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營銷前,你需要知道改變一個人的最大力量是什么!
如果你經常擠地鐵的話,我相信你討厭這樣一種人——
地鐵正在疾速地行進著,下一站就是他的目的地站了。他跟你說了一聲“借過!”然后使勁地向車門的方向擠去。你感覺很不爽,因為你周圍全是人,很不容易才塞出一個空隙讓他過去,你心里嘀咕道:“車都還沒停,急什么急?你一擠,大家都要跟著動,真麻煩!”….
上面這個場景是不少人遇到過的吧!為什么我肯定你會討厭這樣的人呢?因為我自己就曾學他們那樣而遭到別人鄙視,并且我自己本身也反感這樣的行為,所以我既是“施害者”又是“受害者”。
這是一件極其雞毛蒜皮的事情,許多人早已習以為常,不曾思考或者總結它能帶給自己什么啟示。我自己也并沒有想到什么,只是因為當時遭到了別人的鄙視,心里有些難受,又加之經常看見這樣的事情,所以就把它放在了心里。
直到有一天我在學習時聽到一句話,才瞬間聯想起這件事情來,知曉了這件事背后傳遞的道理。
我認為這個世界上的人、事、物在“主觀上”是傾向于“不變”的,但在客觀上它們又不得不處在變化中。比如說人,今天的你絕對跟昨天的你不一樣,無論是從身體上來說還是從心靈上來說;再比如說事,一個企業制定好一個計劃準備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它是絕對不愿意看到事情在進展過程中出現什么變故的,如果事情能夠按照計劃按部就班地進行下去,它是非常樂意的;
《洞察力的秘密》中的文章片段
最后說物,你肯定希望自己的金銀珠寶永遠不腐蝕變質,做皇帝的希望自己永遠不衰老永遠做天子,希望自己的江山千年不倒….這些例子共同說明一點——人是討厭改變的動物,人們害怕變化,因為這些變化可能難以掌控,所以我們就看到古代圣賢們孜孜不倦地追求那個道——萬事萬物的規律。
地球上的太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未來不可知,不知道對自己會有什么影響,所以如果掌握了事物的規律,就有可能推倒出事物未來的變化,因此人們才對“道”樂此不疲。
但在客觀上,萬事萬物又在不斷變化中。假如說地球上的事物永遠“不變”的話,那么這個世界恐怕早就已經毀滅了。我們大家自己現在正處在一個物質極度豐富的時代,如果不是世界的“變化”,那我們可能還處在原始社會,或者說被恐龍吃掉、和恐龍一樣滅絕了。因此可以說,變化意味著進步,變化意味著機會,一潭死水是養不活魚的,這些道理在《易經》里面均講得非常清楚。
現在中國正處在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改革階段,蘊含了大量的機會,因此創業被炒得熱火朝天,而另一邊是夕陽產業的沒落,真是冰火兩重天。如果不是這樣的變革,如果中國現在也跟歐美發達國家一樣,那么年輕人就不會有這么多的機會了,因為你看看美國,它的階級已經固化了,一個貧民家的孩子很難有機會進入上流社會。再看看香港,祖宗三代生活在一個幾平方米的小住所。(ps:雖然我也很痛恨中國的應試教育,但我作為受益者其實不該講這話,并且大家如果將眼光放大了看,注意到多數而非少數,就會發現中國的教育還是利大于弊的。)所以,大家要記住這一點:唯變化的時代才蘊含機會。
在文章開頭,我提到我在學習時聽到一句很有啟發的話,那句話就是——我們在做營銷寫文案時,要先告訴消費者ta生活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因為人是很難改變的動物,所謂本性難移,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做營銷,就是要改變其觀念,讓ta從不想關注/不用產品到關注并購買我們的產品。所以第一步需要給消費者一個理由——即告訴ta目前ta的生活中存在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存在著不合理,ta才會想著要去改變,使其變得合理。這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世界在主觀上傾向于不變,傾向于將事物變得合理和穩定,正如《易經》說的“滿招損,謙受益”,山高的地方就要把它削平;地勢低的地方,就要把它填滿——不合理就要把它變得合理。
現在我們來舉個例子說明【為什么先告訴消費者ta生活中存在不合理是比較對的】。
例子:如何去追求一個已婚的人?
