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丨說“晚安”后,你又悄悄看了2小時視頻
上個月以評審的身份,參加一個公司內部廣告作品評審會。交上來的作品很多,平面、策劃,也有視頻類。
但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大家和我一樣,只有當視頻出現的時候,注意力才會變得很集中。
作為文案,雖然我對文字很敏感,但我無法忽略自己看視頻更專注的事實。
我發現,在視頻面前,人在精神上有了“替代的感受”,有了身處現場的錯覺,同時,又保留著滿滿的安全感——這和我們對親密關系的部分期待,是一致的。
在視頻面前,我們又有絕對的控制權:看什么內容、快慢、暫停、上一集下一集……
我們享受著操控的快感,同時還能在上帝視角加以評判,見到不爽的博主還可以罵兩句。
我們內心被撥動的閾值在慢慢提升,因此,生活中很多值得“WOW”的瞬間,都已經在我們腦海中“演習”了好幾遍,完全提不起興致來。
同時,視頻(短視頻)強大的卷入能力,為我們的“拖延”找足了借口。
你在看某博主講某學科知識,你覺得有用就去學習;
看到編曲的音樂人出了一首曲子好牛X啊,然后打開了好久不用的編曲軟件;
最近生意不好做,就看到短視頻APP上有個“富人思維”的號這么說……
是啊,我在學習啊,之前訂的計劃,算了吧,咱要跟上時代發展不是?你看現在短視頻、直播是風口,先刷幾條了解一下市場行情……
好,一個寶貴的晚上過去了,或許還是3點多,影響持續到第二天。
我們騙自己在學習,殊不知,只是在消費另一種產品,如同減肥時,吃菠菜味的炸雞。
而同時,人與視頻日漸親密的背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開始劇烈變化。
【Part1】視頻,正在重構人和人,任何世界的關系
一般在和家人、伴侶、小孩等道晚安后,我發現很多人,會用更多時間看視頻。
相比較于會存在無聊、尷尬、停頓的對話。我們如同孩子愛吃糖一樣,三步并兩步地在和人對話后打開視頻,直到精疲力盡。
我們與人交流也開始沒有耐心,希望能跳過冗長的會議、漫長的等待,想用2倍速走過日常的上班路,10分鐘把別人回味2小時的傳世影片看個大概……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漸漸變得無趣、而又渴望有趣。
我們一邊擔心自己和對方沒有話說的尷尬,一邊掩飾著自己沒有手機里世界有趣的事實。
但,我們是否思考過,這一切為什么會發生?
我找了小半年,直到上周看許知遠對談歷史學家許倬云,許老提出了一個,讓我振聾發聵的觀點:
“現在的知識分子是檢索工具,不是思考者……答案太現成,像麥當勞一樣,吃下去夠飽了,就不用想了。”
是的,當視頻成為我們最親密的“伙伴”,它將承載我們的喜怒哀樂,成為我們有趣的標榜和證明,搖身一變,成為我們新的的社交貨幣。
更進一步,視頻成為我們“看待世界的唯一方式”。似乎視頻出現了,我們就默認是真實的。
因為特殊時期線下活動減少,也因為科技賦予現代人宅的能力,我們開始懶于去觀察、求證、思考、懷疑,對想做的事要馬上有反饋。
相比起枯燥啃大部頭、去思考討論爭辯,現在的我們,更喜歡去找“流水線知識罐頭”。
我們以為,自己屋子里囤足夠多的罐頭,就可以應對所有情況,實際上,一把開罐頭的螺絲刀都沒有,只能看著上面的貼圖腦補其中的滋味。
西方有個詞叫“眼見為實(Seeing is believing)”,大學的傳播學課上也不止一次地提到過傳播中“議程設置”的規律。
然而,人類本就是擅長遺忘的。
更可怕的是,隨著熱門APP人群的進一步下沉,受眾愈發擴大,尖銳的觀點開始越來越多地被隱藏起來,讓人即使有思想,也會在群體狂歡中“泯然眾人矣”。
這其實就是我們“越活越回去了”的根源所在。
【Part2】視頻對價值體系的沖擊
接下來,我想和大家探討一個有趣的問題:
一個包裝精良的大號,在視頻里說的,是否都是對的?
你肯定會搖頭,但是,聽的時候,你是無意識認可的。
總結前面的思考,我們發現自己變成了這樣:
【1】對視頻產生依賴
【2】更愿意與視頻里的人“交流”
【3】通過挑選,只看和自己相同觀點的“真相”
由此可見,某種程度上,視頻大號制作者,真正掌握了一些所謂的話語權。
在上個時代,這些重要的媒介有把關人,現在呢?
群雄并起,諸侯割據,百舸爭流,良莠不齊……別有用心的人一抓一大把,各種互聯網黑話,私域流量、盤活、直播電商,反正能整的都整上,關鍵就是要一個眼花繚亂。
所以,我們在一些短視頻平臺,經常看到說道理的“人生贏家”,教你做生意的“商界精英”,1分鐘教你簽單的“銷售冠軍”……無疑就是給你的頭腦再加一次馬殺雞,一回讓你的思考能力降到冰點,稀里糊涂就跟著他們說的去做了。
而且,這些人往往會給大眾一種錯覺:
似乎任何專業的錯誤都不需要反省,只要腦子活絡一點,可以再收割一波流量,賺它個盆滿缽滿。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賣水果的成了網紅,就改成唱歌了,烤面筋的也進了錄音棚了……
往好了說,這是一種社會分層的躍遷,
往另一個方向想,這是一種對傳統價值信仰的解構
——努力個P,快點去錄短視頻當博主吧!
在互聯網的加持下,我們很容易看到并津津樂道那些頭部大V,忘了他們腳下踩的累累尸骸。
配合平臺的造星運動,然后帶動視頻剪輯、運營推廣的教學事業蒸蒸日上。
這,就是一個產業的誕生。
其實他們對人性洞察挺深的,作品什么不重要,用好大眾對“錢”的忠貞感情,然后把買彩票的小概率事件,包裝成“你也可以”的夢境,然后拿著麻袋等著你跳進去。
一口一個熱愛影視行業,他們有關注知乎下面對影視行業近況的討論嗎?
還有,短視頻的評判的標準在哪里?流量為王的時代,點贊數才是硬通貨,別給我整什么蒙太奇長鏡頭!
所以,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們一定要擦亮雙眼,不能總被媒介制造的“幻夢”所裹挾。
不然等夢醒來以后,就會成為短視頻中那些被放著可憐兮兮的音樂,取上標題“生活不易”的主人公了。
——事實上,他們比整天投機取巧的你要活得真實,只是那些賣流量的人,不愿承認罷了。
【Part3】好視頻(信息)的標準
那有什么標準,能幫助我們篩選好的視頻、圖文呢?我分享一個心得:
好的信息,能啟發自己思考,觸動內心,而不是給我一個簡單的答案
希望我們在心中,永遠保留一個“這是對的嗎?”的疑問。
在看到任何信息之后,多問幾個為什么,思考一下利害關系,或者最簡單的方法,放一放,讓真相浮出水面。
與其讓有心之人把我們的情緒、時間、金錢轉手賣個好價錢,不如花點時間,去鑒別信息的真假好壞,然后把關注點放在,那些真正讓我們有所提升的精神食糧之上。
以上就是最近的一些思考,希望能有所啟發。
感恩文字。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