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有趣的色彩搭配教程,讓你從小白進階為配色大神
經常有朋友在后臺說希望能聊一聊關于配色的問題。今天在這里把那些知識點總結了一下,一起推送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來源:ZUO設計(微信號:zuodesign2015)
作者:ZUO君
原標題:這可能是史上最實用的色彩搭配指南
數英網已取得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系原出處
1.基礎教程:色彩的組成
關鍵詞:原色 間色 復色 色環
所有的色彩都是源自"紅黃藍"三種原色。有人可能會潛意識地認為三原色是"紅綠藍",但其實不是。紅綠藍是顯示上的三原色,和美術上的三原色不一樣。
紅黃藍兩兩混合后得到三個二級色即“間色”綠橙紫。
原色與間色混合或間色與間色混合而形成越來越多的顏色,稱之為“復色”。
最后由三種原色、三種間色和六種復色組成的系統就統稱為十二色環(colorwheel),也是學習色彩搭配的基礎。
2.進階教程:色彩的搭配
關鍵詞:單色 近似色 補色
十二色環的存在并不只是一個擺設,它巧妙地建立了配色系統。
常見的色彩搭配有:單色搭配,近似色搭配,補色搭配,分散互補色搭配,三角對立的配色搭配……
單色搭配(monochromatic)
這個不用解釋,就是只用一種顏色的搭配。
類似色搭配(analogous colors)
色環上任意三個相鄰的顏色,被稱為類似色。通常認為,它們放在一起會很和諧。
類似色是選擇相近顏色時十分不錯的方法,可以在同一個色調中制造豐富的質感和層次。理所當然成為配色法則中最經濟適用的一條。
一大片近似色將梵高叔叔的憂郁高冷展現的淋漓盡致。
再放眼時尚圈,同類色也是除了黑白灰以外最安全的穿搭法則哦!
但是在選擇的時候要注意比例上的調和,選一個為主要顏色。
補色搭配(complementary colors)
色環上相對的兩種顏色,被稱為互補色。放在一起,會形成對比效果。比如藍色和橙色、紅色和綠色、黃色和紫色等。
互補色有非常強烈的對比度,在顏色飽和度很高的情況下,可以創建很多十分震撼的視覺效果。很多廣告和招貼為了吸引眼球經常會使用,用作強調提示作用效果是極好的。
但是記得,在文本中使用互補色是很糟糕的。是吧?
要用好互補色,最好的辦法就是:改變明度、降低純度,看起來會柔和許多。下面看幾個例子。
降低純度后的互補色相當和諧
《天使愛美麗》中的這個場景,是一個典型的紅綠互補色
室內裝修中互補色也很管用,清新又不失活潑
分散互補色搭配(split-complementary colors)
尋找三種顏色,其中兩種互相類似,另一種與它們形成對比,這就是分散互補色搭配。分散互補色搭配是初學者很好的選擇,怎么搭都很好看。
紅、深藍與淺藍搭配,完美突出對比感,畫面又不失和諧
三角對立配色(Triadic colors)
此外,如果要尋找三種互相平衡的顏色,可以選擇12色環上任意三個三角對立的顏色。
要成功地使用三色系產生和諧效果,需要謹慎地在色彩間取得平衡——只用一種主色,其他兩種顏色作烘托。
3.高階教程:調色三要素
關鍵詞:色相 飽和度 明度
要精準的調出每一種顏色,其實包括三個要素:色相、飽和度和明度。
色相(hue):指飽和度和亮度都為100%的顏色。我們肉眼所見到于是能說出來的顏色就叫色相,所有的色相都可以用色環來展示。
飽和度(saturation)即純度,指色彩的鮮艷程度——顏色中含有灰色的程度。飽和度越高,顏色越純,色彩越鮮明;飽和度越低,顏色中灰色成分越大,色彩越黯淡。
明度(value),即色彩的亮度。反映的是色彩的深淺變化,如粉紅、大紅、深紅,都是紅,但一種比一種深。
明度的變化來自于顏色中白色的成分變化。一般情況下在顏色中加入白色,明度提高,加入黑色,明度降低。最大值時,所有顏色都變成白色,最小值時,所有顏色都變成黑色。
下面來看一下明度(Value)的具體應用。
TINT:HUE+WHITE
在色彩中加入白色。這種基調給人更加明亮、和平但缺少活力的感覺,更體現女性色彩,適用的行業有spa、美容等。
SHADE:HUE+BLACK
在色彩中加入黑色。神秘、黑暗、罪惡、危險色調,更體現男性色彩。使用純色或更明亮的陰影色時,與漸變能很好搭配。
TONE:HUE+GREY
在色彩中加入灰色,調性不至于太黑暗但能突出冰冷的感覺。
最后給大家推薦一個網站和兩本書。
一個網站:
Color Hunt,每天更新兩條很有想法的配色方案,缺乏靈感的時候不妨一看。
兩本書:
1. 日本視覺設計研究所的《七日掌握設計配色基礎》,他們出的一系列書都很好。目前實體書已經絕版了,但是ZUO君提供了PDF的下載,回復公眾號“我要”就可以收到。
2. 還有一本叫《紅色范思哲 灰色阿瑪尼》,是從服裝色彩搭配來講的。因為是身邊的事情,所以特別好理解。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