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淘寶商家加客戶微信好友:私域流量已然是主流電商零售模式
前幾天,我在京東上的某傳統大品牌購物,商家快遞來的時候里面附了一張宣傳頁,大意是說我只要給商品好評,然后添加他的微信好友,商家就會就給我現金紅包或小禮品,他們還強調,在京東平臺的商品評價中,千萬不要提這張宣傳頁。
之前我在淘寶上購物,收取的快遞中也遇到過類似的卡片,鼓勵消費者加微信領紅包。
商家渴望低成本甚至免費私域流量
這種行為一言以蔽之,就是商家希望積累客戶群,打造低成本甚至免費的私域流量。眾所周知,商家如果要在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上銷售產品不是免費的,不僅需要基礎的入駐費,還要收取保證金、服務費等,在電商平臺推廣更是一筆較大的支出,而且隨著商家越來越多,付費推廣的性價比也越來越小。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商家直接添加消費的微信好友似乎是一個成本更低的獲客方式。
隨著公域流量越來越飽和,私域流量正在會迎來新一波契機,用戶對商品更加挑剔,圍繞著特定興趣的需求大幅增加,這一需求,可以轉化為私域流量。
當然,如果這也叫微商的話,那么說明微商已經登堂入室成為大雅之堂的主流電商零售模式。
傳統的微商,最大的問題就是產品質量太次,商家多是個人,容易跑路和逃避責任,有較大的信任危機。
但是如果商家從從京東淘寶添加好友,過來的都是老客戶,具備一定的信任度,后期在微信上成交轉化率也頗高,更為關鍵的是,是免費的流量。
電商平臺應幫助商家做私域流量
對此事,我和幾位電商平臺的員工進行了溝通,他們確認,公司內部對于商家鼓勵消費者脫離平臺交易這樣的行為是非常反對的,一旦發現一定會嚴懲。
備注:宏民沒有把商家名字告訴電商平臺,我只是想探討電商零售的這個新動向和模式,不是想舉報投訴的。
當然,電商平臺對于客戶不斷流向微信的趨勢,不會也不能聽之任之。宏民建議電商平臺可以迎頭趕上,主動幫助商家在自己平臺內做私域流量。
我覺得主要的舉措可以分兩個方面:
面向消費者,強化用戶的ID、社交身份,畢竟社交電商幾乎每個電商平臺都已經在做了。
面向商家,強化平臺和商家的售前售后客服聊天工具的功能,最起碼,聊天記錄要像微信、QQ一樣長期保存著。我幾次購物的真實體驗,某些電商平臺的聊天框,像小偷一樣,總想著離開我,一會就找不到了。
另外,消費者購買某個商品后,可以自動添加商家為平臺的好友,作為售后服務的窗口,按照消費者的需求定制自動回復、申請退換貨等售后服務,并強化直接在聊天窗口內的購物功能。
其實,微信上的電商行為,相對于電商平臺而言,也有一些缺點,比如買家和賣家之間沒有通過第三方參與,各項保障力度較弱。比如消費者和一些小商家產生糾紛,對方直接拉黑好友,消費者就沒地方說理了。
微信,隱形的電商平臺?
微商的根基微信,正在成為一個隱形的電商平臺,按照上述模式長此以往,不斷“蠶食”電商平臺的客戶,我們可以大膽假設,擁有廣闊用戶基數的微信,是否也可以叫做一個電商平臺,雖然微信自己并不想這樣定位自己。
但是特別是那些對品牌有較大黏性的用戶,他們肯定是希望和自己中意的品牌加為好友,以便后期持續購買。
文/趙宏民 一篇網絡創始人 ,關注科技互聯網行業的自媒體人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