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撤檔,但它的預熱營銷依舊值得品一品
正所謂好事多磨,北京時間2020年3月13日,距離原定上映日期還有兩周,萬眾矚目的迪斯尼電影《花木蘭》宣布全球撤檔了。
一邊是美國首映禮的口碑炸裂,惹得影迷心癢癢;一邊是不可抗力因素影響下,以其為代表的全球電影市場開始集體進入宣發秩序失常。
2020電影圈大考驗,這才剛剛開始。新院線電影我們是暫時看不到了,但作為營銷行業的觀察者,還是可以從此番電影《花木蘭》的出品方迪士尼身上,學到不少預熱營銷的熱知識。
畢竟,最懂怎么花式賺錢的它,從來都在用實際行動告訴你,永遠不要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一、長預熱周期,打造電影熱搜體質
后流量時代,我們處在一個巨型的流量池內,“泛濫”和“稀缺”是這個營銷環境的正反面,而有幸煉成熱搜體質的“產品”,便是大眾心目中所認可的那個稀缺的存在,隨時隨地的社交媒體焦點,人人都想蹭一蹭的流量錦鯉。
因此,《花木蘭》作為迪士尼真人翻拍電影中最貴的一部(高達2億美元),從2016年隱隱傳出拍攝消息開始,它的熱搜體質打造的預熱行動便開始了。
一方面,想要擁有熱搜體質,首先要有一定的粉絲基數。而自帶“好萊塢傳奇IP+中國家喻戶曉文化IP”兩大基因的《花木蘭》,全球的龐大粉絲基礎自不用說,選擇它進行翻拍真人版電影,迪士尼的熱搜體質計劃就成功了一半。
另一方面,時至今日,IP的價值毋庸置疑,但如何發揮其潛在價值,依舊是IP普遍化的今天,大多數企業的戰略盲點。
就算你是具備大量粉絲基數的IP,但想要具備造血能力,也需要長期持續的粉絲互動來支撐,就像流量藝人如果長期不出現在公眾視野當中,就會掉粉,周杰倫的“夕陽紅粉絲團”需要特殊事件的刺激才會發揮真正的粉絲效應。
針對“大齡”IP《花木蘭》的粉絲團,迪士尼在2016年12年官宣電影真人版至今,制造了全球選角、角色海報、首支預告等一系列電影相關社交話題,從#黑木蘭白木蘭#,到#花木蘭導演選用劉亦菲原因#;從#花木蘭柔晰暮色妝#,到#花木蘭 吻戲#……
可以說,迪士尼的每一次話題預熱營銷節點,都精準地踩在了目標用戶的G點上,想不上熱搜都難,最終反哺IP的吸粉能力,從而一言不合就上熱搜。
二、大批品牌合作來襲,迪士尼不愧是聯名界的“霸霸”
上文中提到,自帶熱搜體質的電影IP,會成為人人都想蹭一蹭的流量錦鯉,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當其它品牌對《花木蘭》電影IP躍躍欲試的時候,《花木蘭》也成功以聯名周邊的形式,名利雙收。
比如有彩妝品牌Colourpop看中了木蘭身上的中國風與個性,便合作推出了一組唇釉三件套,從充滿“烈性”的色號,到MULAN元素的包裝設計,都起到了電影人物形象的現代背景下的風格塑造。
比如有玩具品牌Funko,與《花木蘭》電影IP的流行理念不謀而合,制作了一個劉亦菲版花木蘭形象玩偶,飄飛的衣袂、挽劍花的姿勢以及堅毅的眼神,一下子就將《花木蘭》從迪斯尼兒童故事圈,帶到了潮流時尚圈,怪不得連演員本人都愛不釋手。
又比如服飾品牌太平鳥,以“花木蘭的新衣”為主題,推出了“颯”和“柔”兩種系列聯名漢化服飾,正如太平鳥官方的那句“我要成為誰,而不是我要嫁給誰”,正是洞察到了木蘭與新時代女性之間的精神力量契合點,在太平鳥X花木蘭聯名款身上,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新一代女性追求的剛,也能觸碰到當代年輕文化所追求的復古柔,這也是《花木蘭》電影的預熱,所想要向大眾傳達的。
此外,安踏、OLNY、森馬、周大福、力士等國內外大牌都是《花木蘭》電影預熱期間的跨界對象,他們的存在不僅代表著電影IP本身的文化魅力,還助力該電影在目標用戶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長期持續正向露臉。
三、俘獲中國市場,《花木蘭》預熱營銷背后的三大邏輯
一直以來,迪士尼都能懂中國的消費者,它的中國本土化玩法,也很好地運用在了此番《花木蘭》電影的預熱營銷上。
其一,電影核心精神與當代女性營銷內核一致
不是什么樣的迪士尼電影,都適合做如此聲勢浩蕩的中國本土化預熱營銷。花木蘭作為迪士尼公主系列里的唯一一個亞洲公主,她的存在,對中國人來說,注定與眾不同,就像劉亦菲在采訪過程中說的,“她一切都是因為愛,以及找尋真實自我的過程,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希望每個女生都可以勇敢做自己”,在木蘭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崛起的“她經濟”中,強大的精神力量,那便是自律且自由的做自己。
今日,日本著名化妝品品牌資生堂官宣劉亦菲為品牌全球代言人,并用“超然獨立、時刻用心充實自己”來形容她,來對話中國消費者,便是最好的佐證。
其二,圍繞原著IP創作,開放性話題帶動目標用戶參與度
在營銷中,毫無爭議的話題就如石頭被扔進深海,不濺起一絲水花,但爭議過大,也會造成反噬,于是,我們可以看到,《花木蘭》相關的所有中國社交平臺上的話題,均是開放且具有一定爭議性的,比如#花木蘭刪掉李翔的原因#,它因顛覆前作的方式引發大眾的討論,也用更高質量的構思與創作,來安撫目標用戶的質疑。
其三,強強聯手,品牌商標就是最棒的中國元素
現代社會,廣告無處不在,要說與中國消費者接觸最多的,絕對是五花八門的品牌商標,迪士尼通過不斷跨界聯名的方式,做到了中國元素的品牌化輸出,讓出現在他們周圍的生活用品,都帶上《花木蘭》的影子,也就不怕他們對電影不產生特殊的情感了。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