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共享充電寶的存亡之“冬”
這個終將載入史冊的超長春節假期,在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的努力戰“疫”下,終于快要結束。2月17日,許多互聯網公司開始有序復工復產,恐慌的情緒正在退散,北京西站、上海虹橋的客流逐漸攀升,陸家嘴的車流似乎重現了往日金融中心的繁華。然而,疫情的發展尚不明朗,影響也遠未過去,線下實體店鋪的恢復營業時間還遙遙無期,KTV、商場、飯店、旅游景區皆是大門緊閉,而作為O2O共享經濟的典型代表--共享充電寶,也在疫情之下,感受到這個冬天的格外寒冷,步入了至暗時刻。
你有多久沒有用過共享充電寶了?
曾幾何時,商場人潮涌動,街頭車水馬龍,我們已經習慣了在用餐前,在旅行中,在K歌時掃個碼取個充電寶拯救手機岌岌可危的電量,然而,隨著線下實體店的全面暫停營業,全民在家“隔離”,共享充電寶就像突然在我們生活中消失了一樣,好像我們已經很難想起,上次用它是什么時候了。
沒有了使用需求,共享充電寶的企業一下斷了糧,即使是共享充電寶賽道“三電一獸”四巨頭之一的小電,家里也沒有余糧了。
近日,小電創始人兼CEO唐永波向員工發布了內部信。信中唐永波表示疫情對本地生活服務行業造成了幾乎是致命性的影響,而小電的模式正是對上游商戶有較強的依賴性,用行業術語來說,行業是進入了“紅慌”模式。對于小電,公司收入已經驟降到冰點,加上5000多名員工的工資,以及供應鏈和各地辦公租金費用等多項支出,公司正面臨考驗,用唐永波的話,小電面臨著“存亡之秋”。
第三方數據分析機構艾瑞咨詢在《2019年Q3中國互聯網流量季度分析報告》中公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微信小程序用戶數Top100榜單。報告顯示,小電微信小程序位居總榜第27名,共享充電行業第一。小電2019第三季度實現營收同比增長300%,峰值日訂單量超200萬,用戶量近2億,業務覆蓋全國1600余城市,在北上廣深杭、成都、西安、武漢、長沙等一二線城市市場占有率優勢明顯。而另一個第三方數據報告分析機構艾媒咨詢發布的《2019上半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共享充電寶市場基本是四大巨頭的“天下”:街電以40.5%的用戶份額領跑行業,小電科技以23.6%市場份額緊隨其后,怪獸充電和來電科技則分別占據20.9%和11.7%的市場份額。共享充電寶行業中,“三電一獸”的總市占率接近97%。
CEO發文面臨“存亡之秋”,那行業的員工感知如何呢?
據《華夏時報》報道,某共享充電寶企業由于疫情影響,1月工資暫緩發放,2月工資按照當地最低工資發放,發放時間不定。該受訪共享充電寶企業的工作人員表示:“如果3月工資能正常發,也要到4月才能拿到錢,經濟壓力一下就上來了。”
共享充電寶,這個共享經濟為數不多的僅存碩果,正面臨著生死考驗。
從不被看好到資本寵兒
提起共享充電寶,大家可能第一個想到的是王思聰和陳歐的經典賭約。
從2017年興起,到2019年興盛,共享充電寶的這三年從不被看好到成為資本寵兒,經歷了先抑后揚的過山車。僅僅在2017年5月,就有22家共享充電寶創業項目獲得了38家基金累計9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進入2018年,陳歐投資的街電宣布實現連續三個月盈利,聚美優品2018年財報顯示,街電等新業務為集團帶來了9.3億元人民幣的營業收入;小電方面也稱,公司已經實現盈虧平衡,大部分直營城市已盈利。2019年,怪獸充電更是獲得了B+輪3000萬美元融資和C輪5億元人民幣融資。根據Trustdata發布的《2019 年中國共享充電行業發展分析簡報》,共享充電全年用戶規模達到了 1.5 億人次,蘋果用戶平均每月使用 2.1 次,Android 用戶為 1.7 次;而艾媒咨詢的報道則稱 2019 年中國的共享充電寶的用戶規模將達到 3.05 億人次。
(數據來自:Trustdata 圖片來自:199it)
好,貴
在ofo涼涼,摩拜被收購,共享汽車哀鴻遍野押金難退的共享經濟賽道,共享充電寶似乎一枝獨秀。而方便好用的共享充電寶,卻始終面臨著盈利模式單一,變現能力弱的問題。面對這一問題,“三電一獸”的一致解決方式是:漲價。在大家普遍認為共享充電寶1元1小時的印象中,2019年,寶寶們悄悄地把租金翻了倍。
以筆者在北京西單大悅城租用的某品牌充電寶為例,計費標準為2元/小時,超過1小時即按下一小時掛擋計算,每24小時20元封頂。筆者有朋友曾經因為當天忘記歸還充電寶,付出了40元的“沉重”代價,要知道,在某東購買一個10000毫安的充電寶也僅需幾十元。借用某品牌電梯廣告的Slogan,共享充電寶:好,貴!
路在何方
嚴重依賴線下流量和渠道,讓共享充電寶成為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小企業倒下自不必說,四巨頭實打實的損失也沒有那么容易平復。集體漲價反映出的是這個行業除了收取租金外,缺乏變現能力的頑疾;無論是大機柜還是小機柜,掃碼入口還是充電寶機身,其廣告投放價值都不大,商業化變現手段單一。在支付寶免押政策的引導下,共享充電寶更像是一個低頻的用完即走的工具,難以培育用戶安裝和使用APP的習慣,用戶粘性更是無從談起。如果未來單純依賴漲價,一旦租金價格超過用戶可承受的心理閾值,恐怕會倒逼用戶出門自備充電寶,損失市場規模。
疫情沖擊下,餐飲企業尚可與盒馬鮮生“共享員工”,西貝靠著“企業微信”自救更是登上新聞聯播,而面對有可能上半年都很難恢復的線下流量,租不出去的共享充電寶行業,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又是否會在今年出現巨頭合并,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認識前
微信公眾號:認識前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