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羅馬襯線體呈現(xiàn)的品牌霸氣感
文字編排設(shè)計中的秩序與自由,是一個古老而永恒的問題。雖然沒有嚴密的規(guī)則,但肯定也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東西。西文字體和其他語言的字體一樣,有一些字體制作者和讀者之間長期培養(yǎng)出來的約定。
——馬修·卡特 Matthew Carter
TYPEFACE BRANDING
馬修·卡特 Matthew Carter
圖片來源:pinterest
曾經(jīng)聽到過一句對于文字編排的解釋,說道“文字編排設(shè)計不是棒球,棒球是有規(guī)則的,你必須遵守才能比賽,但是文字編排設(shè)計和體育運動完全不是一回事兒,設(shè)計有功能和審美兩面。”字體具有把信息從作者傳達給讀者的目的性和功能性,但如何使用,則是品味問題。
雖說中國不是英語國家,但是在現(xiàn)代平面設(shè)計當中,隨著國際文化交流的深入,信息傳播中使用中英文的機會越來越頻繁,雙語化始終是一個不可避免之勢。
文字承載著傳達的內(nèi)容,字體本身的視覺特性和品質(zhì)影響著信息傳遞的質(zhì)量。盡管大部分時候,英文在版式中出現(xiàn)的作用不是為了傳達信息,而是為了增加裝飾,平衡排版等,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該了解英文字型的特征并加以運用,讓中英文所傳達體現(xiàn)的語言表情和構(gòu)成章法更加精彩。
//
在闡述字型的選用之前,為了讓文章顯得不那么教條式,先來插播一張電影《My Cousin Rachel》的截圖:男神Sam Claflin簽署繼承財產(chǎn)的帥照。如果沒看過《My Cousin Rachel》,你一定記得《Me Before You》里Sam Claflin他的磁性嗓音,嗯,就是他,我當即截下了他手持簽字筆繼承遺產(chǎn)要贈與遺孀的他以及那支反復出鏡的蘸水筆!!!
手持簽字筆的Sam Claflin
”Sam Claflin“的手寫體
你一定覺得,除了是富二代還帥得慷慨的他,為何還能手持這蘸水筆書寫出如此極具修飾性的運筆?我們知道,漢字是象形方塊字型,書寫時,要求橫平豎直,講究方正,用軟筆書寫,可以補救橫不平豎不直的缺欠;而西文是字母文字,圓圈曲線較多,書寫時,要求流暢,所以硬筆更加適用。由此可推斷,金屬蘸水筆的歷史由來,想必除了地理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外,其與文字造型特點也有著直接關(guān)系。
金屬蘸水筆雖然比我們祖先發(fā)明的毛筆,及古埃及人先后發(fā)明的蘆葦筆和羽毛筆進步了許多,但其仍有些雞肋的弱點,人們必須隨身帶墨水瓶,不斷蘸蘸寫寫,且筆尖過硬,容易劃破紙面,很是麻煩。后來隨著橡膠的發(fā)明、儲墨流通和筆尖的改良利用,才有了金屬筆的不斷改進,也才有了今天我們見到的鋼筆。
//
Trajan by Carol Twombly,1989
那么進一步疑問:字母造型是又如何書寫形成的呢?西文字型書寫規(guī)范又是從何而來呢?
話題的時間得回溯到兩千年前,從古羅馬的建筑物萬神廟(Pantheon)、提圖斯凱旋門( Arch Of Titus)上的碑文進行探究。
萬神廟 Pantheon
提圖斯凱旋門 Arch Of Titus
「為古羅馬五賢帝美稱的圖拉真所設(shè)立的凱旋柱」
在這些碑文大寫字母里,為什么A里的三筆粗細不一,O只有其內(nèi)測圓稍微偏向左邊,具體又需要傾斜多少呢?碑文上字母上大下小的制作,究竟早在1900年以前,石碑雕刻家是怎么想到的?
