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永亮:虧損七年的百果園,它是如何進行超級產品戰略堅持下來的
從深圳起家的百果園,歷經十九年的發展,已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然而,每一個成功企業的背后,都有一套屬于他們的超級產品戰略。
在百果園在打造超級產品的過程中可謂是一波三折。從2002開出第一家門店,用了7年的時間,開到了100家門店,看似順風順水的百果園,背地里卻一直在虧錢。
這也導致許多業內人士并不看好百果園企業,然而,百果園創始人余惠勇卻堅持了下來,他認為,對于百果園企業而言,這輩子就做一件事,那就是一心一意做好水果,打造超級產品。時至今日,百果園門店遍地開花,品牌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01
找到適合自己的超級產品戰略
作為行業中的佼佼者百果園一直很低調,這種低調大概跟該創始人余惠勇有關,這個創業19年來,始終保持冷靜,一心一意堅守在水果零售行業當中,不為外界所動的人。
說起余惠勇與水果零售行業的緣分大概是冥冥之中注定的。高中時期的余惠勇本想讀個軍校,結果因為體檢不過關直接被調到江西農大。
畢業后,余惠勇被分配到農科院,工作一段時間后,他那顆不甘平庸的心蠢蠢欲動,隨著改革開放后來到深圳。
2001年底創立了百果園的余惠勇,2002年時開起了第一家水果連鎖店。這家位于深圳福華路,約50平方米的門店。余惠勇曾回憶道,當時他選擇做水果連鎖時,周邊人都不看好這個生意,然而沒想到的是百果園開業后生意異常火爆。于是余惠勇接連開了第二家、第三家,并開始迅速擴張,從創立百果園到2008年,百果園門店開到了第一百家。
然而看似順利的水果連鎖門店,卻一直處于虧錢的狀態。
水果連鎖店之所以不被人們所看好是因為在這個行業中的瓶頸在于:連鎖要求的是標準化產品,而水果這款產品卻無法達標,因此這是相對矛盾的。更有一些專家放話,從統計學上來說,百果園企業不可能獲得成功,不倒閉就很不錯了。
為什么水果這么普通的產品,在連鎖這么成熟的商業模式下,無法生存?人人都說不行的事兒,余惠勇依舊堅持死磕到底,一心一意做好水果這款產品,打造超級產品,證明自己。
于是余惠勇開始對企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從建設生鮮供應鏈開始,對產品進行著從種植、采購、配送到門店的全方面品質保障。
從2008年至2015年,百果園門店從100家開至1000多家。2017年,百果園營業額高達上億元,線下門店更是高達2800多家,線上會員超過3000萬人。成立了19年的百果園終于走出了屬于自己的超級產品戰略。那么百果園是如何做到的呢?
02
超級產品戰略的產品定位
百果園想要做好水果這款產品,好吃是必備的,那么什么是好吃的水果?
1)好吃的水果必定的新鮮且富有營養的
2)好吃的水果在充分成熟的情況下,樹體要健康,而樹體健康的前提是少打藥,并不存在不正當催熟的情況。
3)好山好水好環境才會出現好水果。
百果園能否打造出超級產品的前提是好吃,在大多數食物當中,只有水果是不需要經過高溫可直接入口的。加工的食品雖然好吃但不一定健康,但好吃的水果一定是健康且天然的。
余惠勇曾說過“如果百果園賣的水果和消費者在外面買的水果一樣,那么百果園還有什么存在的價值?又能為消費者提供什么價值呢?我們要做的是替消費者選購出最好的水果”
為了做好水果這款產品,余惠勇挖空心思想盡辦法,就拿“冰糖蜜瓜”這款產品而言,它就是百果園精心研發出來的產品,以嚴格的種植方式來保障每一個瓜的品質。一根瓜藤上至少可以結30個瓜,但每個瓜的大小,質量很不穩定。
百果園為了確保該蜜瓜的質量,規定一根藤上只能在特定的結位上結出一個瓜,因為只有那個位置長出來的蜜瓜才是最甜的。
為了將水果這款產品打造成超級產品,余惠勇不斷地創新種植技術和探索。就在2010年,余惠勇在上海的展會上,吃到了非常好吃的紅顏草莓,一打聽才知道是南京種植的,當下立即決定要將該水果上新到百果園門店當中,但由于紅顏草莓耐貯性差,采摘后不易保存等一系列問題,運輸紅顏草莓成了百果園的一大挑戰,第一批發往深圳的6000斤紅顏草莓耗損更是高達70%,
后來,結果一系列的改善與優化運輸,紅顏草莓的耗損才得到了控制,這種鮮嫩多汁的草莓終于成功在深圳上市。
但由于水果的變化太大、每個水果的產地不同、味道也不同,同樣產地,同樣的種植方式,但由于每年的氣候不同,水果的味道也會不同,哪怕在同樣的產地,根據不同的種植方式,水果的味道也會不同,而且水果的味道還跟采購時間與運輸等有關。
百果園又如何確保自己采購的水果足夠好吃?百果園應該作何打算?
