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石科技有靈魂的聲音互動裝置案例集合顛覆你的認知
如何讓聲音變得可視化,怎樣和這些無形但無處不在的元素對話?藝術家們通過自己的方式給我們提供一種答案。他們把聲音與視覺藝術、多媒體裝置、水光電等內容相結合,創作出形式多樣的新媒體交互作品,讓聲音不僅可以聽,還可以看,更能玩。今天投石科技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批有靈魂的聲音互動裝置案例集合。
聽筒互動墻
拿起聽筒就可以聽見墻上作品的內容了,可以是音樂、產品介紹等。
投石案例:上海和田路小學聽筒觸摸感應互動裝置
耳機墻互動裝置
墻上布滿小孔,耳機插進墻就能聽歌。只要你把耳機隨機插進去,就可以聽到不同的驚喜歌曲。這些小孔每一個都代表一首歌,只要插進去就可以在現場聆聽!上萬首隨你聽!
聲畫互動裝置
一款用聲音來畫畫的裝置,想想都覺得妙哉。該裝置利用了聲音的屬性找到了對應介質,在麥克風捕捉到環境音的情況下,與人聲連結再基于聲音的交互形態呈現成了我們以上所看到的色彩迷幻的畫面。
通過麥克風接收聲音,隨著聲音波動,粒子舞動散開。
小姐姐唱rua噗~聲音的音調高低和大小會使畫面跟著變化。“音”花會跟著聲音盛開地更加紛繁馥郁,↓下面這個就是她的聲音所對應的小動圖。
聲音的魔力轉圈圈~????隨著音量的大小變化,花兒生成的速度也同步快慢變化。聲音越高亢,彩色畫面的色彩飽和度就越高,黑白畫面的對比度就越高,反之亦然。
彩色的迷幻又絢麗,黑白配色的純粹又神秘,從最小的花苞轉啊轉向外延展出隨機的花瓣和色彩,花瓣片數也隨機增減變化。三片花瓣,好像是三角梅;五片花瓣,好像是被吻過的薔薇;六片七片八九片,開到荼蘼不爭春;剛嗅到春天的氣息就能把聲音開成花朵。
投石科技案例:
杭州人生加糖治愈展聲音互動裝置
治愈空間:吐苦水
藍色的燈光散發出最溫柔延綿的感情。面朝大海,潮起潮落,光斑隨著聲音越大,分貝越高移動越快。
在快速、浮躁、壓力巨大的都市生活中,心里的煩躁苦悶隨著波點的游移,給予人們以治愈的溫暖,心情就不自覺的變明朗。
感覺像迪廳?對,快快快,喊麥啊!啊啊啊了幾下,耳邊傳來了Siri熟悉的“對不起,我聽不懂你在說什么…”聲音越大,分貝越高墻壁上的光斑就會越來越大,移動越快kao!豁出去了,手機直接開飛行模式,我!要!放!縱!自!己!啦!(客戶爸爸XX!XX不差錢!虐你XX!自己XXX!)喊了個爽,突然get到點了背景音樂“動次打次~”的響起來。
南京紅楓音樂節沉浸式聲控感應投影空間
南京投石科技為南京紅楓音樂節帶來的沉浸式聲控感應投影空間是一個互動的光影空間,一顆顆光球能感受到你的每一次吶喊,并給你最真實的反饋。
聲控裝置
投石科技展廳的門,只要你說出口令“投石把門打開”門便自動打開,關閉也是一樣。這款智能語音識別聲音裝置主要通過語音識別以后,隨機播放預制的聲音文件。
案例:天貓精靈讓我來夸夸你
通過不同特色的“夸夸”為現場的用戶帶去穿越古今、橫跨海內的趣味體驗。
聲音郵局
走進《聲音郵局》互動裝置,輕輕按下啟動鈕,用錄音設備錄下你的心情、故事或者祝福,生成一張帶有二維碼、獨一無二的聲音明信片,(電子二維碼聲波明信片無需打印)在這座郵局寄給遠方的親人和朋友。對方收到明信片或電子二維碼聲波進行掃描二維碼識別,即可聽到從《聲音郵局》寄出的聲音。
下面是有關投石科技聲音郵局的經典案例作品:
這個設備能打印聲音,把你的故事寄給TA!
