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職場壓力報告2020:24歲,一事無成,倍感壓力
這個時代把年輕人逼成什么樣兒了?
脈脈上有個動態“24歲一事無成,迷茫焦慮,想知道該怎樣從現狀走出來?”
劃重點:24歲,一事無成。
翻譯過來就是:96年生,畢業兩年,一事無成。
到底是什么讓一個年僅24歲的祖國花朵、時代后浪產生如此可怕的想法?
才工作兩年,想獲得什么成就呢。能做好手頭的工作、想明白自己喜歡什么就已經很難得了。
這讓人不禁擔憂起大批“35歲,一事無成”的職場中堅,他們的內心該背負著多少的焦慮與壓力啊。
帶著這份憂慮的心,脈脈數據研究院對當下的職場人展開了調查,與鳳凰網科技和微博職場聯合發布了《職場人壓力報告2020》,試圖探究他們的壓力現狀。
1. 25-30歲成壓力敏感群體
國內疫情逐漸平息,但疫情帶來的影響依舊在行業、企業、就業市場上彌漫。
脈脈數據研究院在今年2月曾對職場人進行調研,因為疫情的影響,43%的職場人推遲了找工作的時間,認為疫情增加了求職難度的職場人占比38%。
從各個角度來說,2020年職場人在面對生活和工作時,壓力都不小。
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
調研數據顯示,2020年職場人的平均壓力值為6.9,達到了近兩年的壓力峰值。
事實上,相比于2018,數據表明職場人2019年的壓力值略有回落。而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所有人都緊張了起來。
有趣的是,壓力在變高,壓力群體在變化。
從2019年的數據中不難發現,工作3-5年是一個拐點。即30歲之后,壓力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不斷上升。去年的熱議話題“35歲職場人去哪兒了”,似乎也在昭示著中年職場人內心的不安與彷徨。
2020則來了一個大折疊,年輕人反倒成了壓力爆表群體。
近幾年,年輕人打破傳統的新生活方式一直成為討論的話題。及時行樂、佛系生活、超前消費,媒體們不時拿出一個話題翻炒,每次都能引起一番激烈辯論。不再存錢也成為這代年輕人的標簽,珍愛網發布的《2019-90后單身人群白皮書》中顯示,有三成的90后處于零存款的狀態。
如果說,過去對年輕人生活狀態進行的指摘只是源自長輩們的生活經驗,那此次疫情引發的連環鎖則讓不少人真切的有了危機感。
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被迫關店、裁員、降薪。2月脈脈數據研究院與Tech星球共同發布的《疫情之下,職場人2月調薪狀況調研》報告顯示,34%的職場人在2月慘遭調薪,44%的被調薪者當下生活會被調薪影響。
收入減少,但信用卡、花唄的賬單卻無法推遲還款。如此“腹背受敵”的年輕人,一下子“四大皆空”(支付寶、微信、信用卡、錢包都沒有錢了),生存受到了考驗,壓力自然陡增。
如果非要在不幸中尋找經驗,那就是經此一疫讓那些“及時行樂”生活的職場人開始反思,這種抗風險能力幾乎為零的生活方式,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
2. 還俗時代:事業無成令我倍感壓力
回到開篇的話題,“24歲一事無成,迷茫焦慮,想知道該怎樣從現狀走出來?”
事實上,職場人的“還俗化”從年初就有跡可循。
在年初脈脈發起的“2020新年FLag”活動中,95后、90后職場人新年Flag選擇“存款翻倍”的占比分別為33%和32%,均超過80后。
而在此次壓力調研中,也有近八成的受訪者表示會因事業無成感到壓力。這其中,40歲以下的受訪者壓力都頗高。也許只有過了四十不惑的年紀,看清自己的平凡之后,這種壓力才會開始變小。
人的壓力來源是多方面的,有的關于事業,有的關于年齡。
視頻《后浪》的刷屏,不僅令一些年輕人熱血沸騰,也讓人產生了一種前浪無奈將時代讓位后浪的假象。
但這只是假象。真相是,數據顯示最容易受到后浪壓力的是25-30歲年齡段的群體,40歲的前浪們受到的壓力最小,僅為9%。
當然,相比于外界、其他人的影響,50%的受訪者都表示讓自己壓力最大的人,其實是自己。
英國哲學家羅素也說過,過分關注自己、關注自己情緒和內在,容易導致抑郁、不開心。所以有時候專注于工作、加班,反倒是一種緩解壓力的方式。
有趣的是,關于“與哪個部門對接時,會讓你感到壓力?”的調查結果,有些令人出乎意料。
曾經以為掌握職場人報銷命脈的財務是大家的命門,再不濟也是擁有法律武器、幫忙避開所有坑的法務們令人瑟瑟發抖。結果卻是看起來善良且毫無攻擊性的技術部門最終脫穎而出,被選為讓職場人感到壓力的部門。
對此做市場公關的Jason這樣解釋,“跟技術小哥對接的壓力在于,對代碼的未知。你不知道這個需求難不難,所以就沒有底氣要求deadline。但技術小哥看著工作又很多,也不好意思去催他... ...”
除了人的影響,作為一個社會的縮影,職場里的很多事情也是職場人的壓力來源。
在眾多工作場景中,“項目快到deadline”和“開會做演講”最能讓職場人感到壓力。最令職場人詬病的團建聚餐,對職場人壓力影響倒是小得多。
3. 疫情反復,壓力無常
疫情無疑是今年生活中最大的變量。
當人們以為生活即將趨于平靜、恢復往常時,疫情又在新的地方卷土重來。從周末開始,北京新發地市場再次爆發疫情。不少上周才開業的店家,無奈再次關門。
對于職場人來說也是如此,44%的職場人當下最擔心疫情再次爆發。
盡管不同年齡的人群看似擔心的事情不同,比如25歲以下的人最擔心晉升無望,25-30歲之間的受訪者最擔心找不到工作。但事實上,這些擔心背后隱含的都是對疫情再次爆發的擔憂。
不過疫情,你我尚且無法控制,來自工作的壓力,職場人倒是有自己的解決方法。
脈脈上有個話題“工作競爭這么大,你是如何釋放壓力的?”,5904個職場人在這里分享了自己的解壓方法。
【彩娟 · 總經理 汽車/機械/制造】
哭啊哭啊哭啊……找個沒人地方使勁哭!
【小雪 · 設計 IT互聯網】
找個安靜地方發呆,聽音樂,面向大海深呼吸,吶喊!或者爬山頂望著遠方!
【乾清 · 獵頭顧問 服務業】
彈吉他,K歌,看書,釣魚,打籃球,和朋友一起打游戲擼狗擼貓。
【袁錚 · 程序員 IT互聯網】
背起行囊,跨上單車,騎行900公里,把什么工作,壓力,全部都拋棄了,全身心的投入到騎行中,感受大自然的微風,周邊的風景。
比起日常的解壓方式,職場人在公司的解壓方式相對統一。
46%的受訪者會在公司“努力學習,提高競爭力”來緩解壓力,選擇聽音樂的受訪者也不在少數,達到了35%。有趣的是,有11%的受訪者會通過與老板溝通來進行解壓,通過加班解壓的也占到了9%。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