首先,對于水果連鎖門店來說,標準是關鍵。
如何才能將各類水果進行標準化,成為百果園能否造就超級產品的關鍵。
為了將各類水果進行標準化,百果園將水果標準分為四級三等,分別為,招牌、A、B、C、大、中、小,共12個等級。
例如,四級的標準是從水果的(新鮮度、脆爽度、糖酸度、香味、細嫩度、安全性,其中、新鮮度、安全度、糖酸度是檢驗水果是否標準化的統一標準)明確每一類水果的每一等級的標準。
舉個例子,作為百果園招牌的黑藤巨峰葡萄,它的標準在于糖酸度要大于19度。想要做到糖酸度大于19度的水果,意味著在種植的過程中必須使用有機肥,種植密度也要降低且杜絕過早采摘水果和不打激素催熟。
標準你成為了解決水果連鎖的瓶頸,標準化也能為顧客帶來較好的消費體驗,只要是同一個級別的水果,全國各地的消費體驗都是一樣的。
有了標準化,百果園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遇到的任何難題都能迎刃而解,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超級產品戰略。
余惠勇相信好水果都是種出來的,從2003年,百果園就建立起自己的基地并與其他基地進行合作,花費大量時間放在種植基地上,目前,在百果園產品中,已超過20%的產品是百果園企業深度參與種植管理,其中包括種子、種植技術、肥料、采摘、儲存管理,超過50%的產品是通過采摘和儲存管理再運輸到門店當中。因此,百果園企業介入上游種植業是必然的結果。
雖然百果園在極大地程度上確保了水果的質量,但對于消費者而言,企業背后經營情況,是很難被感知的。
那么如何才能讓消費者相信百果園的水果是好吃的?為此,百果園做出了大膽的決定,推出了“三無退貨“,將企業的未來賭在消費者的誠信上面。
在這個決定背后是需要極大勇氣的,而這份勇氣正是百果園對消費者的信任。從側面也反映出,百果園在意的是消費者是否能夠吃到滿意好吃的水果,而不是盈利的初心,這就是百果園品牌能夠造就超級產品的秘訣。
03
超級產品戰略的百果園店長合作制
百果園在發展的過程中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2001年建立企業到2008年,是百果園的探索過程,為此百果園開啟了加盟模式,雖然跌跌撞撞開到了100家門店,但也連續虧了七年。
第二階段、從2008年至2015年,百果園回購加盟店,將其改造成自營店,并開到1000多家門店。
第三階段、從2016年起,隨著資本的介入,百果園開始大肆擴張,將門店開到2800多家。
第四階段、從2018年起,獲得15億人民幣進行B輪融資后,百果園進一步加速擴張。
百果園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除了有資本的助力,更重要的百果園在水果這款產品及連鎖經營上的創新。
早期的百果園正是因為加盟商多,供應鏈不穩定才造成連續虧損七年的慘痛教訓。
因此,百果園在原有的加盟模式上,經過反省總結,決定采用類直營模式,即讓店長也成為企業“合伙人”。
為了做好百果園品牌,百果園每年只收取門店利潤的30%,其他的均有門店股權結構自行分配。倘若門店有所虧損,前3年的虧損也由百果園承擔,假如3年后門店還持續虧損,就對該門店進行是否關閉的評估。
為了讓企業保持創新能力,百果園對門店考核的要求,要求每家門店一年內要為企業輸出一名新店長人選。
如今的百果園已經成為了行業內的佼佼者,品牌形象深入人心,這一切都歸咎于它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超級產品戰略方式,做好產品,用產品鎖定消費者,對于消費者,百果園給予百分百的信任,對于“合伙人”百果園一視同仁,只為做好產品,把盈利放在第二位,這就是屬于百果園的超級產品戰略。
如果你想學習水果零售業打造超級產品的方法,請搜索關注“艾老思”公眾號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