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G暴漲,但聯想的數字化戰爭沒結束
近日,阿里巴巴成立新公司取名“京西”(阿里巴巴京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消息傳出,立刻引起了輿論熱議,京東也因為“京西”的成立而被卷入輿論中。但鮮為人知的是,“京西”新公司成立的背后,是阿里巴巴正在加碼IDC(互聯網數據中心)行業的布局。
提到IDC行業,就不得不談到提到聯想集團。作為早期向IDC行業轉型的企業之一,聯想在2013年就開始了數字化轉型。七年之后,如今的聯想已經在IDC行業占據了一席之地,并在2019年全球服務器市場品牌中位居第五位,服務器硬件產品更是聞名業界。
而在近日聯想發布了2020-2021財年的第一季度財報中,其IDC業務的營收更是達到了16.12億美元,和去年同比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和智能設備等老業務相比,IDC業務依然難以成為聯想的營收支柱,不過IDC業務倒是為公司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從財報來看,聯想的數字化轉型成果初步顯現,但仍然需要進一步擴展。而在阿里巴巴加碼IDC行業布局后,聯想還將面臨新的挑戰。
疫情助力,DCG業務增長顯著
聯想8月13日發布的財報顯示,其智能設備、IDC業務實現了穩步增長,并帶動了相關業務營收的增長。截至2020年6月31日,聯想的營收達到了133.4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7%。其中,智能設備業務營收117.36億美元,增長率為5.2%;IDC業務營收16.12億美元,增長率達到了18.9%。
和智能設備業務相比,IDC業務的增長率高出其13.7個百分點,增長勢頭更加強勁。不過,這跟聯想的IDC業務集團合并不無關系。
2017年,聯想的IDC業務營收11.82億美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6.3%。而在2018年的財報中,其數據中心業務已經合并為DCG(數據中心業務集團)業務,營收直接暴漲到了43.94億美元,并表現出持續增長的勢頭。這樣的情況下,聯想2020-2021財年的財報中,DCG業務實現穩步增長,也就不難理解了。
另外,聯想DCG業務的穩步增長,也跟疫情影響分不開。在covid-19的影響下,云基礎設施和5G業務需求猛增,這為其DCG業務的平穩增長提供了動力。covid-19的流行期間,企業被迫由線下辦公向線上辦公轉變,遠程辦公、云辦公的業務需求因此猛增,讓聯想大受裨益。
具體來看,聯想DCG業務的增長,最根本的還是其IT基礎設施業務的增長。在聯想的DCG業務中,IT基礎建設業務始終占據著重要位置,并成為其DCG業務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
IT基建成重要引擎
聯想在最新發布的財報中提到,其云服務IT基礎設施業務則實現了31%的年增長,為DCG業務增長做出了主要貢獻。
2016年,聯想的IT設施業務營收僅有10.9億美元,占全球3.4%的市場份額。而到了2019年,聯想在全球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10%,營收也有了大幅增長。同時,IT設施業務的增長,也帶著DCG業務穩步前行。
而聯想的IT設施業務之所以能夠得到市場認可,還得歸功于其強大的硬件實力。比如,在IT架構方面,聯想以超融合云架構,將計算存儲和網絡功能采用軟件方式集成到單一設備中,從而充分發揮了硬件性能優勢,能夠有效解決服務器的鏈接、多場景運行的問題,因此得到用戶一致好評。
在生態方面,聯想的DCG項目,基于“基礎設施+云”的構想,將IT基建與云服務聯合起來,為金融、教育等行業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其中,聯想為用戶提供的解決方案產品主要分為ThinkSystem系列、ThinkAgile系列、云系列三類。
ThinkSystem系列產品,集中在數據中心領域,以性能穩健、可靠著稱;ThinkAgile系列產品則主打軟件定義產品解決方案,能夠打通不同場景的環境、負載支持,擁有強大的數據融合功能;云系列產品更強調混合云的落地,為企業提供多樣化服務的公有云資源,能夠做到無縫鏈接。
這三種服務器解決方案產品,為用戶的數據存儲、轉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受到用戶好評的同時,也為聯想的DCG業務營收提供了助力。不過,聯想的DCG業務雖然表現亮眼,但仍面臨著數據云化的難題。
難解數據云化難題
PC端業務奪得銷量桂冠后,聯想也意識到單一的業務營收讓企業面臨危機。于是,聯想開始向數字化轉型。不過,數字化轉型這條路并不好走,前行的路上面臨著重重困境。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本就崎嶇不平,而對于聯想這樣營收模式單一的企業,其數字化轉型只會更加艱難。生態圈建設、網絡安全、數據孤島等問題都是橫亙在聯想轉型路上的難題。但在這些難題中,最困擾聯想的還是數據云化的難題。
首先,“基礎設計+云”的云化過程中,數據遷移帶寬是第一個需要解決的難題。數據準備、存儲、傳輸都需要網絡、服務器的合力支持,并且在下載和使用的過程中,也需要有良好的網絡支持,在文件較大時,云下載自然需要更久的時間。而聯想自身并沒有通信基因,其服務器數據在云化過程中難免會遭遇通訊難題。
其次,在云化的過程中,服務器也會面臨數據流量處理的壓力。數據服務業務增長的同時,必然會增加服務器的負載,數據訪問、下載更會加大服務器的負荷,特別是在數據猛增的情況下,服務器面臨的壓力更會指數級猛增。
不過,聯想面臨的數據云化難題,也是IDC行業普遍面臨的問題,而聯想要解決數據云化的問題,還需要在云端技術上實現突破。而在數據云化難題以外,新基建浪潮下數字化戰場激戰更酣,這無疑在無形之中增大了聯想在IDC行業的競爭壓力。
數字化浪潮下的挑戰與機遇
數字化戰場升級后,騰訊、阿里、百度、華為紛紛在IDC領域發力,這對聯想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比如,近日阿里成立的“京西”新公司,更是讓這種壓力越來越逼近聯想。
在云服務市場里面,阿里、騰訊已經占據了64.4%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后的金山云、華為云也在加碼布局,在市場中不斷發力,這對于在生態方面并不占優的聯想來說并不是個好消息。和騰訊阿里相比,聯想沒有互聯網基因,這讓聯想的云產品的推廣更不容易。
不過,聯想在IDC領域也并非沒有優勢。聯想的服務器產品多是面向2B的硬件產品,而在硬件產品市場,聯想也有華為、戴爾等企業無法企及的產品制造方面的優勢。憑借著技術優勢,聯想在IDC市場中保持自身競爭力不成問題。
此外,PC業務的強勁表現,也為聯想的IDC業務提供了資金、技術等多方面的支持,讓聯想有了在IDC行業加碼布局的資本。這為聯想在IDC行業進行創新,并通過創新推動數字化經濟發展創造了更多可能。
綜合來看,聯想的DCG業務,還是以硬件產品切入為主,為用戶提供數據硬件產品服務,所以在競爭方面和阿里、騰訊存在差異化。不過,聯想若想在IDC行業進一步發展,還需要在服務器硬件產品上下更多功夫。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