首先,假如你一上來就對比自己和其配偶的優缺點,大肆夸耀自己的財富、地位或是其他什么等等,請問,有多少人會愿意去仔細傾聽呢?人家好端端的一對夫妻憑什么要散伙了和你在一起?你給個理由呀!?
所以這時我們就發現了,你如果不先找到一個理由(即一個“不合理”),人家就不會相信你。這就好比我們在營銷產品的時候,單純一上來比較什么優劣,人家根本沒興趣關注。
因此,第一步(也是營銷的第一步),我們要先做用戶調查、了解用戶,看看Ta和配偶之間存不存在不和諧(不合理)的地方。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如果人家夫妻感情很好,生活很和諧,你完全找不到他們生活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那么你就要果斷放棄。
如果說你找到了這點,接下來你就可以告訴ta,并放大這個不合理點,讓ta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認同你的觀點,到最后經過你的努力,ta很可能就會徹底改變心智,做出選擇——認為你比配偶更好,要和你在一起。
剛才我們講第一步的時候,有人可能會在想:“我偏要叮這個無縫的蛋的話,該怎么辦呢?”其實,也是有辦法的,我相信你已經想到了,答案就是——人為制造不合理。
發現不了不合理,那就制造不合理。
所以我們大家看電視劇的時候,就看到那些破壞人家家庭的小人不斷想計策制造夫妻之間的沖突,最終把人家搞得家庭分裂。
另外,在一些古裝電視劇里面,我們還會聽到這樣的對話,一個臣子對皇上說道,你以為你能當上天子是自己的能力嗎?不是,是因為有了他XXX(壞人/對手)的出現,使得整個一成不變的局勢出現了變動,你這才有了當天子的機會。不然你等一百年,也不會輪到你。(所謂借刀殺人,有時可能就是利用/鼓舞敵人去制造變化和混亂,然后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出現了)
所以我們老說感激敵人,感激敵人,有時候在一個一成不變的環境里面,沒有人挑起事端,沒有發生任何事情,這種不變的社會你是很難去改變什么的,就像改變一個活得好好的人一樣。并且先去改變的人往往成為先烈,就像新興市場的第一家創業公司一樣,基本上很多都以失敗告終——敢為天下先當然是要付出代價的!但是當局勢變得動亂起來時,就意味著容易去改變和影響一些人,就意味著蘊含了許多機會。
不合理引起變化,變化意味著機會
最后我們回到開頭那個坐地鐵的故事,為什么很多人都比較討厭這種在相對靜止的環境里擠來擠去的人呢?
因為人們傾向于不變,好不容易擠得平穩、靜止下來,達到了動態的平衡,結果有人一擠,造成了局部的“動蕩”,本來像這種相對靜止的環境里面是沒啥空位的,結果有人一動,牽一發而動全身,大家都得跟隨ta動,所以才會令人討厭。
那到底什么時候動最好呢?也就是說在這個環境已經開始變動的時候,這樣就會出現一些空位出來,然后你再隨著它進行變動,那時我相信絕對不會有人討厭你。(PS:所以后來我都是發現車廂有變動時才會去移動身子。如果有個人先動了,造成了車廂的變動,然后我就隨著變動,沒有人會罵我的,因為我不是那個先烈,我動也是因為旁邊出現了空位,而這個空位正是由局勢造成的。)——不變不動,隨變而動。
現在你知道改變一個人最大的力量是什么了吧?答案就是——ta自己,讓ta意識到自身存在不合理的地方,ta會自己改變自己。
(完)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