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耐克靠這支被特朗普臭罵的廣告片市值漲了60億美金
無疑,耐克是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品牌之一。
兩年前,耐克30周年之際推出了一支廣告片,名為《Dream Crazy》很標準的耐克風。然而,這支廣告片卻惹怒了美國總統特朗普,讓耐克的市值過山車一般,先蒸發37億美金,后反彈創歷史新高,漲了60億美金。
為什么一支廣告片會讓耐克的市值坐上過山車?因為他們大膽選擇了一個非常有爭議的運動員Colin Kaepernick(科林),一個4年前因在賽前奏國歌時以單膝跪地代替站立,抗議種族歧視、警察暴力和社會不公的橄欖球運動員。
那段時間,美國發生多起警察對黑人進行了暴力攻擊并導致傷亡的事件,但涉事警察卻僅僅遭到了被“休假”的處置。
科林曾說:“我不會站起來去向那面(美國)國旗行禮,這個壓迫有色人種的國家不值得我尊重。”此舉引發眾多球員效仿,但遭到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內的許多人的嚴厲批評。
特朗普當時嚴厲地譴責科林“不愛國”,甚至爆了粗口,罵拒唱國歌的NFL(美國職業橄欖球大聯盟)黑人球員是“孫子”,還建議NFL的球隊老板直接把凱普尼克解雇。
此后凱普尼克與球隊解除合約成為自由球員,至今科林也未能與NFL中的任何一支球隊簽約,疑似上了NFL的黑名單被封殺。
隨后,耐克發布了科林形象的"just do it"主題廣告,并附上了意味深長的廣告文案, “Believe in something. Even if it means sacrificing everything.(堅信一些東西,即使那樣會失去一切)”。
廣告一經推出,Twitter等社交媒體中隨即出現“抵制Nike”和“Just Burn It”等熱門話題,人們燒毀耐克鞋,撕爛耐克運動襪的圖片和視頻在網絡層出不窮,形成風潮。部分消費者則表示不希望在為孩子選購運動產品時還想到政治。隨后被媒體大量曝光,同時在網絡上引起熱議,當天,耐克股票受到抵制浪潮的影響,市值蒸發了37億美元,耐克似乎陷入危機。
讓特朗普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作為美國總統的自己,這個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賣力地煽動抵制下,幾天之后,耐克的在線銷售數據卻大漲了31%,股票也隨之上揚,突破了歷史高點,2018年共增長了29%。
不僅如此,詹姆斯、納什等NBA著名球星紛紛發聲力挺耐克,耐克的社交媒體關注度大幅增加。據4C數據顯示,關于耐克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的提及量和評論上升了1,678%,而凱普尼克本人提及量飆升362,280%。除此之外,耐克專門為科林設計的球衣也在推出后迅速售罄。
詹姆斯不僅在個人推特上轉發了GQ雜志2017年度人物封面(封面正是科林),還在訪談中談到希望擁有一支橄欖球隊,好簽下科林。
科林成為抗議種族不公正和警察暴行的象征人物。他那單膝下跪的抗議舉動,被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認同。
有趣的是這個單膝下跪的動作,是科林的一個白人哥們跟他說的:這是最尊重的抗議方式。
耐克北美品牌副總裁 Gino Fisanotti 表示:“我們希望激發 Just do it 的意義,并向新一代的運動員介紹這句口號。”
其實,耐克非常了解自己需要溝通的顧客。據 NPF 集團的調查數據,耐克 2/3 的顧客年齡小于 35 歲,這是一個大多數支持種族多元化的消費群體。
Reebok 前美國營銷負責 Howe Burch 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說,耐克最關心的是品類影響者和風潮制造者,“他們知道短期內會失去一些客戶,但這些人不會真正推動它們的業務。”
無疑,今天的耐克已經成長為“偶像品牌”。
偶像品牌只有情愿冒險去支持平民主義精神,才能體現他們的文化忠誠度,此類犧牲是實現真實性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捍衛某種思想的意愿——即使這種思想冒犯了相當一部分消費者,這是所有偶像品牌的共同特點。
研究結果表明,偶像是用來代表一個傳奇故事(一個身份概念),消費者用這個傳奇故事表達他們對某種身份的渴望。偶像之所以具有超常價值,是因為他們承載著那些最具熱情的消費者所具有的豐富象征意義。偶像扮演了特定的傳奇角色,發揮超凡的感召力,這在一定歷史時期是社會特別需要的。
偶像品牌的成功依靠的是幾次出色的大動作,而不是一系列平庸的品牌溝通。這類品牌最典型的手法就是利用商業媒體將品牌的概念故事融入文化當中。無疑耐克的這支《Dream Crazy》廣告片和一系列圍繞科林的廣告投放就是近幾年出色的品牌大動作。
與之類似的還有1971年可口可樂推出的《Hilltop》,可口可樂聚集了一大批各種膚色的年輕人,帶領全世界高歌,美國人方才醒悟,他們必須聯合起來,不再為無畏的戰爭分心(彼時,美國正深陷越戰的泥潭)。
我們看到,耐克體現了它作為一個偶像品牌的勇氣,這支廣告片也獲得了戛納全場大獎。今天,我們看到歷史又在重演,類似的事情再度引發美國民眾的抗議,歷史總是相似的,那么又會有哪個品牌愿意隔空押韻,為成為偶像品牌而冒險,讓我們拭目以待。
你覺得還有哪些品牌和廣告稱得上偶像品牌及偶像品牌級的作品?
以上關于偶像品牌的觀點引自《品牌如何成為偶像》一書。
掃碼關注,一起切磋交流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