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吃飯2016精品文案
眼看就要迎來2017年,而農歷的春節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大街小巷的年味也開始濃郁起來。
家家戶戶開始忙著置辦年貨,上班的也都開始抓緊做年終總結,而苦逼的文案伙伴們則開始為寫新年主題的品牌文案忙的焦頭爛額。
文案向來走“溫暖”“窩心”風格的回家吃飯,在去年春節期間推出的品牌文案非常具有感染力,希望能給廣告界的同行帶去一點創作的靈感~
飛機貴火車擠,歸途漫漫,
可游子的心向著家的方向,
不回,就不是過年。
超市擁擠堪比火車站,
可全家上陣囤年貨才夠紅紅火火,
不逛,就不是過年。
電視早已看膩,晚會不再稀奇,
可這是難得的同在屏幕一側的機會,
不看,就不是過年。
紅包搶到手斷才不過一毛兩塊,
可你來我往樂得開懷,
不搶,就不是過年。
小姑二姨催婚問房有點煩,
可有人嘮叨才覺得自己還是小孩,
不問,就不是過年。
大魚大肉吃慣,早不似小時那么饞,
可一家人圍著圓桌熱熱鬧鬧才帶感,
不吃,就不是過年。
除了新年文案,回家吃飯的其他文案也主打暖心風格,下面來看看他們幾組“母親節”期間的品牌文案。
聽說,
在她還是別人女兒的時候,陪媽媽逛菜場是她最膩煩的事情。
在我認識她之后,清晨跨個袋子去污水橫流的菜場,這成了她每日樂此不疲的事情。
聽說,當她還是個少女的時候,十指不沾陽春水,甚至不為心上人做一份便當。
在我認識她之后,她是一個廚藝達人,只有我想不到的,沒有她做不了的。
聽說,她有很多的頭銜。
在我認識她之后,她做的最好的角色就是母親。
我沒有見過她,是一個女生的樣子。
我沒有見過她,在成為母親之前的樣子。
但我一想到,我是那個讓她有了新身份的人,
就驕傲,又心疼。
“餓了就找媽”
這是人之初關于吃的最簡單需求表達。
她是我的第一個廚師,
她喂我吃了第一頓飯。
我媽每餐捧著那碗魚粥追著我跑。
那鍥而不舍的勁兒,
就好像喂多那一口我就能長得快一些。
現在想起備戰高考那段日子,
陪我熬夜的,不是夢想,
是我媽熬的老火湯。
我知道她每次都想問
“你在那邊過得好不好?”
話到嘴邊就變成
“你吃飯了嗎?”
冬日里最適合看些溫暖的,帶有濃濃人情味的文字,而回家吃飯的文案總能觸動人心里最柔軟的部分。
他回湖南又帶回了好多臘肉
每次堂食看到他的食材塞滿冰箱
都能回想起
讀書時被我塞滿糖果的書桌,特滿足
北京七十天,
在先生家吃了百次飯
除母親外,先生最了解我的飲食習性
今日離京,謝謝這段時間的照顧
自從生病后阿姨便處處照顧
特送姜湯水果
還把飯菜裝到滿滿,生怕不夠吃
和我爸一樣不嫌我胖,感動之至
第一次在上海嘗到老鄉的手藝
還是覺得山西人做的山西面,最好吃
我相信很多地方的人都是
他鄉的,還真瞧不上
發現了這份土豆泥拌飯
和老媽做的好像
嘗一口就安慰了委屈很久的胃
和離開家的275天
從內蒙的帶肉羊骨,到廣州的豬肚包雞
人未動,舌尖卻翻山越嶺
雖還是買不起房子
所以先款待了自己的肚子
如今,“家”這個字早已不單單指一個場所,它更是一種信念,一個努力的動力,是內心最深處一個柔軟的念想。“回家吃飯”本身就像是一句咒語,仿佛念出這四個字就有一個暖流注入全身:過年啦,走,回家吃飯。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