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十四面體年歷,開創一個設計感爆棚的2017!
來源:PHAIdesign(ID:phaidesign-)
原標題:一年12個月,這款年歷卻有14面
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PHAIdesign 今年年末從桌面生活習慣入手,選擇了極能代表賀歲主題的年歷作為切入點,推出的2017賀年主題新作“十四面體年歷筆筒/燭臺”,打破了常規的平面日歷呈現形式,以不規則的十四面體為造型,使臺歷兼具桌面收納或燭臺等多功能。日歷字符采用金屬蝕刻工藝精雕細琢,并通過不同的刻畫深度勾勒出仿 3D 效果,以增強立體效果。
為了讓即將到來的2017年充滿新奇感,善于從生活細節中尋找樂趣的 PHAIdesign 帶來了最新賀年主題新作——十四面體年歷筆筒/燭臺。獨具匠心的十四面體結構,結合燭臺、桌面收納等功能,讓這款年歷猶如桌面上的一顆奇幻裝置,12個不規則的側面在每個角度展示著新年的不同篇章,既讓平凡的日期顯得妙趣橫生,也讓人們對新年心生向往。
| 顛覆傳統年歷 |
傳統年歷基于紙本,翻頁方式與裝幀上形式很單一,在功能性上也沒有太大的突破空間。于是,PHAIdesign 在設計之初就誕生了利用多面體呈現日期的想法。充滿幾何感的多面體向來受到各種類型的設計師的青睞,比如建筑大家 Buckminster Fuller 就曾經利用由六邊形與少量五邊形構成的多面體構筑龐大的球形穹頂,譜下了建筑史上的經典。
▼ 建筑家Buckminster Fuller與他的球形穹頂
在對比不同類型的多面體之后,PHAIdesign 決定以十四面體在展示一年十二個月的日期,如此一來,剩余的兩面便能作為底座與開口,開拓了臺歷更多的應用價值——筆筒、燭臺、雜物籃、香盒……都能作為這款年歷的玩法。
▼ 十四面體年歷的各種玩法
| 神奇的十四面體 |
為了充分表現幾何體的立體結構,并賦予產品更多的趣味性,PHAIdesign 還對十四面體進行了一番研究。
十四面體的不同變化可多達10億多種,早在十九世紀末,物理學家開爾文就發現,十四面體是泡沫結構中效率最高的形狀,而到了上世紀末,兩位愛爾蘭物理學家 Weaire 與 Phelan 依靠計算機技術模擬出最優的泡沫結構,這種十四面體結構由兩個正六邊形和十二個正五邊形構成,我們熟知的北京奧運會的游泳館——“水立方”的墻面便以 Weaire-Phelan 結構為圖案。
▼ Weaire-Phelan 十四面體結構
▼ “水立方”外墻
在這樣的結構基礎上,PHAIdesign 進一步將六邊形與五邊形去規則化,讓每一面都有細微不同,既保留了經典造型,又讓每個月份都富有個性。
▼ 十四面體年歷設計圖
| 穿越7個世紀的金屬蝕刻工藝 |
然而,多邊形的面板卻為傳統年歷版式提出了不小的挑戰。以傳統的矩形版式,不僅與幾何立體效果沖突,并且利用率太低,造成字符太小而難以辨認。
對此,PHAIdesign 巧妙地采用從中世紀前葉流傳至今的金屬蝕刻工藝,并通過不刻、半刻、刻穿三種不同的刻畫深度表現字符的陰影關系,在每一面面板上勾勒出仿 3D 效果,如此即能與多邊形吻合而最大化十四面體的利用空間,同時更增強立體感。
▼ 日歷版式的各種嘗試
匯集了超過7個世紀人類智慧的工藝讓年歷字符的每個細節都呈現得極為精密(在此 PHAIdesign 也提醒各位家長,應避免12歲以下的小朋友親手接觸,以免割傷)。
▼ 金屬蝕刻勾勒出三個明暗層次,表現立體效果
PHAIdesign 為了達到最佳效果,經過了長時間反復嘗試。在3D空間中把整個日歷的排列先建構出一個個三維模型,再導入二維平面軟件分層修改,并且對蝕刻精度精益求精——字母的陰影既要粗細適中,又要避免重疊。最終,刻有仿 3D 效果文字的十四面體,在每一面上又給人帶來一種立體的錯覺。若點燃一枚蠟燭置于其中,在跳動的燭光下讓人仿佛進入了異度空間,時間也慢了下來,引人遐想無限。
| 三款材質,不同格調 |
十四面體年歷筆筒/燭臺系列共有“鏡面銀”“黃銅”“香檳金”三款不同顏色。
其中,“鏡面銀”采用不銹鋼打造,雋永的光澤與剛硬的結構相得益彰,讓承載的時光猶如承諾般歷久彌堅;而“黃銅”款以純黃銅打造,隨時間流逝,黃銅表面會因緩慢氧化而產生色澤變化,猶如被指尖賦予了生命,帶來優雅的古樸韻味;“香檳金”款則在鏡面不銹鋼板的基礎上通過電鍍著色,產生奇妙的糖果色彩,勾起人們關于新年的所有美好愿望。
- END -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