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支付:支付寶蜻蜓VS理財通青蛙,競爭會空前激烈
今天談談刷臉支付,這個頗具未來科幻感覺的支付形式。
2018年12月,支付寶正式推出刷臉支付設備——蜻蜓。
2019年3月,微信支付正式推出其刷臉支付設備——青蛙。
2019年10月底,銀聯商務發布了全新刷臉付產品——全民付藍鯨。
可以看出,阿里和騰訊的刷臉支付團隊,已經憋足勁準備在2020年大干一場了,怎奈新冠疫情突然肆虐全球,不僅出門的人少了,還都戴著口罩,刷臉支付火拼大戰才沒能打起來。但是最近隨著國內疫情日漸穩定,兩家關于刷臉支付競爭已經枕戈待旦,刷臉大戰一觸即發。
要談刷臉支付,必須要談透徹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格局。
2020年3月30日,數據機構艾瑞發布2019年第四季度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報告。支付寶市場份額55.1%,位居第一,騰訊財付通(含微信支付)為38.9%位居第二;壹錢包以1.4%排第三。
可以看到,第三方支付市場格局很簡單,阿里的支付寶和騰訊理財通兩家就占了94%的市場份額,而推出刷臉產品藍鯨的銀聯商務市場份額0.3%。
刷臉支付的競爭會空前激烈
刷臉支付的競爭會是基于第三方支付市場格局的錦上添花。
我先談一談銀聯商務藍鯨刷臉支付,因為市場份額比較小,所以全民付藍鯨的終極策略就是在自家的刷臉工具中接入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家。如果全民付藍鯨真能做到這一點,首先對于自身開發市場會有較大的優勢,其次對于用戶而言,用戶可以隨意選擇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兩個支付方式,是一件很極其方便的事情。
目前來看,這一步完成了一半,全民付藍鯨已經接入微信支付,而支付寶并不樂意接入,這個后面我會再談到。
支付寶蜻蜓因為目前在第三方支付市場份額中占據較大份額,而且刷臉支付產品推出的時間比更早一點,所以占盡了先機。
關于刷臉支付產品,我有談三點看法
首先,刷臉支付設備做的比較高大,即便是mini版也比最大的手機還要大,這是為了照顧消費者刷臉體驗,大就很占地方。體積這方面主要是和付款二維碼對比的,二維碼就一張紙,貼在哪里都行,不怎么占地方,所以貼幾家貼幾張都無所謂。
其次,結賬柜臺的位置是顧客做購買決策的地方,是線下門店中坪效最高的黃金位置之一,所以商家也想盡量多放一些商品或設備提高銷量和服務質量。目前柜臺附近必備的物品有,點單機、POS等收銀機、二維碼識別設備、付款或開發票二維碼、發票打印機、營銷或傳單等,這往往都滿當當的了,而刷臉支付設備還要“硬擠”進來。
第三,目前絕大多數消費者結賬時用支付寶微信都可以的,對于微信支付寶刷臉設備,商家裝哪一個都可以滿足絕大多數消費者支付需求。
綜合以上三個因素,商家會只想放一個刷臉支付設備。所以,我認為刷臉支付不會像線下門店的掃碼支付那樣,兩家在平分秋色,難分伯仲,刷臉支付會形成一家獨大,強者恒強的市場格局。一旦在刷臉支付上徹底甩開對手,對于支付寶而言,自己的霸主地位更加穩固。而對于財付通而言,有可能接著刷臉支付彎道超車,超越支付寶成為第一大第三方支付工具。
所以目前雙方都拼了,支付寶蜻蜓說補貼我30億元,騰訊青蛙說我補貼100億。蜻蜓立刻改口說我“補貼無上限”。青蛙沒再說什么,估計也開始默默的不設限補貼了。
補貼形式也很簡單粗暴,商戶安裝刷臉支付設備,激活后立馬給幾百塊,然后消費者每刷一筆,官方就給予一筆獎勵補貼,商戶每月可以輕松賺幾千元的補貼費,估計很快,你去結賬時候,商家就會鼓勵你用刷臉支付了。
這一篇/趙宏民 自媒體關注科技互聯網行業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