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陣痛期
據科大訊飛在4月21日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的財報顯示,本季度科大訊飛的總營收為14.08億元,同比減少28.0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14億元,同比降低229%,較上年同期由盈轉虧。
這是科大訊飛自2008年上市以來首次在第一季度出現虧損,然而在此之前,科大訊飛2019年營收首次突破百億大關,發展勢頭正好。
科大訊飛突破百億的真相
據科大訊飛2019年的財報顯示,去年總營收100.8億元,同增27.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8.2億元,同增51.1%,實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5.2億元,同增33.4%。
可以看出,科大訊飛總體的發展正在呈上升趨勢,作為AI行業的領軍企業,科大訊飛增長的秘密令人好奇。
其一,隨著國家出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人工智能的發展在政策上持續向好,推動了人工智能商業化速度加快。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之下,科大訊飛擁有自主產權的人工智能技術擁有良好的發展空間。
任何技術的探索都離不開大環境的影響,國家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發展,代表人工智能的發展已上升至國家戰略,產業日益完善為科大訊飛創造有利的發展環境的同時,科大訊飛突破百億也是在為行業起到示范作用。
其二,科大訊飛持續強化AI技術在產品上的應用,不斷探索和創新產品和服務。科大訊飛旗下的錄音筆、翻譯機、智能辦公本等等多款硬件都進一步加深了其在C端消費領域的布局。
2019年財報顯示,科大訊飛在去年C端業務營業收入為36.25億,同比增長43.99%;毛利17.08億,同比增長31.81%;C端業務在整體營收中占比達35.96%,毛利占比達36.83%。
C端業務作為科大訊飛營收的重要組成部分,產品的銷量與公司的盈利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AI與硬件相結合是當今的大趨勢,但是能像科大訊飛這樣做到產品和服務多樣化絕非易事,產品和服務多樣化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空間,也是科大訊飛優于競爭對手的底氣。
其三,其一直堅持的“平臺+賽道”戰略模式成效逐漸凸顯。人工智能1.0到2.0的應用作為科大訊飛的核心任務,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科大訊飛在認知領域取得的顯著突破為公司在教育、醫療、政法等等重點賽道打開全新的市場。
以目前行業格局來看,在新基建的紅利之下,AI行業前景光明,入駐的資本多了,AI產業的“長尾效應”會越發顯著,況且人工智能已經與國家發展戰略掛鉤,科大訊飛作為專業能力過硬的企業,其頭部企業的地位可能會越來越穩定,無論是哪條賽道,都可能是發展的“快車道”。
但是令人們沒有想到的是,發展前景良好的科大訊飛居然會在第一季度虧損了。其背后究竟發生什么問題?
疫情影響下的被動與主動
面對外界對于科大訊飛業績虧損的疑惑,科大訊飛方面給出的答復可以分為兩方面來看。
一方面是由于疫情的影響無法進行現場交付、無法施工和驗收,公司一季度項目交付及實施、招投標相關的工作產生延遲,導致部分收入確認晚于預期,Q1出現虧損。
疫情的負面影響的確是許多企業無法避免的事情,工作滯后造成的虧損對科大訊飛來說應該只是暫時性的,目前疫情已經逐漸被控制,在國家全面復工的倡導之下,預計科大訊飛有望在下個季度“止血”。
另一方面是出于科大訊飛因抗擊疫情的需要和把握產業發展趨勢的要求,通過 AI 線上教學平臺免費提供“停課不停學”服務、通過智醫助理 AI 輔診系統免費幫助基層醫療機構排查病人、通過智能電話機器人助力相關部門進行疫情的防控排查,相關投入約3700 萬元。
如果說疫情讓科大訊飛陷入被動,那么提供免費服務、投資智慧醫療就是科大訊飛漂亮的主動出擊,通過履行社會責任,可以增強普通人和客戶對于品牌的認知,為其積累了良好的口碑,以科大訊飛建立的良好形象,很可能幫助其在疫情之后獲得更多的業務。
科大訊飛正面臨挑戰
可以預見未來疫情終會過去,但是科大訊飛并非高枕無憂,營收破百億的財報里除了甜蜜的數據,還隱藏著一些憂患。
一方面,2019年科大訊飛的營收突破百億,同比增速27.3%,相較于2018年同比增速45.41%來說,在營收增速方面出現疲軟。
縱觀2017年-2019年,科大訊飛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51.38%、50.03%、46.02%,同比增速分別為1.70%、-2.63%、-8.01%。
這是由于人工智能市場的玩家增多,賽道變得越來越擁擠,2019年中國科技企業技術研發投入約為4005億元,其中人工智能算法研發投入占比為9.3%,超370億元。且大部分投入來自互聯網科技公司。
科大訊飛將要面對的是百度、阿里、騰訊等等科技巨頭的“圍剿”,這些玩家的入場瓜分著有限的市場空間,也讓人工智能的賽道變得越來越擁擠。
先發優勢并不能幫助科大訊飛笑到最后,人工智能探索既是技術戰,也是資本戰,面對資本雄厚的對手,科大訊飛搶占賽道的成本將會增加,“燒錢”背后的壓力不小,況且這會是一場持久戰。
另一方面,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0.79億元之中;應收賬款為50.87億元,同比增長50.09%,明顯快于營收增速,且經過計算應收賬款/營業收入比值為50%。該收的錢收不回來也是影響總體營收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并且2019年科大訊飛凈利潤的8.19億元之中,有4.88億元來自政府補貼,有一半的利潤來自政府補貼,這說明其實際盈利能力低于數據值。
科大訊飛的利潤數據很微妙,就像是掙的錢里面有一半是從“爹媽”那里借來的一樣,這顯然不是健康成長的企業應該有的樣子,競爭加劇導致科大訊飛將要面對水漲船高的成本投入,靠補貼過日子還能持續多久?或許會使人們對科大訊飛未來的盈利能力打上一個問號。
科大訊飛的“陣痛期”
隨著人工智能市場的發展,競爭是無法避免的,會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加入到瓜分“面包”的行列,科大訊飛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在人工智能領域,技術是核心競爭力,科大訊飛在加快產業鏈布局的同時,還需要在技術上多下功夫,但是技術的探索和創新是個漫長的過程,目前科大訊飛利潤下滑和營收放緩的情況在未來依然有可能持續下去。
從目前情況來看,疫情的沖擊是導致科大訊飛一季度虧損的原因之一,但是也為科大訊飛的發展提供了機遇,疫情之下醫療、教育等行業的對人工智能和線上產品的需求提高,加快了科大訊飛在技術方面規模化應用的“落地”速度,科大訊飛在此期間積累的良好口碑將為科大訊飛的業務發展提供更多可能,疫情終將過去,但是人工智能不會過時,從科大訊飛以往的發展來看,一季度的虧損應該只是暫時性的,預計未來科大訊飛的發展依然會呈現上升的趨勢。
另外,科大訊飛的應收款項過多容易造成現金流短缺和資金鏈吃緊等問題,將來可能會為其發展埋下隱患。以營收破百億的收入規模來看,科大訊飛的盈利能力仍然不如人意,如何把收入規模轉換成競爭優勢,獲取更多的利潤是科大訊飛需要思考的問題。
科大訊飛作為人工智能浪潮下的時代寵兒,總體上正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一季度的虧損可能只是短期性的,但是上述其發展中的問題卻不可避免,科大訊飛還需要度過“陣痛期”才能更好成長。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