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閱讀,痛苦的筆記。
也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我突然就覺得,不管做什么事情,總得留下一點什么東西。用郭德綱的話來講,出門沒撿著錢就算虧。
于是在疫情期間看書就強迫自己做筆記。因為看完一本小說,過一陣子腦瓜子里就只剩下個故事梗概了,那還不如看部電影,聲光電的享受,看書多累啊。
最先開始我用手機備忘錄做筆記,看到精彩的句子就抄下來。后來我干脆削了兩支鉛筆隨手拿著,各種詞組,短語,句子,都先劃上,一口氣讀完書,然后電腦上輸入再打印出來,可以有滿滿的幾張A4紙。
剛開始興致勃勃,連續幾本書后,我十分痛苦的發現,一口氣讀完一本四五百頁的小說確實爽,但再從頭到尾翻一遍謄寫筆記,那感覺就像小時候看到語文課文后面的四個大字,背誦全文。
當然如我所愿,收獲還是有的,好像在記憶里沉睡著的詞匯被激活了好多,腦袋瓜子也敏捷了一點,靈光時時乍現。
有位大師總結了一個記憶的大招,叫做一三五一三五。一小時、三小時、五小時后復習,一天、三天、五天后復習,短時記憶就能成為長時記憶。
我相信對于知識點來說,在這么翻來覆去的蹂躪之下,估計早就對我們繳械投降了,但是對于需要活學活用的詞匯短語來講,還要通過在不斷的閱讀中能彼此不期而遇,這就更完美了。
我總覺得我們腦瓜子里面負責記憶的部分,就是一個大倉庫。倉庫里面有很多格子間。有裝人的格子間,有裝事兒的格子間,有的格子間堆滿了小龍蝦、螺螄粉、辣條、冰淇淋,有的格子間氣氛詭異,時不時的散逸出數學公式,化學方程式之類的臭氣。
詞匯的格子間比較特殊,它不僅用來安靜的存儲,還必須不停的搗騰,要碰撞,解構,重組,催化,新生,時刻保持新鮮活躍,否則就會陷于沉眠。最終一個個的離你而去。
其實讀書也僅僅是一個渠道而已,平時我們接觸各種媒體各類信息,除了吸納信息本身外,我們可以用手機備忘錄記下我們覺得有趣有益的字詞句,再時不時的翻看一下,我相信一定會有收獲。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