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大爺賣鵝違章,交警柔性執法彰顯城市管理溫度
8月3日,江蘇淮安一位75歲大爺騎電動三輪車因違章被交警攔下。大爺稱凌晨3點從鄉下趕來賣鵝,不知道城里市場禁止活禽交易,現只能拖回去。得知大爺的處境后,交警不但沒有罰款,還當場聯系大隊食堂將5只鵝全部買下,加宰殺費共給老人460元。交警大隊教導員說,“大爺一個人生活不容易,能幫一點是一點。”
賣鵝老人的境遇令人心生同情,交警的處理方式也讓人連連稱贊,不少網友看到新聞表示“人性化”“有溫度”。
執法兼顧人性關懷,買鵝交警獲網民點贊
根據新浪輿情通大數據平臺統計,事件曝光后至8月10日14時,全網共產生2.83萬條相關信息,其中79.84%來自普通網民,這種不違背原則又彰顯人性關懷的執法舉動,更容易成為普通網民的關注焦點和話題討論中心。
且在事件微博傳播過程中,網民態度相對積極正面。觀察網民在微博轉發、評論中的常用表情可見,“贊”“good”“中國贊”表情的出現頻次極高,不少網民為該交警的執法方式和執法態度點贊;“淚目”“悲傷”表情符號的高頻出現,則表現出部分網民被事件所打動,產生的悲傷情緒;此外,“心”“愛你”“小心心”等表情,是網民從故事中感受到愛與溫暖的內心寫照。
以此次事件來說,老人違章后交警及時糾正并進行政策科普,并買下五只大鵝。這并非是訴諸情感或是“法外開恩”,而是執法人員對違法行為“性質”“情節”“社會危害程度”的充分判斷,以及對老人的實際情況做出綜合考慮后的審慎決定。
執法的同時又兼顧人性的關懷,合理合情又發揚了公序良俗,有網友稱這是“和諧社會的好案例”。
柔性執法漸成常態,彰顯城市管理溫度
不難看出,對違反規章制度的個人采取柔性執法,對輕微違法以教育勸導為主,這種管理模式帶來了文明、人性化的執法效果,比起生硬冰冷的“一罰了之”,這也更容易為公眾所接受。
新浪輿情通大數據平臺統計顯示,該事件在微博傳播過程中一次轉發占比60.8%,四次以上轉發占比31.85%,公眾對事件的關注呈持續擴散狀態,而這類“文明執法”典型案例帶來的影響也愈發深遠。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暖心事件被公眾所看見,城市管理工作的文明執法、柔性執法漸成常態。此前,江蘇淮安交警大隊推出的“三選一處罰套餐”就初見成效。行人或非機動車駕駛人輕微交通違法后,可在“打電話或發微信給5個人告知違法行為”“參與路口管理”“依法罰款”中三選一。交警稱該規則推出后,違法案例變少。
2019年,一則“七旬老人擺攤修車占用人行道被舉報”的消息引起網民關注,而當地行政執法部門給出回應后同樣獲贊無數:“修車攤是老人唯一收入來源,強行取締對交通沒有增益,但對老人生活影響極大,暫不予清理。”而當地城管執法人員也表示,如果修車攤位對公眾造成較大影響,相關部門仍會嚴格執法。
城市的文明、包容與和諧,離不開這樣的“柔性執法”。城市文明執法屢屢走紅,從根本上來說離不開相關執法人員自身素質的提升和執法方式的轉變;另一方面公眾對文明執法的不吝贊許,是對柔性執法的一種鼓勵,也是公眾對美好社會生活的現實期許。
柔性執法并不是“柔化”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而是“柔化”執行方式。當下城市管理工作越來越向精細化、人性化發展,正需要將“柔性執法、文明執法”的服務理念融入到城市管理工作之中。
(文章來源:新浪輿情通;免責申明:部分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