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手記:這支關于穿山甲的動畫,是最沒創意的創意
這是暴走大事件的一句天問:
論挖坑能力,王尼瑪不輸穿山甲。
“穿山甲到底說了什么?”
對我們來說,這句話是梗是玩笑是社交幣。
對TNC而言,這句話卻是值得深思的議題:
“如果穿山甲會說話,它會說什么?”
《保護穿山甲行動》最終視頻短片:
【合作】
TNC,“大自然保護協會”,是國際上最大的非營利性自然環境保護組織之一。
(TNG 官網:http://www.tnc.org.cn ,頁面很美,背景聲音非常好聽)
這是繼去年“洪水”項目后,TNC與鯨夢的又一次合作,目的是為“保護穿山甲行動”制作一支動畫短片。跟上次一樣,這次TNC帶來的見面禮,是一篇中文論文、兩篇英文資料、三篇公眾號鏈接,以及一句“要是不夠我再找專家”。
創作手機,創意誕生過程
研究
好奇心這東西,畢竟膚淺:它輕易被聲色犬馬所吸引,又被細枝末節消磨殆盡,最終只剩下個“不求甚解”。三分鐘熱度過去后,支撐我們讀遍文獻、翻遍果殼、逛遍知網的砥柱,是做好這支片子的責任心。
所有的搜集工作做完,我好像有點理解了穿山甲會說什么。它會辯解“我的鱗片沒有藥用”,它會示好“我是地球的益蟲”,它會仇視“我恨人類”,它會哀求“救救我們”。可是不管說什么,它的聲音都非常微弱,因為它們已經被獵殺得所剩無幾——如果再沒有人替穿山甲發聲,我們將永遠不知道穿山甲說了什么。
創意1.0
延續“穿山甲說了什么”這條思路,我們決定將穿山甲擬人化,像《葫蘆娃》里一樣,熟人語、通人性,與人正常交流。第一人稱可以讓情感的抒發更直接更生動,但先天不足也十分明顯:當事者無法掌控全局,對自身視線之外的狀況缺乏了解。這也成為了方案遭棄的主因,穿山甲無法扮演上帝。
在“既往不戀,縱情向前”之前,我們對公益廣告進行了重新審視。
捕獲象牙的人,會不會因為一句“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而放下獵槍?恐怕不會。
嗜酒嗜煙的人,會不會因為一句“有害健康”而戒掉十幾年的癮和習慣?幾無可能。
公益廣告常常不會直接作用于利益相關的當事人,像頂在腦門上的槍、架在脖子上的刀那樣,產生立竿見影、令行禁止的效果。公益廣告的價值,不在一時,而在潛移默化,營造一種道德疏導和社會監督的風氣。它所扮演的,更多是鴻蒙時期的警世鐘,讓愚昧者在愚昧里睜開眼;或者是通識經驗的布道者,讓前行者在前行路上不孤單。
創意2.0
比之商業廣告,公益廣告更加注重“共情”。什么是共情?養一只寵物,或者再大膽一點,生一個孩子,當他因生病打針或者磕到了桌角而眼含熱淚時,你便懂了。
穿山甲與人類,地理和心理的距離都略顯遙遠,想要引發共情,需要一個更精巧的設計。于是,我們提出了“分屏”的方案:左邊的人類母親養育孩子卻不慎丟失,右邊的穿山甲母親養育孩子卻慘遭掠殺。更進一步的,我們又提出了“互換”的方案,人類與穿山甲地位倒置:穿山甲主宰了地球,而人類成了受迫害的弱者。
你應該也感覺到了,無論“分屏”還是“互換”,都在強行讓觀眾產生共情。除此之外,還有“相聲”方案,訴諸于趣味性,兩只穿山甲一捧一逗,把悲慘身世含淚笑著講出來。甚至也想過“重口味”方案,訴諸于恐懼心理,用動畫呈現血淋淋的捕獵現場。
創意3.0
一籮筐的方案提給客戶,最終通過的,是最沒創意的創意——客觀科普——也就有了開頭那支短片。
現在想來,這真是件幸運的事。
很多時候,廣告人為了創意會走上邪路。創意二字太大,我常覺得它被誤解了,或者是被高估了。人們認為“不一樣”才叫創意,可是,創意的本質是為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叫創意。
回溯穿山甲的境況,它所面臨的問題,是物種的悲劇為人類所致,卻不為人類所知。人們呼吁保護白鰭豚、保護大熊貓、保護金絲猴,卻極少有人和組織了解穿山甲。相比情感的共鳴、趣味的解說、自嗨的炫技,現階段,了解真相,比什么都重要。
走過一些彎路,很高興,最后我們做了正確的事,也做了一件好事。
┅ END ┅
客戶:TNC大自然保護協會
制作機構:鯨夢文化
導演:丁子晟
制片:張業興
客戶執行:高子晴、王夢媛
策劃文案:葉存智、張婷
美術設計:丁子晟、張嫻、王禹、周振民
動畫設計:丁子晟、張嫻、王禹、周振民、牛崎
音樂:郭一菲
剪輯:丁子晟
運營:丁冬 孫儷方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