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G理論解讀|殘酷的品牌現實:雙重危機規律
HBG導語
此篇內容節選自HBG官方出品書籍當中的部分章節,全面了解HBG大滲透品牌增長理論及其案例應用,請聯系HBG助理獲取HBG書籍資料、或《HBG系統品牌課》,發送“書籍”or“品牌課”的關鍵詞給助理即可詳細咨詢。
核心導讀
1.“小而美”的品牌在現實中存在嗎?
2.小品牌往往面臨“雙重危機”的打擊
3.你與競爭對手的差異,其實沒那么大
4.品牌增長或者衰落時,也遵循雙重危機規律
5.增長的源泉別無他法:大滲透
關于HBG研究院介紹
基于風靡全球品牌屆的“HBG大滲透” 增長理論IP,集聚全球一線品牌與新銳國貨品牌GM、VP、CMO級別操盤手,建立的全國首個專注研究“大滲透理論”的系統化品牌研究院。
自2016年建立至今,HBG研究院已經吸引了上千位品牌操盤手同行,品牌操盤手級別(創始人\CEO\VP\CMO)占比55%左右。
▲以上排名不計先后
“小而美”的品牌在現實中存在嗎?
許多品牌同仁總是喜歡“小而美”這個詞,認為自己的品牌可以做到“小而美”,所以寧可努力耕耘忠誠老顧客,認為只要服務好忠誠老顧客,就可以守好自己的一盤小生意,做一個經久不衰的小而美的品牌。然而現實當中,這樣的品牌存在嗎?能存在多久?
很遺憾,現實當中,并不存在經久不衰的小而美的品牌。也許存在小品牌,但只要不增長,小品牌永遠處于憂患當中,不可能過的很“美”。當生存問題擺在面前時,對于大多數品牌而言,根本沒工夫談論“美好”。
這里分享一篇HBG研究院官方出品的書籍章節內容,這一章節揭示了品牌現實中的科學規律之一——雙重危機規律。
▲長按圖片分享給需要的人
小品牌往往面臨“雙重危機”的打擊
很多同仁,并不太愿意承認“雙重危機定律”,但現實情況就是如此殘酷——滲透率和忠誠度指標也是隨著品牌市場份額的減少而降低的。市場份額越小,越沒有忠誠度。所以也就越發不太可能有忠誠度很高的小而美的品牌生意。
雙重危機定律其實早已經被大數據證明了,這個定律不僅覆蓋了消費品行業,還有其他行業,包括服務業,工業,甚至娛樂業等等。
這個現實當中的定律,其實就打破了一個品牌人的幻想——理論上,一個品牌可以憑借一群數量少,但是忠誠度更高的核心顧客,獲取與競爭對手相當的銷量,也就是成為一個經典的小眾品牌。但實際上,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
小品牌的滲透率和忠誠度往往與其市場份額相當,即使是聚焦細分市場的小眾品牌,也很難獲得與大品牌類似的忠誠度。市場份額較高的品牌擁有更多顧客,其顧客的購買頻率也略高于市場份額低的品牌。
▲長按圖片分享給需要的人
你與競爭對手的差異,其實沒那么大
市場份額相近的兩個品牌,常常有以下兩個特征:
1、滲透率指標十分接近,即在某一段時間內,至少購買一次的顧客數量相近。
2、忠誠度指標十分接近,即平均來看,這兩個品牌的顧客購買的數量、頻次、花銷占他們總支出的比例,以及再次購買的頻率,都十分接近。
區別于人們普遍的認知,品牌的市場份額不會因為顧客對其異乎尋常的高忠誠度而猛漲;在品牌走向衰落之前,也不見得就會出現其顧客忠誠度(就市場滲透率而言)急劇下降的狀況——又一個市場謬論不攻自破。
品牌增長或者衰落時也遵循雙重危機規律
當品牌增長或者衰落時,它們的動向也和雙重危機規律保持一致。如同雙重危機規律所指出的,隨著品牌贏得(或丟失)市場份額,其滲透率和忠誠度會相應提升(或降低)。這意味著,單獨看一年或者一個季度的品牌表現指標,無法了解品牌是在增長還是在衰落。
換言之,不論是增長還是衰落的品牌,只要他們的市場份額處于同一水平,他們的表現是類似的。
無論何種品類,兩個10%左右市場份額的品牌,他們的滲透率和忠誠度都是非常接近的——即使某個品牌去年的市場份額為11%,而今年有所下降,另一個品牌去年的份額是9%而今年有所增長。當它們上升至一個新的市場份額,他們的表現也和相同級別的品牌沒什么兩樣。
以上再次證明,嘗試通過提高顧客忠誠度來實現品牌增長的策略是行不通的。如果忠誠度策略行得通的話,我們早該掌握高忠誠度能轉化為高市場份額的證據了。
總之,增長的源泉別無他法:大滲透
顯而易見,一個品牌顧客群規模(滲透率)的增長和下降,背后驅動力其實是顧客拉新水平的不同。無論是增長的品牌,或是衰退的品牌,都會流失顧客,流失率取決于他們的相對市場份額。
總之,一個品牌到底是增長還是衰退,取決于顧客拉新能力。如果拉新水平高于預期,品牌將會增長;如果拉新水平比預期低,品牌將會衰落。提高滲透率的唯一辦法,就是提高你的顧客拉新率。
▲長按圖片分享給需要的人
《HBG系統品牌課》第1期課程正式上線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