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竟然為搜索框上的“方寸之地”辦了個線下藝術展?!
原標題:如何做個有溫度的品牌?百度「方寸之間」藝術展上演營銷新套路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品牌們想要獲取消費者注意力變得愈發困難起來,這就使得不少品牌另辟蹊徑,意圖通過新奇的營銷方式,打造一個有溫度的品牌,以圈粉年輕群體。
近日,百度就針對搜索框上的“方寸之地”,舉辦了一次線下藝術展,結合其創意的營銷方式,巧妙地引起了一波消費者的注意。
一、以小見大,“方寸之地”展現藝術魅力
在百度首頁的搜索框上,有一塊小小的地方,平常用戶看到的是熟悉的紅藍標志,即百度logo。
而每當遇到重大事件或節日時,它總會悄悄換上“新裝”,裝扮成各種各樣的百度Doodle,去迎接和記錄人類的重要記憶,不聲不響地為消費者制造小小驚喜。
就針對這一“方寸之地”,1月11日,百度在北京言幾又書店官舍店舉辦了「方寸之間」2020百度Doodle藝術展,并在線上發布了一支短片,旨在傳達百度Doodle背后的意義。
整個藝術展分為「展示區」、「幕后區」以及「DIY區」三個區域,在這次藝術展上,人們既可以了解Doodle的由來,也可以看到許多精彩的Doodle作品不同形式的展示。
從進入展區開始,「展示區」內就通過映像投射的方式展示2019年以來,百度Doodle的變化歷程,無形中為品牌增添了藝術氣息。
本文圖片來源于百度官微
而「幕后區」則以Doodle的實物藝術品為主,不僅有純手工打造的龍舟、也有精致可愛的黏土小魚等,都展現了“藝術家”們的心靈手巧。
除此之外,為了強化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性,官方還特設了互動DIY專區,讓藝術展觀眾參與其中,以不同角度感受百度Doodle所營造出的藝術氛圍。
可以注意到,在過去的2019年,百度Doodle幾乎以每十天一次的速度變化著,而品牌單單拿出搜索框上這樣一塊小小的地方進行藝術打造,在紀念重大事件或節日的同時,也賦予了品牌以附加價值。
二、捆綁文化藝術,拉近品牌與用戶距離
對于消費者來說,在這次藝術展上,用戶既可以了解Doodle的由來,也可以看到許多精彩的Doodle作品不同形式的展示,為消費者帶去了營銷上的新鮮感。
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曾在其新作《營銷革命4.0:從傳統到數字》中所說:在注意力缺貨和信息碎片化的時代,品牌需要為消費者創造“Wow moment”.而賦予品牌藝術感,恰好就在用戶端制造了一次“驚嘆時刻”。
另一方面,縱觀近幾年的營銷案例,賦予品牌藝術價值的例子其實并不少見,就如去年11月,盒馬鮮生就曾跨界木木美術館,在上海打造了一家「瘋狂藝術超市」特展,將超市里的果蔬生鮮全部制成了毛氈藝術品。
亦或是雷克薩斯連續四年攜手現代傳播集團,圍繞「預見生活之美」的主題,打造的「天工開物·預見生活之美」藝術巡展,都將品牌與藝術進行了強捆綁。
對于品牌來說,藝術能夠使其規避雷同化,不僅可以塑造個性化產品,以滿足當下年輕群體的使用需求,更提供了內容上的多樣性,豐富品牌形象。
從本質上看,賦予品牌以藝術價值,可以更好的在受眾層面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區別不同的是,此次百度所打造的「方寸之間」Doodle藝術展,則更具互動性。
可以注意到,在短片中,為了制作這款Doodle,創作團隊從3D軟件建模、做出骨架輪廓,再到完成立體骨架、裁剪圖紙,并細致地貼到花燈骨架上,最終才完成了這款元宵節的Doodle。
不僅如此,在還原制作過程的同時,消費者還可以在DIY專區親手體驗,這就在無形中增強了藝術展的互動價值,建立了品牌與消費者的溝通橋梁。
三、聚焦場景構建,打造“有溫度”的品牌
其實不難看出,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品牌們往往重視線上布局,卻忽略了線下的營銷潛力,這就使得品牌失去了一個具有巨大營銷潛力的渠道。
通常我們認為線下流量之所以被稱之為線下流量,就是因為它無法數字化。而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商業模式的變遷,線下場景也在逐漸發揮其營銷作用。
就如Keep所打造的首家實體店「KeepStore未來智能運動生活體驗館」亦或是奈雪首家1000平米多元化體驗店——「奈雪夢工廠」,都利用場景化思維收獲一波用戶好感度。
而百度的「方寸之間」藝術展,本質上也是品牌場景化的一次應用,可以看到,無論是「展示區」,還是「DIY區」的設立,都旨在將用戶代入特定場景中,從而以輕松的氛圍將品牌理念傳達到消費者腦海中。
另一方面,與其說此次百度打造的「方寸之間」Doodle藝術展是一次捆綁藝術文化的舉動,不如說是在打造有溫度的品牌、以建立正面品牌形象的營銷過程。
在內容和創意營銷大行其道的當下,營銷如何做到不被消費者排斥,畢竟無價值的內容往往惹人煩,這也是每個品牌營銷時所必須要考慮到的關鍵問題。
對于百度來說,經歷過20年的發展,已然占據的一定的市場份額,獲取流量已經不是品牌的主要目標,相反,植入藝術氣息以塑造品牌正面形象才是營銷重點。
可以看到,在藝術展中,官方以Doodle作為營銷切入點,植入2019的品牌歷程回顧,附帶匠心、感性等元素,在增強用戶好感度的同時,也間接塑造了一個“有溫度”的品牌形象。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