依照比較權(quán)威的說法是,這些襯線的字母是源于古羅馬時代碑刻起稿時使用的平頭筆書寫痕跡的遺留。因為碑刻是不能不畫底稿就直接動手,而一筆一劃地描繪輪廓又太耗費時間,用平頭筆可以使筆畫保持一定粗度,底稿也能很快畫好,古羅馬人應該是使用這個方法。有了平頭筆,只要筆尖保持一定的角度,豎畫可以保持同樣的粗細。而且,由于不用每次測量筆畫的粗細,書寫效率也很高。這邊,我們可以用兩只捆綁在一起的筆來代替平頭筆親自驗證如下圖。
兩只筆捆綁起來代替平頭筆
而在視覺上,碑文上行刻字比下行大,在足足數(shù)公尺之高的比例上,從近大遠小的視覺差上,我們看到的是一樣的比例,如此之精密周到的考慮方式,著實足以令后人驚嘆其威風凜凜的霸氣之感。
論起襯線的起源由來,其各種假說進行的反證可參照Edward M.Catich的著作<The Origin of Serif>,其為證實平頭筆起稿的痕跡而進行的考據(jù),整個演論像極了推理小說般精彩鮮明。
碑文的襯線
羅馬正體可以根據(jù)風格再細分為多種,這里先大致分為兩類:文藝復興時期到巴洛克時期具有平頭筆書寫痕跡的羅馬體,即“老式羅馬體”(Oldstyle Roman), 以及流行于18世紀后具有直線型襯線而不具有平頭筆痕跡的羅馬體,即“現(xiàn)代羅馬體”(Modern Roman)。它們都是在追求各自的設(shè)計形式隨著需求發(fā)展的結(jié)果,但“老式”并不意味著“老掉牙”。在21世紀的今天,書籍正文半數(shù)以上仍是用老式羅馬體排版制作的。
GOT的劇照標題,雖然對字型進行了修飾
但扔可見得羅馬正體之王道感及帶給影片的厚重歷史感 圖片來源:pinterest
能配得上Trajan字型的品牌也能算得上是殿堂大師級的稱號了,這款字型極適用于珍藏級或能永存史冊的記錄。
圖片來源:pinterest.Titanic film poster
圖片來源:pinterest .Michael jackson cd cover
//
Cochin by Georges Peignot,1914
前面提及具有平頭筆書寫痕跡的羅馬體,這邊文末介紹一家我最愛的酒莊的標簽應用。位于波爾多左岸梅多克(Medoc)產(chǎn)區(qū)的著名酒莊瑪歌Margaux, 1855 Classification First Growth.瑪歌酒莊的歷史可追溯到12世紀,也許是因為要訴求其厚重史詩般的莊園背景,在其標簽上的酒款名選用了具有法國風情的Cochin襯線字體,可能也是想告訴大家「瑪歌憑著其精湛的釀酒技藝與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一步步將瑪歌推向優(yōu)質(zhì)葡萄酒的殿堂」與Cochin的字型背景再適合不過了。
1855 CLASSIFICATION FIRST GROWTH
GRAND VIN 1990 CH?TEAU MARGAUX
此酒款以溫柔和順的口感成為最具女性魅力的葡萄酒,口感有力而優(yōu)雅,像在舌頭味蕾上跳的一曲芭蕾舞,雖仍處于發(fā)展期的酒款,但其特殊的年份氣候帶來的酒質(zhì)完全不亞于1988年和1989年這兩個偉大的年份。選用Cochin洛可可式的藝術(shù)形式與飄逸著大人般優(yōu)雅氛圍的紅酒香氣韻調(diào)完美契合。
Cochin字體,屬于比較正式又具有法國風情的傳統(tǒng)字體,小寫字母d、h、s等具有類似手寫體般的優(yōu)雅字型。可用于名片、請?zhí)⒕祁惒藛蔚任锲返脑O(shè)計中。
介紹完Cochin已經(jīng)恨不得給自己小酌一杯????,說上酒的標簽,恐怕一篇專題也無法解析得過來, 如果有對酒感興趣的小伙伴歡迎隨時來撩~
本文參考文獻:
1.Edward M. Catich, The Origin of the Serif
Davenport , lowa, St. Ambrose University 1991.
2.「日本」小林 章 著《西文字體》字體的背景知識和使用方法
CHINA CITIC PRESS 中信出版社
3.Stan Knight , Historical Scripts:A Handbook for Calligraphers.
New York , Taplinger 1984.
如需文中介紹字體包可掃描下方二維碼領(lǐng)取
NCOP.Creative Growth By Design
掃描下方二維碼 關(guān)注更多驚喜
NCOP新城原人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