投石科技虹悅城感恩節品牌活動“2018聽見你的聲音”
二維碼聲音講解
投石采用二維碼技術,在參觀時,為參觀者提供語音講解(音、視頻)服務!參觀者使用智能手機,打開二維碼掃描軟件(如360安全衛士中的“安全二維碼”,手機QQ和微信中的“掃一掃”功能等),指向展品或展位處的二維碼標簽(有明顯標識),就可將展品或展位等的詳細內容,以圖片、文字、多語種語音或視頻播放給參觀者。適合在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及風景名勝和相關展覽等使用該系統。
圣誕樹之光裝置
當人們對著這五個不同的喇叭吶喊時,圣誕樹就會產生相應的顏色以及不同色彩的變化。極具創意的互動方式,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像素流Pixel Flow
讓人們身處一個可以與裝置和環境交互的公共空間場景中,重新創造一個新的交互的社會環境。光和聲音圍繞在人們周圍,并與之互動,人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進而探索人們的情感體驗。
《透明的聲音》藝術展
全球26位藝術家帶來44件雕塑、裝置、圖像、編程等作品,用可聽可觀的形式顛覆你的認知。
水聲波Sonic Water
德國柏林展出的Sonic Water水聲波互動裝置。運用沙、水、火、電、鐵磁流體、等離子球等受聲波影響產生震聲,將聲音可視化。
聲音立方體
在一個暗室當中,觀眾可以通過麥克風等捕獲器,根據周圍人聲頻率、音色和音量高低,立方體會顯示大小、顏色不同的色塊,在發光的立方體上與作品互動。
此時此地
《此時此地》由74個玻璃板組成,其中60個可以發出聲音。事實上,這些玻璃板是“玻璃擴音器”,通過32個擴音器與16個鉑金CD相連。
每個玻璃板都有自己的反應方式。玻璃板越大,聲音越低沉。小玻璃板只能產生高音。
會唱歌的建筑
左邊是需要用耳機作展示的“建筑聲音”裝置,右邊是通過觸摸來顯示聲音和光的“獨塊巨石”,都是奇妙的人與聲音、物體的互動與聯結。
參與者被邀請進行各種空間音效的實驗,這些音效應用在他們的發聲上,與球沿著35米長的軌跡下落的運動同步。互動開始于將球插入麥克風。然后錄音開始,錄音停止后,球被釋放,沿著軌道滑下來。
雜音交互裝置
互動者可以對該裝置說話,發出聲音。然后這個裝置會將聲音轉換為LED投射到墻上的視覺效果。
這種體驗模仿了聲波在太空中的傳播,使聲波在燈光展示中顯著地“撞擊”了墻壁。根據其檢測到的聲音,“雜音”將顯示不同的視覺效果,例如圓圈,圓點和蜘蛛網。
驚蟄
這是一組聲音燈光交互裝置作品。以驚蟄時節春雷響動寓意發泄負能量,做一個情緒造反派為主題,以聲音與燈光的結合為交互形式,通過對參與者發出的分貝的提取,通過情緒引導將體驗者帶入作品,以發出的聲音分貝大小來決定燈光明暗起伏效果,使參與者在參與互動式聲音燈光裝置作品《驚蟄》中,就像驚蟄時節的雷雨一般“一吐為快”,宣泄過后,驅逐烏云,迎接一個干凈的內心,踏向自己的春日。
以上這些聲音藝術案例作品通過橫跨影像、音樂、裝置、表演、編程等領域,描繪出“聲音”的不可觸摸性及其具有的穿透力。而且能為到場的觀眾呈現一次次“動聽”的奇觀……變成一道充滿可能性而又無法預料的“透明”風景。
“當你在家或者在音樂會聽音樂的時候,你被音樂帶到了另一個境界。
當你在聽投石科技聲音裝置的時候,你變得非常注意你所在的空間以及你自己。”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