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平安經》一樣寫文案,也能寫出好文案
《平安經》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一經發布——
新聞吐槽、報紙吐槽、媒體吐槽、微博吐槽、知乎吐槽、抖音吐槽、新浪吐槽、網易吐槽、搜狐吐槽、央視吐槽、社會各界吐槽……
很多人的反應和我一樣:就這??我一天能寫200篇!
但當得知作者名叫“賀電”時,我的疑慮頓時煙消云散了。
這,分明是在報復社會!
曾幾何時,每年《央視春晚》有一個固定環節,叫“讀賀電”——
津巴布韋發來賀電
幾內亞發來賀電
赤道幾內亞發來賀電
阿爾及利亞發來賀電
埃塞俄比亞發來賀電
喀麥隆發來賀電
剛果發來賀電
突尼斯發來賀電
……
每年那個時候,當賀電老師和家人歡聚一堂,坐在電視機前收看春節聯歡晚會的時候。
他那會兒是什么心情,現在讀《平安經》的你,就是什么心情。
于是賀電老師化憤懣為動力,寫下魔幻巨著《平安經》,你以為他是在祝福,其實他是在報復。
顯然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大家吐槽《平安經》,吐槽的不是重復,而是無意義的重復。其實在文學創作中,“重復”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比如“反復”或者“排比”。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這種重復表達了對當時社會黑暗的抨擊,寫出了一種空曠,一種失望,一種落寞。
張麻子說:我來鵝城只辦三件事:公平、公平,還是他媽的公平!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強調了一件事的重要性,節奏鏗鏘,擲地有聲。
《平安經》則是全無意義的重復,明明用一句話能說完的事,非得用上一本書。好比一匹馬拉車能跑20公里/小時,用100匹馬拉車還是20公里/小時,增加的只有成本和沿路的馬糞。
但如果運用得當,“重復”手法也可以創作出優秀的文案作品,例如下面這套圍擋廣告(HBsudio出品)。
點擊放大↑
這是綠城的豪宅?NO。這是萬科的豪宅?NO。這是招商的豪宅?NO。這是龍湖的豪宅?NO。這是世茂的豪宅?NO。這是中海的豪宅?NO。這是遠洋的豪宅?NO。這是絕無僅有的?YES——御灝府
石家莊開發區豪宅眾多,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本土開發商,如何在一眾地產名企中脫穎而出?那就是我和他們中的每一個都不一樣,每一次重復都在為結論蓄力,并把人的目光引向最終答案——無意和你們類比,因為我只做唯一。
文案應當是惜字如金的,因為版面貴,人的注意力更貴,正如下面這段文案指南所講。
但總有一些文案鬼才喜歡反其道行之,將規則撕得粉碎,把一個字、一句話重復說,但和賀電老師不同的是,他們用創意讓重復變得有意義。
在這里,每次重復都不是無意義的填充,而是一次有目的的強化或鋪墊,并且指向了一個統一的概念。
例如下面這個,是攬勝廣告大約十年前的出品。
今天,我去相親,對方一看到我,就說要先上個廁所,后來,后來,后來,后來,他再沒回來,他再沒回來,他再沒回來,他再沒回來,他再沒回來,他再沒回來,他再沒回來,他再沒回來……
——必須樂觀
遠洋萬和城,梅江南·外環邊社區,現在特遠以后特近,必須樂觀。
我剛得知,我的婚姻顧問離婚了,我的婚姻顧問離婚了,我的婚姻顧問離婚了,離婚了,離婚了,離婚了,離婚了,離婚了,離婚了,離婚了,離婚了,離婚了,離婚了,離婚了……
——必須樂觀
遠洋萬和城,梅江南·外環邊社區,現在特遠以后特近,必須樂觀。
今天我去典當結婚戒指,因為我要和一個騙了我的男人離婚!不料,典當行的人告訴我,這鉆戒是假的!這鉆戒是假的!這鉆戒是假的!這鉆戒是假的!這鉆戒是假的!這鉆戒是假的!……
——必須樂觀
遠洋萬和城,梅江南·外環邊社區,現在特遠以后特近,必須樂觀。
樓盤遠洋·萬和城距離天津城區較遠,生活有諸多不便,這些往往會逐步改善。不同于其他廣告公司通常采取的畫大餅和講規劃,攬勝給的策略是告訴人們“必須樂觀”,“現在特遠以后特近”。
為了強化這一概念,攬勝在報廣中刻畫的一一幕幕“人間慘劇”,重復的話語,凌亂的手寫字,渲染出當事人的極度崩潰,非常具有張力和喜感,讓人深刻理解了“必須樂觀”的重要性。
這個系列登報沒多久,因影響力太大被天津宣傳部門強制下掉,只保留了電梯廣告。為了延伸“必須樂觀”的策略,攬勝還策劃了 “送茄子”的線下活動,取“茄子”的發音會使人綻放笑容,保持樂觀心態,不過隨后也被禁止。
還有一些“重復”是為了更全面、細致的詮釋觀點和訴求,例如這個京東3C的廣告片。創意idea來自2005年的小馬宋,創意執行來自2017年的環時互動。
文案把全國的“省”一個不落的念了一遍:陜西省、河北省、四川省、江西省、湖北省……利用“省”這個漢字的雙重涵義,表達了“京東3C,省遍全國”的廣告訴求。
廣告片出自2017年環時互動的京東項目組,老金看過創意很喜歡,但總感覺在哪見過,于是一路順藤摸瓜,發現小馬宋在2005年曾提出過類似的創意,在征求其同意之后,環時互動最后將這個創意執行了出來。
類似的“重復”手法的另一個案例,是由環時互動為杜蕾斯做的世界母語日熱點海報,用各國母語的“啊~”組成一張海報,這個就無需過多解釋了吧。
另外還有一種“重復”,是為了模仿一種語態,營造一種調性。
松樹告訴童子,今天菩薩來過了
松樹告訴童子,菩薩把煩惱放在樹梢上了
松樹告訴童子,菩薩把你留在樹下的時間帶走了
松樹告訴童子,菩薩用完了時間會再回來
松樹告訴童子,菩薩把心愿種在樹根下了。
——中信·太平觀止
黃山,太平湖,奇石,怪松,云霧,融天地于境中,菩薩來來往往,觀了山水,修了心愿,止于知止,而后知至。
這么絮絮叨叨的文案,像極了唐僧對不對?還真被你說對了。
這個樓盤位于黃山太平湖,中國的佛教圣地,廣告從文案到畫面都提取了佛學禪意的概念和元素,這種猶如經文版的文案,正是沿用了佛教經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語言調性。
隨便提取幾句《般若經》的譯文感受一下(真的是唐僧本人翻譯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俗話說:Copy容易,Write難,像《平安經》一樣寫文案誰都可以,但讓重復變的有意義,就不簡單了。
因為重復不是問題,只有意義才是目的。
作者公眾號:文案包郵(ID:kol100)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