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宜家&奧美,神仙組合又出神作
每一次搬家,都是一次“斷舍離”的過程,面對堆積如山的愛包與一起長大的玩偶,即使再不舍也得割舍。但是,如果真的割舍不下呢?
臺灣宜家告訴你:丟得多不如收的巧,愛它就不要拋棄它!
這是臺灣奧美為宜家最新制作的廣告——為愛留好空間【說再見篇】,剛剛在YouTube上發布播放量就達到了20萬次。
廣告的開篇,是一個小女孩絕望的眼神,原來是要搬家了,爸爸告訴他沒地方放了,只能把她的玩偶送人(好狠心),她不得不和一起長大的玩偶們說再見。
另一邊的媽媽也是生離死別,面對著堆積如山的包包,哭成了淚人(但買這么多包真的沒有反思過自己嗎)。
這時媽媽突然瞥見了床上的宜家《家居指南》,上面的話讓她重燃希望:好好收納,就不必說再見。
然后宜家的收納盒、床柜、衣櫥輪番登場,把小女孩的玩偶、媽媽的包包全部收好,不多占一點地方。
結尾文案點題:為愛,留好空間。
不難看出,這則廣告遵循的是最常規的提出問題——給出答案的“解決問題型”廣告范式,但之所以如此打動人,主要還是源于幾個閃光點。
1、擬人:人,是萬物的尺度
臺灣奧美策略長葉明桂說:人類只會愛上另外一個人類。即便是跟人們關系很好的貓貓狗狗,也是因為人們賦予它們人格化。
這則廣告的最大亮點就是采取擬人手法,賦予玩偶和包包人格化特征——小女孩和毛絨熊抱頭痛哭,玩偶們被打包前向女孩揮手告別,媽媽和包包說再見的時候包也在流淚,讓單方面的不舍變成彼此的生死離別,讓情感更具張力。
2、夸張:人有多大膽,廣告多大產
廣告是科學也是藝術,從藝術的角度看,廣告要引起人們的注意就要設法使訴求的刺激達到一定程度,(適度的)夸張正是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
廣告中堆了整屋的毛絨玩具和滿墻的包包,夸張的視覺效果為廣告的震撼度貢獻頗多,同時廣告中人物對舊物件的不舍情感,也是表現的很夸張,很有戲劇性,甚至還有一點點喜感,讓人忍俊不禁。
3、執行:創意引爆,執行開道
好的創意離不開好的執行,一分鐘的廣告片,從開始的絕望到轉折之后的幸福結局,一氣呵成毫無卡頓。演員的演技(尤其是小女孩)堪稱精湛,要知道在片場讓小孩子哭是有多難。另外BGM也功不可沒,從開場安迪·鮑威的《Goodbye Lonely Heart》對離別感傷的渲染,到轉折之后輕快愉悅的音樂,讓觀眾的心情也隨之跌宕起伏。
三個方面相輔相成,物品的擬人化,讓夸張的情緒變得合情合理,細致的執行又讓這一切得到完美呈現,一起成就了這個好作品。
宜家每年都有新的傳播主題,但對于“空間與愛”的探討,是永恒不變的話題。近幾年,臺灣宜家和奧美這一對完美搭檔,圍繞這一話題創造了許多經典廣告。
例如2016年臺灣宜家的暖心廣告,讓再小的空間也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幸福感。
一個賣了20年的檳榔攤主,靠著不到20㎡的地方養育了一家6口人,狹小的空間壓縮的不止是生活,還有夢想和幸福。宜家告訴你,如果空間無法拓展,那我就為你重構。
經過宜家工作人員的一番改造,20年的憋屈與煩悶慢慢退去,夢想的生活漸漸浮現。
最后宜家的理念已經不言自明:給每個夢想,實現的空間。
宜家同時也相信,好的空間不僅可以給你營造夢想,還可以給你一個好夢。
臺灣宜家去年上線的《好空間上演好睡眠》系列廣告片中,同樣也是用擬人化的手法,演繹了一場“睡眠保衛戰”。
當家人安然入睡之后,臥室里的宜家家居開始嚴陣以待,抗壓策劃:ELDBOLL記憶泡棉枕、舒眠監制:FILLAN獨立筒彈簧床墊、安心統籌:BLAGRAN雙人被套等輪番登場,組成宜家“好眠團隊”,守護家人的一夜好面。
回溯臺灣宜家和奧美之前的廣告,無不蘊含著暖進心窩的溫情,但如果你以為他們只會走溫情路線,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2018年臺灣奧美為宜家制作了七支賤萌賤萌的Gif動畫,廣告以“低價創造無價”為主題,講述一些低價小物件給生活帶來的無價樂趣。
他們的廣告從不會把口號重復千遍,卻把鮮活的品牌理念種進了人們心里。
用創意傳遞善意,用文案制造溫暖,匯聚微小的幸福和點滴閃光,讓你在平淡的日子里發現生活的美好。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