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產品:萬物皆可炒,瘋狂的“盲盒”掏空年輕人的錢
在過去的2019年,盲盒市場迎來了高光時刻,新一代的年輕群體對盲盒的狂熱形成了潮流。
當我們還在疑惑什么是盲盒時,不少95后早已瘋狂購入盲盒。
盲盒到底有什么魅力,讓年輕群體如此著迷?
也許最標準的答案就是:直到我打開那一瞬間,我才知道里面是什么。
盲盒起源于日本,是指裝有不同公仔的手辦,外包裝上更是沒有任何款式提示的盒裝玩具,早期的盲盒是裝動漫周邊,一般按系列銷售,每個系列數量為幾個到幾十個不等,并設有一到兩個隱藏款,用戶只有在拆開紙盒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
盲盒的走紅,起初是始于用戶的情懷,但由于資本的加入,盲盒成為了“資本的游戲”,情懷不再,產品的實用價值也被忽略。
盲盒的價值在于觀賞,溢價空間大且容易吸引到一大批用戶成為忠實粉絲,同時,入手門檻較低,是絕大多數用戶能夠負擔的。
因此,“為情懷買單”只是偽命題,潮流背后并不是消費,而是投資和投機,一旦投資難以達成預期的效果,“盲盒泡沫”很快就會破滅。
盲盒想要持續生存下去 ,此處要運用超級產品戰略重回圈層。
如今的年輕消費群體,擁有三個消費觀念:追求個性化,好的購物體驗,產品帶來的滿足感。
但盲盒早已背離了網絡世代的圈層效應。
一個盲盒的制作成本也就十幾塊錢,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營銷成為了盲盒市場的常規操作。
許多盲盒一箱12盒,一盒12個,而在其中一箱中只有一個隱藏款,利用用戶的賭徒心態正是盲盒獲得暴利的關鍵。
盲盒在產品的形態上,由原創手辦IP和動漫正版授權和更多動漫產品衍生進行的組合。
哪怕盲盒在價格上不再“奇葩”,但還得依賴于二次元的附加值才能擁有真正的生存并擴大用戶范圍,不斷地在更多圈層中形成影響力。
國內二次元IP授權市場發育得并不好,所謂的正版手辦大多數由國內企業進行翻模制造出來的,用低劣、廉價的產品來沖擊市場。
再加上二次元IP周邊衍生形態也極為不足,多數為人偶形態,最多的也只是根據動漫經典場景進行還原的組合手辦。
近幾年來,許多互聯網企業和游戲動漫都試圖進入二次元周邊市場,并獲得了一定的IP授權,但整體而言都是雞肋的存在。
動漫IP和周邊衍生,在收益上,歐洲和日本的比例可達到7:3,這主要是依靠周邊生態的豐富,以及對二次元喜愛的人群較多。
盲盒能夠刺激到市場的溢價和擴大化,但由于過多投機的原因,讓盲盒擁有了大量二次元外的用戶,但二次元本身的文化是情懷和收藏。這兩者之間并沒有達成同步。
而盲盒想要真正持久地活下去,利用超級產品戰略打造出讓用戶有收藏欲望的超級產品,才能成功立足于市場。否則,一旦價格崩盤,一切都成了徒勞。
盲盒吸引用戶的第一特點在于意外發現的超預期,而持續吸引用戶的在于一整套產品的品質具有強烈的用戶體驗。
在手辦的市場中,從工廠的機器生產轉化為量產和手辦師小量生產相結合,逐步從盲盒的產品中出現一些高質量的超級產品。
換句話說,在產品上下功夫,打造出超級產品才能企業的立足之本,而不是為了追求高額利潤而對產品進行量產的饑餓營銷。
如果你想學習超級產品的方法,了解超級產品的案例,請搜索關注“艾老思”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