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的故事你聽說過很多 這次我們來看點不一樣的
由百度聯合心聞臺全力打造推出的系列微紀錄片《發現身邊的好手藝人》共6支視頻,在優酷等視頻平臺一經播出即獲得數千萬點擊,在今日頭條以及微博上獲得追捧,引發全民討論。
匠人的故事你聽說過很多,曾經我們都以敬畏之心去看待“匠人”,所以他們離我們的生活反而遠了。心聞臺對于匠人有著全新的理解,他們是對于職業有著高度熱愛,靠著自己的雙手和智慧認真做事的人,手藝這個詞最初就是服務于生活的,它從生活中來,也該歸于生活中去。
《發現身邊的好手藝人》從策劃角度即堅持講述發生在身邊的真實人物故事,使得觀眾在觀看片子時更具有代入感,打破距離,讓觀眾真實的感受到他們。
6支影片的拍攝,跨越了中國南北,從中俄邊境的小城黑河一路南下到美麗的海濱城市福州,從90后俄羅斯舞蹈老師寧琳到60歲的修表匠尹正興,微紀錄片每集最長不超過三分鐘,充分滿足當下移動時代碎片化閱讀習慣。
福州攝影師,用心拍攝不一樣的婚紗照
美麗的海濱城市福州,聚集了幾千家攝影工作室。舒克的名氣是靠著他與眾不同的攝影理念建立起來的。他只拍有故事的婚紗照,在所有同行都以精致、華麗的婚紗攝影為噱頭時,他帶著新人走到大街小巷,充滿生活氣息的地方,復刻他們曾在這里發生的愛情故事。這種“用心”的拍攝方式,使得他的作品更具價值。
五代修表匠人,是手藝的傳承更是精神的延續
60歲的修表尹師傅,是家族第五代傳人,36年前尹師傅從父親手中接過家傳的衣缽,他說:“手表對于趕時髦的年輕人而言,是個看時間的東西。對于成熟的成年人來說,手表是一種情結、身份象征以及重要的規矩。”他的店就開在上海一條不出名的弄堂里,不大,但是名聲卻傳得很遠,經常有人從外地趕來找他修表。他覺得自己還能再修個十幾年,這門手藝拿起來了,就不舍得放下。
餛飩料理師,一碗美食安慰都市人疲憊的靈魂
90后vivi畢業后在聯合利華工作,世界500強公司的頭銜,讓這份工作看起來很體面。但在朝夕不停的忙碌中,他無法照顧好自己。辭職以后,vivi開了一家20來平米的店,用家傳做餛飩的方法加上自己的改良,做出最適合忙碌的都市人食用的餛飩。他想用這門做餛飩的手藝,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理解,給予都市人疲憊的靈魂一些安慰。
美甲,指尖上的藝術
滕濤是湖北人,來上海十年了,一個男孩子喜歡美甲這門手藝,在家鄉既不被待見,又學不到好的手藝。他說:背井離鄉挺苦的,但不能實現夢想,更苦。所以在上海,他有了更多可以發揮自己才能的空間,他把自己當成一個畫家,指甲就是他的畫板。在每一寸指甲上畫出自己“看到”的世界,是梵高的星空,是莫奈的花園,是國畫里的鄉愁。
90后洗車小哥引發熱議,“處女座”究竟是不是一個貶義詞
在心聞臺發布第五支視頻《90后洗車小哥的“慢慢”人生》的時候,這支視頻受到了大家的爭議。在北京這樣快節奏的城市里開這么一個店,沒搞錯吧!是的,我們這位叫關昊的小哥對待洗車重度潔癖。關昊告訴我們:汽車美容看似簡單,但背后有40多種清洗工具,20多道工序,想要做好至少要60多個小時。都說細節決定成敗,關昊對這份職業的細致和熱愛,讓那些懂車愛車的車主們愿意花上三個月的時間排隊等他洗車。
寧琳 在黑河邊境舞動的精靈
寧琳是一名舞蹈老師,她的家鄉在中國的最北邊,緊挨著俄羅斯。為了教會孩子們熱情的俄羅斯舞,她一個女生一張船票就踏上了學藝的道路,20多次前往俄羅斯學習,帶回最純正的俄羅斯舞。有人問她,這么辛苦值不值得?她說:當你看到這些孩子渴望的眼神,認真的樣子,就會明白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發現身邊的好手藝人》系列微紀錄片拍攝完成后,6個手藝人的網店在糯米上線,手藝人被多家媒體爭相報道,中央電視臺關注并策劃拍攝長紀錄片,手藝人還收到了來自于衛視綜藝節目的邀約…這也許僅僅是這個系列微紀錄片的一個開始,而這條長線正是心聞臺最初的設想。
值得一提的是策劃、拍攝、制作、推廣《發現身邊好手藝人》的這家機構“心聞臺”,是在商業影視領域深耕十年的藝趣影視,旗下定位于年輕人的視頻媒體,心聞臺以新穎獨特的視角去記錄人文生活、自然探索、社會公益等類型題材,出品年輕人喜愛的互聯網視頻內容。
心聞臺在上海以及北京設有內容制作中心,出品了《年輕的匠人》《亞文化在中國》《發現號》《樂行者》等多個系列微紀錄片,所以在面對百度提出“發現身邊好手藝人”的視頻廣告需求時。心聞臺的第一反應就是“我們要用真實的人物,堅決不找演員”。心聞臺之所以有這樣的底氣,也源自于他們一直在堅持做有匠心有情懷的人物紀錄片。所以當百度找到他們時,他們的手里已經有大量的手藝人合作備選。
面對2017年,心聞臺表示:明年還會有更多廣告營銷事件發生,而心聞臺堅持“紀實+藝術”的出品風格,在“故事營銷”的路上越走越遠,相信越來越多的品牌會認可心聞臺的價值。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