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可以不搞線下活動
2020年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打開,疫情之下,計劃的線下活動無法開展,甚至上半年的活動都要面臨被延期,所以,很多市場人開始焦慮了。
不搞線下活動,銷售找市場要線索,給不了。
活動占市場預算40%,花不完,明年預算怎么做?
季度考核,KPI完不成如何破?
……
不如,讓我們做一次徹底反思:我們所在的企業,是否真的需要搞線下活動?
先花一分鐘思考幾個問題:
1.目的:線下活動的目的是什么?
2.受眾:面向的受眾群在哪里?會不會買賬?
3.溝通: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企業與受眾之間能否“志趣相投”?
4.誰去溝通:市場?銷售?解決方案?還是技術?
好,相信所有市場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通常我們在做活動計劃前,很容易會犯“行”而上學的問題,意思是為了老板的喜好去做,為了面子工程去做,為了完成KPI交差去做,為了個人簡歷背書去做,為了證明公司還活著去做,等等。
當然,我并不是否定線下市場活動的價值,只要你在開展活動前想清楚四個關鍵點:
關鍵點一:公司發展階段
根據公司發展階段,制定合理的活動目標。初創型企業、成長型企業與成熟型企業設定的目標值,一定是符合其當前階段需求而制定的可落地的任務目標。
明確垂直行業,不要覺得公司的業務可以覆蓋全行業,不管教育、醫療、金融、政企、大數據、云計算、AI……所有行業的主題峰會通通參加,妄想砸中一單是一單,這種典型冤大頭的參會方式還真有,比如依靠單一業務資源成功上市的傳統公司,想要遍地開花,又沒有過多業務實力,只能靠參會演講吹吹牛,但這種會銷模式已是落日黃昏。
所以,開展線下活動,首先要聚焦重點的垂直行業,結合公司發展現狀,制定合理的活動目標,逐個突破。
關鍵點二:目標受眾群
想要完成活動目標,一半靠企業自身,一半靠目標受眾,所以不管是參與行業展會、專題論壇,還是企業自辦研討會、培訓會,都必須要考慮到精準問題。
比如我們選會時,要看主辦方的資源,能否覆蓋到我們企業的目標群體?會議主題是否與我們業務契合?能否提供定制化的服務?活動的關注度、權威度如何?目標受眾集中分布在哪個城市?
或者我們自辦活動,也要考慮到目標受眾群的精準度,我們講什么內容會讓目標受眾感興趣?有哪些痛點是我們能解決的?有沒有合適的應用場景可以拿來分享?目標受眾愿意參與哪種形式的活動?
這些都是對目標受眾群的精準考察。
關鍵點三:貨不怕多,就怕沒有
有了匹配的活動、精準的目標群體,我們去做線下活動就一定能達成任務目標嗎?不一定,很重要一點是,我們能否做到有效溝通。
線下活動讓企業與目標受眾面對面交流,是最直接挖掘客戶需求的機會,能否通過現場短暫的交談,讓線索成為商機,要看我們為目標受眾傳遞怎樣的信息。
主題演講、展臺背板、宣傳資料,以及展臺接待的工作人員,言簡意賅的表述我們的業務價值、針對會議聚焦的行業有獨到的認知、客戶拋出的痛點有恰好的解決方案和成功案例,這些都是讓目標受眾信賴我們的關鍵信息。
如果你沒有充足的營銷知識庫,不管什么活動都用一套話術,恐怕連你自己都很難被說服,何況面對個性化需求的用戶,所以,出征前,先練好基本功。
關鍵點四:合適的人
合適的人會讓你的任務目標更好達成,比如面對金融行業的客戶,如果你的銷售部同事從來沒有接觸過金融行業的客戶,就很難捕捉客戶的痛點,比如這類客戶在選型時最關注的點是什么?通常他們會出現在哪?是否已經關注了對標企業的相關業務?
一句話,懂行的人才能對癥下藥。
其實,企業真的不必非要搞線下活動,一是現在的會議質量遠不如從前,人難請、到會情況變數大,加上交通、臨時會議等因素,很多線下活動搞成各參展商的聚會,二是贊助費越來越高,面對動輒大十幾萬、幾十萬的會費,ROI壓力無限大。
疫情下,所有人都聚集在線上,你的客戶在線上尋找合作機會,你的對標企業在線上辦渠道招募會,難道你還要繼續死磕線下嗎?不如從線上活動開始,慢慢沉淀,將好的內容、好的主題進行孵化,何愁沒有高質量的線下活動呢?!
說了這么多,只想表達一個觀點,我們應該把有限的資源和精力,投入到更有價值產出比的事情上。
做個小劇透,下一期準備跟大家分享如何做好線上活動,提前準備小板凳哦!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