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速來!告訴你綜藝營銷話題怎么找?
在當下影視綜宣傳中,綜藝節目對熱度(或者更核心來說熱搜)的需求最高,在這里先簡單分析下三者在熱度需求上的區別。
相比于電視劇來說,綜藝大多是周播模式,熱度無法像電視劇一樣短時期延續。同時,電視劇可以用劇情銜接留存固定用戶,綜藝卻很難做到強劇情。
做過綜藝營銷的人都知道周六日是廝殺戰場。各家宣傳公司,平臺會在這兩天采用各種方式提升熱度,熱度的主要指標就是微博熱搜了,現在為了包裝成績的需要,也會拉上各平臺熱搜,但基本微博熱搜還是核心KPI。
(戰報示例截圖,綜藝成績基本都是總結各類熱搜)
電影對熱度的需求與綜藝的區別就更大了。電影考核核心指標是票房,有時電影上了熱搜,但是熱搜口碑偏向負面,反而不利于票房增加。因此,電影宣傳雖然也需要熱度,但是更大程度上傾向于口碑營銷。
說回到綜藝營銷,綜藝營銷話題角度一般伴隨節目類型走,但以下話題角度其實可以交叉使用。
情緒點話題
節目中的沖突,藝人的情緒點如憤怒,哭泣,崩潰等都能為節目帶來話題和看點,情緒點話題適用當下所有節目類型。“互懟”“爭議人物”“懸念設置”能帶來情緒高點。#xxx哭了#,#xxx淘汰#,#xxx吐槽xxx#等格式的熱搜在微博上也是常客。
PS:不要小瞧明星藝人哭了的話題,往往一個在各大節目中頻繁淚奔的人還是有高話題熱度,畢竟觀眾真的很愛看熱鬧。
高認知度話題
高認知話題我理解為曾經引起轟動效應或具備廣泛討論度的話題。
如明星被人一直拿來反復八卦炒作的話題。話題類型如:懷孕生子,戀情內幕,矛盾雙方同臺/合作,回應曝光某知名事件內情等。
另有一類回憶殺話題也屬于高認知話題,如劇組/藝人重聚,金曲重唱,金典形象再現等,《王牌對王牌》就是很明顯打回憶殺的節目,出現的熱搜話題點大多圍繞經典作品的經典人物/場景。
金句/造梗類話題
這類話題適用于推廣能引發群體共鳴,輸出價值觀或具備模仿使用價值的內容。金句類話題常見于語言類節目中,如《吐槽大會》中的“平平無奇戀愛小天才”。造梗型話題適用范圍較大,《偶像練習生》的C位就成為一個節目梗被廣泛使用,以及今年《青春有你2》的“淡黃的長裙,蓬松的頭發”;
社會焦慮話題
社會焦慮話題包括情感焦慮,知識焦慮,生活焦慮等多種話題角度。這類話題因為與大眾的生活及情感狀態相關,話題受眾輻射面比純娛樂類話題更廣,從高知人群到下沉用戶都能覆蓋,傳播影響時間更強。生活觀察類節目可重點尋找社會焦慮話題點去傳播,《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閨女》是其中玩話題的高手。
圖為《我家那閨女》中熱搜話題內容
CP話題
CP營銷在現在的劇綜中都很常見,且是讓節目增強用戶粘性,增加UGC產出的重要方式。不同于以上短爆發型話題,CP話題適合做長線營銷,且不局限于戀愛類節目,劇情感強或真人秀豐富的節目都可以產生高話題度CP,如《奔跑吧兄弟》中的陸地CP,《明星大偵探》的鬼白,雙北CP。
沙雕趣味性話題
沙雕趣味話題符合當下網友上網“找樂子”的心態,在微博,B站等用戶高活躍度平臺易傳播出圈。如《我們十七歲》中郭富城頂韓東君,《真正男子漢》中杜海濤包扎傷口的內容就因為沙雕擴散。
獵奇話題
指神曲,神人,奇葩操作類話題,能調動大眾好奇心,多見于素人挑戰類節目。這類話題比較傳統,在傳統渠道及下沉渠道傳播上反響較好,新媒體尤其是微博渠道近年來勢微。
以上內容是我根據宣推經驗以及同行整理的綜藝類型總結的話題角度,歡迎大家多多交流~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