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又不投錢?你還可以這么做品牌推廣!
中小型企業的推廣、品牌人員難免遇到各種老板預算給的少,公司窮、沒錢,還被要求做有效果的推廣活動,接下來介紹一種性價比較高的活動,幫助同行開拓思路,盡早脫坑,不作懵逼青年。
(關注微信號:himarketing,微信名:哈嘍營銷,可以看到我最新的文章哦)
隨著產品功能高度同質化,各種產品都能滿足用戶基本需求,眾多商家把“極致的用戶體驗”當作產品或者品牌成功的必要元素,有的公司會設有專業的UED、UE承擔用戶體驗的設計,有的公司則推出“產品體驗官”一職,提倡讓用戶參與產品研發過程,把產品的體驗話語權真正交于用戶。然而這個職位發展至今天,已不僅僅承擔用戶參與改善產品的目的,逐漸也演變成推廣品牌的事件。
通過招募體驗官事件,對企業和品牌有如下好處:
1、 易引發關注,尤其是學生群體,如給予學生適當的物質或精神獎勵,他們會非常有熱情的參加。從而提高品牌知名度。
2、 推廣營銷成本不很高,對于品牌/產品曝光有較好效果,且如果能在獎勵上進行一定吸睛的設置,能吸引較多人參與,這招也適用于中小企業。
3、可根據目標群體特性,在招募各環節(包括報名申請、報名、體驗等)結合當前熱點進行包裝和創新,成為一個創新事件。
如果你的領導讓你策劃一起成本不大,面向特定群體的品牌/產品推廣的方案,不妨考慮下招募體驗官。但如果僅僅做成“廠商提供內測產品給用戶試用,體驗官利用自己的空余時間,根據自己的興趣對產品提出建議,企業給予一定獎勵”這樣的模式,不可能產生太大的營銷效果,除非你是雕爺牛腩或小米這種知名的品牌。如果你們不是土豪企業,那么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吧。
1、面向學生群體,報名環節創新
2014年,百度手機衛士在北京幾大高校開展“首席產品體驗官”招募,入選的同學可以體驗百度手機衛士最新版本,并可與百度移動安全專家面對面交流,提出產品評測意見。拋開百度自有很大名氣不說,其在高校做的地推活動迎合大學生個性的方式值得借鑒。
橫幅標語接地氣,忍俊不禁
“學姐留步,既然青春留不住,轉身女王來百度”
“學渣留步,見你骨骼驚奇,搞機必有過人之處”
應聘表格變成“超能力鑒定表,提交簡歷變成簡歷販賣
鑒定表中還給同學們提供了“女漢子、叫獸、極客……”等18種個性化標簽選擇,同學們可以自由選擇。同學們填好表格后投入“人工智能簡歷販賣機”,還將獲得由販賣機“發放”的獎品
2、面向特定群體,獎勵環節創新
2015年,螢石運動APP首席體驗官招募活動以環球旅行+三十萬年薪超優厚待遇引發了國內運動圈的“強烈地震”。活動期間,螢石要求參賽用戶使用他家的產品S1運動攝像機拍攝自己以往的運動視頻,并通過螢石運動App上傳運動視頻和“30萬拍攝計劃”,描述假設自己活得30萬年薪,會如何分配資金,拍出怎么樣的作品。最后用戶為所有視頻作品點贊投票。年薪30萬自由職業人對于大多數人是一個大誘惑,另外在招募過程中完美推廣了自有產品,并公開投票,既能讓人覺得公平公正,又能聚焦大眾目光。
3、面向社會人群,體驗環節創新
2015年冬天,壹基金誕生了一個瘋狂的倡議,招募100個“寒冷體驗官”。只要只要你提出或實踐創意寒冷體驗或在12月22日寒冷公益日,響應壹基金“穿一件T恤去上班”的全民寒冷體驗號召,即為應聘成功。應征回饋是每有一個網友參與寒冷體驗,就會有企業給壹基金溫暖包項目捐款1元;通過壹基金捐通道每成功捐365元1個溫暖包,即可獲贈紀念T-shirt。
如果讓我來策劃體驗官招募事件,我會怎么做?
1、確定活動節點,鎖定活動受眾
根據你的產品特性選擇活動節點,如果是電商平臺,雙十一、年中更適合大促做噱頭;如果是旅游產品,法定節假日、寒假暑假是目標人群產生旅游需求的節點;另外有的產品根據自己更新、上線節點自己定義活動時間。我個人認為,節點的選擇在活動宣傳的借勢上有很大幫助。
活動受眾需分析他們關注的利益點。如果是學生群體,大一、大二的學生對學習、娛樂、社交比較在意,而大三大四則更關注社會實踐、實習。如果是廣大用戶,對“看起來很美”的東西心有向往,比如金錢、免費的歐洲游。因此,不同的群體用不同的“誘餌”吸引上鉤。
2、確定利益點
利益點是體驗官招募策劃中的核心,無論你能砸多少錢,最重要的是讓人感覺參加是很有值的。要么你能滿足受眾的物質期望,要么能滿足受眾的精神期望。當然,如果確實沒啥錢砸,也要寫的有技巧。
比如,如果提供實習機會,那么把辦公環境拍的特別高大上,排除看起來很棒的感覺。
比如,如果你能提供的錢不多,就縮小支付的周期。
3、確定事件炒作策略
最近直播很火,可以放進來
4、執行時間軸
“體驗官招募“事件有助于品牌建設初期知名度擴張,并且有投入成本不高、執行難度不大等優點,如果成功做好一期,之后可延續做成系列招募,成功的經驗同樣可移植到其他的產品或者品牌上。
(關注微信號:himarketing,微信名:哈嘍營銷,可以看到我最新的文章哦,一個對優秀品牌推廣案例策劃緣由不斷探尋的號)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