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培訓怎樣“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人才緊缺”“本領恐慌”成為新常態,因而,企業培訓必須“把好鋼用在刀刃上”,該從哪里下手呢?
作者:章林
來源:培訓雜志
ID:trainingmagazine
目前,大部分行業都處在快速變革時期,培訓對于組織能力的建設越來越重要。
一方面,要把握現有的“領跑者”,即對于企業重要管理崗位、關鍵業務崗位的核心人才,加大培訓力度,使他們能跟上市場形勢并超越同業;
另一方面,要找到未來的“領跑者”,即選拔、儲備企業內部的高潛質人才,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培養,促進他們快速成長。
根據對部分市場最佳實踐的分析,我近期將企業培訓領域的一些趨勢以及優秀做法進行了歸納梳理。
訓戰結合打天下
談及培訓,必須將其與實際業務場景有機結合,達到“戰怎么打,隊伍就怎么訓”的目的。
首先,我們應重點圍繞具體場景和關鍵問題確定培訓項目,譬如“推動戰略落地”“實施變革創新”“解決業務發展瓶頸”等,有針對性地設置培訓課程;
其次,培訓不能傳授死知識,而是要引導參訓人員共同啟迪智慧。同時,應用新的思維方式或業務模式,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
經驗萃取接地氣
訓戰結合的學習方式雖同業務實際密切聯系,不過,由于其實施成本較高,因此更適用于對極少部分人的培訓。而企業其他員工的培訓,比較實用的方法是最佳實踐經驗萃取,它改變了過去大家習慣的“外腦”培訓為主的方式。
所謂“外腦”培訓,即邀請外部專家授課,并非一點用處沒有,但就執行層面而言,“不接地氣”“針對性不強”“轉化難”等問題顯而易見。
內部分享促循環
為保證最佳實踐經驗萃取的培訓形式良性循環,我們必須鼓勵員工廣泛參與,促使每位員工既是學員也是講師,既是貢獻者也是受益者。
因而,我們可以采用“學學相長”的方式,推動企業內的知識成果及時產出、快速更新。
第一,建立內部學習交流社區,特別是線上社區,包括“即時問答社區”“專題研討社區”“業績達人經驗分享社區”等。員工可以通過電腦、手機APP或微信公眾號,就疑難問題進行提問或參與業務專題討論,聽取先進員工的經驗分享。
第二,舉辦微課大賽、微案例大賽、新產品說服性演講大賽等,激發員工制作簡單明快的課件,讓員工貢獻內容,并沉淀優質工作經驗,從而實現智慧眾籌。之后再通過評價、點贊等自動化機制,使優質課程脫穎而出,固化為企業精品課程。
第三,針對員工關心的問題,組織培訓專家隊伍訪談優秀員工與優秀管理者,采取錄制訪談短視頻、編寫案例、制作微課等方法,將其轉化為學習素材。
學員中心易上手
企業組織培訓項目,特別是正式的培訓項目時,難點不僅是“學什么”,還有“怎么學”,即用何種方式讓學員愿意學、學得到、用得上。
因此,以學習者體驗為中心的方法應用越來越普遍,包括引導式培訓、行動學習、沙盤模擬、體驗式學習等,其核心是“以學員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
教師不再一味地講授知識,而是引導學員自主學習、相互學習,幫助他們在已有經驗和未來新知之間建立聯接的同時,改變其認知模式與思維方式,最終將新的知識技能有效應用于實踐。
實地培訓提績效
促進員工提升績效是培訓的根本目的之一。研究證明,影響員工績效達成的關鍵因素有六大類,分別為信息、資源、激勵、知識、能力與動機。故而,要提升員工績效,僅靠課堂培訓遠遠不夠。
企業需將培訓場景直接移植到工作中,實地了解與員工工作績效相關的真實因素,并采取現場干預,比如制定工作指導手冊、優化工作流程圖、梳理任務清單、改進工作表格、實施團隊輔導等,以此幫助個體或團隊提升工作績效。
科學技術滿需求
現代科學技術的出現,不但增加了員工的學習渠道,使其學習“圈子”變得更大、更活躍,且從深層次上變革了傳統的學習模式,讓線下學習的有效性大幅提升。
培訓面授前,我們可以讓學員在線預習;
面授中,依托各大平臺,方便學員實現更充分的討論交流;
面授后,通過遠程教學繼續深化學習效果,為培訓轉化提供及時支持。
同時,大數據的應用,能提高學習的精準性。線上進行學習、交流、問答、測評、調查、反饋,由此產生的大數據為培訓分析和評價提供了有益支持。
此外,新技術助力培訓變得輕松、活躍。直播、VR/AR等場景化技術應用,游戲化學習設計,再加上相應的積分體系或排名體系等激勵機制,吸引了大批年輕員工族群,更好地滿足其培訓需求。
因時施教助發展
企業發展會經歷三個層次,分別是生存發展、創新(跨越)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其中,處于生存發展時期,員工培訓重點是各類崗位知識和技能;
到了創新(跨越)發展時期,除了各類知識與技能外,還應有軟技能培訓,比如領導力、創新能力、學習遷移能力、抗壓與適應能力、跨文化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
而可持續發展時期,為實現組織傳承,培訓需強調企業文化和核心價值觀。
面向客戶享美譽
培訓最終目的是推動業務發展。傳統模式中,培訓部門屬于“后線部門”,通過影響內部員工,間接促進業務增長。隨著企業快速發展以及行業間的融合加深,很多培訓部門直接面向客戶開始投入大量精力。
通過幫助客戶成長,挖掘其真正的業務需求,促進供應鏈上下游間的協作,提高客戶的忠誠度,最終擴大企業的美譽度與影響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