來。
做事的五大步驟之四:監控
目標有了,方法給了,計劃做了,就能高枕無憂了嗎?
不能啊,因為很多事情在執行的時候都是會出現偏差的,因此還需要咱們多監控。
為了保證在執行中能夠及時識別和應對風險,最好的辦法是提前明確好兩個機制:檢查機制、溝通機制。
在檢查機制中,需要明確的是可量化、具體化的關鍵過程指標。
比如圓圓雖然負責的是周末的活動,但每天工作結束前后,她都要監測好各活動在各渠道的閱讀量和報名量分別是多少,如果某個數據低于預定指標,她就意識到可能出問題了。
那為什么除了檢查機制外,還需要溝通機制呢?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會無意識地規避風險,這導致執行中的風險很多是反饋不到決策層的。
做事的五大步驟之五:勤沉淀
有目標,有方法,有計劃,有監控,對帶一位實習生而言已經足夠了。
但帶實習生跟帶正式的下屬有個巨大的不同就是:一位正式的下屬可能會跟你好幾年,但一位實習生可能只會跟你幾個月。
因此,帶實習生還必須要勤沉淀:實習生每完成一個任務后,都要督促他們做好內容沉淀。
做內容沉淀絕對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 對我們帶實習生的人來說,有了流程和方法支持,就能保證,無論是誰來做這項任務,都會有相對穩定的工作成果。
◆ 對于實習生來說,這些都是很寶貴的個人經驗憑證。
帶人的兩個核心原則
梳理自己這兩年帶實習生的經驗和教訓,除了總結出帶實習生做事的五大步驟外,我還整理了帶實習生的兩個原則: “價值感”和“差距感”。
▼ 價值感
如何讓實習生感受到他所做工作的價值呢?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他在工作中真的有收獲。
比如,給他定目標的時候要結合著他的個人成長目標,這樣不僅公司的目標達成,他個人也有成長。
再比如,幫助他在自己的知識體系里做內容沉淀,這樣他能夠時時顯性化地看到自己的進步。
▼ 差距感
除了要讓實習生感覺到“價值感”外,還要讓他們意識到“差距感”,以保持持續的進步。
這個差距感來自兩個維度:
① 縱向和你比
作為他的領導,你的能力讓他信服嗎?你是他想要成為目標嗎?
作為小領導,咱們要做的就是展現自己的能力。
② 橫向跟同級比
他會和一起實習的其他同學比,自己處于一個怎樣的位置?自己和其他人的差距大嗎?
越是優秀的實習生,他越是能主動意識到自己的差距在哪里。
當然,你需要刻意幫他們營造一種相互比較的氛圍。
在縱向和橫向的比較中, “差距感”就出現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做事的5大步驟其實就是帶人的兩個核心原則的應用。
比如定一個不那么容易的目標、讓對方自己列工作計劃、輸出內容沉淀,其實就是為了讓實習生感受到這份工作的價值感。
方法和技巧無窮無盡,但核心原則卻萬變不離其宗。
小結
將近兩年帶實習生的經驗,我總結的一點點管理心得就是:做事的五個步驟、帶人的兩個原則。
做事的五個步驟分別是:
1、定目標:給實習生定一個清晰、且有挑戰的目標,這個目標得和他的自我目標相關,同時也得和你的目標強相關。
2、給方法:給實習生完成目標的方法指導,有書面版最佳。
3、做計劃:試著讓實習生自己做工作計劃。
4、多監控:做好檢查調整,得及時發現異常情況。
5、勤沉淀:完成工作后督促實習生做內容資產的沉淀
帶人的兩個核心原則是:
1、價值感:讓實習生在工作中真正有收獲。
2、差距感:通過比較讓實習生意識到差距以持續進步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